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晓玲

孙晓玲

硕士生导师。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9年进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任教。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自我发展,心理健康,决策与管理等。

研究方向

主要为自我发展,心理健康,决策与管理等。

主要贡献

主持项目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09YJCXLX005),2009-2012。

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9CGJY012YBQ),2009-2011。

参与项目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5JJD880008)。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FBB011055)。

3. Pacific Rim Research Program Mini-grant, University of 加利福尼亚州 (2005.12.01—2006.11.30).。

4. 浙江省社科项目重点课题(06CGJY06ZQ),2006.7-2008.12。

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CXLX005),2006.7-2008.12。

主要论文

1. 孙晓玲. (2009). 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 应用心理学,15(2): 139-147。

2. 吴明证, 孙晓玲,梁宁建(2009).青少年自尊与抑郁的关系:迷思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 753-755.。

3. 吴明证, 孙晓玲, 耿开迪,丁莹. (2009). 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 心理科学, 6, 1321-1324.。

4. 孙晓玲, 邱扶东.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自我设阻倾向及其与运动绩效的关系. 心理科学, 2008, 30(1): 147~151。

5. 孙晓玲, 张云, 吴明证 解释水平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应用心理学, 2007, 13(2): 181~186。

6. 孙晓玲, 邱扶东, 吴明证 自我复杂性模型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2):338~343。

7. 孙晓玲, 李晓文,吴明证. 青少年自我复杂性的测量及其压力缓冲作用探讨. 心理学报, 2006, 38(5): 751~761(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07, 3: 32~42)。

8. 李晓文, 孙晓玲. 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1(4): 46~51。

9. 戴春林, 孙晓玲. 关于服刑人员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心理科学, 2007, 30(4): 955~957。

10. 吴明证, 孙晓玲. IAT效应的心理机制研究述评. 应用心理学, 2006, 12(2): 155~160。

译著

1. (美)J·瓦西纳(Jaan Valsiner)著, 孙晓玲, 罗萌等译. 文化与人类发展. 上海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美)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美)特德·克劳福德(Ted Crawford)著, 孙晓玲译. 当男人与女人相遇: 两性亲密关系的七大心理定律 上海: 远东出版社, 2004。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