八角镇,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地处小金县北部,抚边河下游,北连木坡乡,东接结斯乡,西、南紧邻崇德乡,幅员面积17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 八角镇共1578户,5553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八角镇常住人口为3428人。
2019年12月,撤销八角乡、双柏乡,设立八角镇,以原八角乡和原双柏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八角镇的行政区域。截至2020年6月,八角镇辖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农光街35号。
2019年,原八角乡有工业企业1个;原双柏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历史沿革
原八角乡
清乾隆时期,属八角屯。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归抚边特区。
1951年,设八角屯、八角乡2清匪生产委员会。
1954年,八角屯并入八角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2年,析麻足寨置老营公社。
1964年,析双柏县、大锁、嘎斯置双柏公社。
1966年,更名红卫公社。
1978年,改八角乡。
原双柏乡
清乾隆时期,属八角屯。
1964年,析八角乡置双柏公社。
1965年,崇德公社蓝山大队划归双柏公社。
1966年,更名红星公社。
1978年,改为双柏乡。
撤并后
2019年12月,撤销八角乡、双柏乡,设立八角镇,以原八角乡和原双柏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八角镇的行政区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八角镇地处小金县北部,抚边河下游,北连木坡乡,东接结斯乡,西、南紧邻崇德乡,幅员面积1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八角镇东西两侧为高山属高山干旱峡谷地带,海拔2500—3500米,地势高峻。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原八角乡辖7个行政村:农光村、八角沟村、桥头村、太阳沟村、大坪村、藏青村、巴木村;原双柏乡辖6个行政村:双柏村、核桃树村、蓝山村、公达村、大锁村、嘎斯村。
截至2020年6月,八角镇辖11个行政村:桥头村、太阳沟村、大坪村、藏青村、巴木村、双柏村、八角村、蓝山村、公达村、大锁村、嘎斯村,镇人民政府驻农光街35号。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原八角乡户籍人口为3071人。
截至2019年末,原双柏乡户籍人口为2161人。
根据小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八角镇常住人口为3428人。
截至2021年5月, 八角镇共1578户,5553人。
经济
综述
2019年,原八角乡有工业企业1个;原双柏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原八角乡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胡豆、豌豆、马铃薯;经济作物有葡萄、苹果、梨、花椒、核桃、油菜等。2011年,生产粮食2100吨。原八角乡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牛出栏987头,羊出栏1065只,生猪出栏1512头,家禽出栏1411羽。
2011年,原双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307.2万元。原双柏乡粮食作物以阳芋、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77吨,其中土豆660吨,玉米174吨,小麦16吨,胡豆15吨,豌豆1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苹果、蔬菜、油菜、葡萄、中药材。2011年,生产苹果1144吨,蔬菜630吨,油菜43吨,梨26吨,酿酒葡萄1.3吨。原双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生猪1723头,羊539头,牛120头,鸡989羽,兔381只;牛、羊奶产量32吨。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原八角乡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257人,教职工11人。
2011年末,原双柏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71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健康
2011年末,原八角乡有中心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2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
2011年末,原双柏乡有卫生院1个;病床3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09人次。
文化
2011年末,原八角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农家书屋7个,藏书1万余册。
2011年末,原双柏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38万元,比上年减少20.7%。
社会保障
2011年,原八角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户,人数23人,支出3.9万元,月人均141.3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44人,支出52.3万元,月人均67.7元;供养农村五保14人,支出2.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5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50人,参合率98%。
2011年,原双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人,支出4.32万元,月人均1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4户,人数462人,支出30.5万元,月人均5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人。
交通
八角镇有210省道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