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兴发

李兴发

李兴发(1930年10月17日-2000年8月13日),出生于贵州省仁怀市,原茅台集团技术总工程师、终身名誉厂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被誉为“酱香之父”。

李兴发师从白酒宗师郑义兴,1952年进入茅台酒厂当工人,1955年起担任副厂长,1960年开始领导解决茅台酒酿造和评比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并于1964年成功确立了茅台酒"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首次将茅台酒命名为酱香型白酒。1987年任茅台酒厂技术顾问、党委委员。1989年创建酱父酒坊。1995年,荣获“贵州省职业道德先进标兵”。

李兴发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茅台酒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规模扩大、酿造工艺趋于复杂而产生的酿造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推动了中国酒类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奠定了我国五大香型白酒的格局,帮助中国评酒工作产生了具体的比较科学而准确的分类评比标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兴发出生在仁怀市三百梯村一个农民家庭。本属令狐家族后裔,在四兄妹中排行老二。李兴发家庭贫寒,8岁时就被姨母抱养过房,改姓李,取名为李兴发。李兴发的姨妈家境同样不富裕,不能供李兴发上学,李兴发于是就经常跑去学堂教室外偷听老师讲课。

李兴发10来岁就开始给别人卖米面、馒头和麻糖。11岁到茅台镇上的那条赤水市河里帮人放筏子。12岁就在荣和烧坊茅台酒前身)当白酒工,辗转于各个生产环节,下窖池背糟、到赤水河边挑水、传火蒸馏酒

工作经历

茅台集团志记载,李兴发曾在茅台酒厂的前身华茅王茅和赖茅三家烧房当学徒,1950年2月,茅台镇解放,但茅台镇上的几家酿酒作坊仍未能恢复生产,李兴发所在的成义烧房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县人民政府采取贷款等措施帮扶几家作坊恢复生产,由于各种原因,酿酒生产仍无明显好转。1951年11月,当地政府赎买了“成义烧房”, 1952年10月,政府没收荣和烧房,12月接管恒兴烧房,由此组建国营茅台酒厂。1952年8月,李兴发作为酿酒技术工人,随成义烧房转进茅台集团工作,师从当时的国营茅台酒厂技术副厂长郑义兴

1956年7月,李兴发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副厂长,主抓生产。1960年,李兴发开始着手解决茅台酒酿造和评比标准不统一的问题。1963年,全国第二届评酒会在北京召开,茅台仅获得了第五名,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副厂长的李兴发第一时间组织技术团队召开经营总结会,发现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茅台的酿造工艺复杂,对酿造过程的把握和酒的勾兑全凭酒师的经验和感觉,而每个酒师的经验和感觉又不一样,因而生产出来的酒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味觉风格。

1964年,李兴发从家里带了三种酒来到驻厂工作组宿舍让三位专家品尝,三位专家异口同声地认为三种酒的口味不一样。于是,李兴发分别为它们取名,口感幽雅细腻的称为“酱香”;用窖底酒醅酿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称为“窖底”;香味不及酱香型但味道醇甜协调的称为“醇甜”。于是,构成茅台酒香型的三种典型体由此确定下来。但是,当时缺乏文化知识的李兴发却无法科学系统地表述他的科研成果。

1965年,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季克良和女朋友一起被国家轻工部下派到茅台集团,成为茅台酒厂第一批食品发酵专业大学生,季克良的道理帮助李兴发解决了缺乏科学理论的问题。同年,李兴发实验小组牵头开展茅台酒扩产两期试点,在李兴发老酒厂进行实验。随后,在四川泸州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白酒技术协作会上,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员的季克良宣读了李兴发科研小组的科研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高度重视。

李兴发成功地划分了茅台酒香型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和窖底,并将茅台酒命名为酱香型,这一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茅台酒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规模扩大、酿造工艺趋于复杂而产生的酿造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此外,李兴发的科研成果发布后,各大酒厂开始运用这一成果,明确划分出酱香、浓香、米香、清香和兼香五大香型,并参照运用茅台酒“精心勾兑”这一科学方法,在中国掀起了“勾兑”热潮,推动了中国酒类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同时奠定了我国五大香型白酒的格局,从此全国评酒工作有了具体的比较科学而准确的分类评比标准。

1965年下半年,轻工部在山西省召开的茅台酒试点论证会上正式肯定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和酱香型的命名。1967年,李兴发实验小组结合在两期试点中的发现,移用茅台酿酒微生物黄金载体“窖泥”至实验酒厂,着手培育第一批茅源窖池。1970年,历经三年时间,这批茅源窖池发酵能力变得稳定、成熟,正式进行酿酒实验。5年后,第一批茅源窖池酿出来的酒,经过了足年存放,开始以“风云酱父”这个牌子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

1980年10月,贵州省轻工业厅发给李兴发500元奖金,奖励他探索出茅台酒三种香型构成的成果。1987年,李兴发不再担任副厂长,而是改任技术顾问(待遇提升为正厂级待遇)兼党委委员。1989年,从茅台集团退休后的李兴发创建了酱父酒坊。1990年,李兴发因对中国白酒发展做出的贡献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奖。1995年,李兴发与许明德一起荣获“贵州省职业道德先进标兵”。2000年,李兴发逝世。2002年,茅台酒厂为纪念李兴发大师,在茅台国酒文化城修建了他的塑像

相关人物

人物轶事

刻苦钻研

据李兴发的徒弟,后来的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吕云怀回忆,有几年,李兴发几乎成天泡在酒库里,一只手上吊着十数个小酒杯,装了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茅台酒,反复勾兑品尝,曾经一年半尝了4500多个样,将200多个轮次反复勾兑,然后把结果记录在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不管是谁,只要遇到了李兴发,准会被叫住尝上三四杯调好的酒,如果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休想走掉。他通常一天要尝取五六十坛酒,最多一天要品尝上百坛。很多次,他因劳累过度而晕倒。后来的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兼厂长邹开良回忆说,有一次,李兴发甚至在品酒的过程中吐血。

李兴发的女婿赵汝强也曾说,为了保持勾酒时的灵敏味觉,李兴发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不近人情,作为贵州人,生活中却不吃辣椒、醋等刺激性食物,仅就蔬菜蘸点酱油

人物评价

“李兴发是真正的大国工匠,他是茅台的集大成者和酱香的发现者。他所发现的酱香酒的三种典型体对中国白酒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对茅台的工艺传承和发展都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他这种变革不光是对茅台而且是对整个中国白酒业乃至对于世界蒸馏白酒这种历史性的贡献。所以他是茅台酒的很重要的奠基人。”(茅台酒文化研究者周山荣 评)

“在茅台,在中国白酒行业,李兴发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文汇报》 评)

“李兴发在茅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在整个酒界,都是做出了很大贡献。”(仁怀市酒业协会会长吕云怀 评)

参考资料

李兴发 为了国酒茅台鞠躬尽瘁-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晚报数字报.2024-06-19

酱香之父.风云酱父.2024-02-15

众筹丨茅台镇酱香美酒,酱香之父传人出品,瓶身是齐白石画作.新浪财经.2024-06-14

酱香之父—李兴发.贵州酱父酒业集团.2024-06-14

李兴发:为了国酒茅台 鞠躬尽瘁-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晚报数字报.2024-06-19

公司概况.贵州酱父酒业集团.2024-06-14

何谓茅台酱香.仁怀市人民政府.2024-06-14

赤水河:60公里的酱香传奇.三联生活周刊.2024-06-14

李兴发:划分三种典型体命名“茅台香型”.凤凰资讯.2024-06-14

李明英追忆酱香之父:父亲李兴发1964年提出的酱香型白酒奠定了中国白酒的12种香型.贵州李明英酒业.2024-06-19

茅台镇酱香酒大事记(1975-1981).仁怀市人民政府.2024-01-17

贵州酱父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爱企查.2024-08-12

李明英酒业下沙大典暨专家品鉴会,传承李兴发精神与酿酒技艺.人民网.2024-06-14

徐强:我和酱酒44年.手机新浪网.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