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in' in the Wind》是由美国男歌手鲍勃·迪伦录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和制作分别由鲍勃·迪伦、约翰·哈蒙德负责,该歌曲收录在鲍勃·迪伦的录音室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中,于1963年8月13日通过哥伦比亚唱片发行。这首歌曲作为单曲发行,并收录在他1963年的专辑《自由飘逸的鲍勃·迪伦》中。它被描述为一首抗议歌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和平、战争和自由的修辞问题。副歌“答案,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荡”被描述为“难以理解的模棱两可:要么答案如此明显,就在你的眼前,要么答案像风一样无形”。1994年,这首歌被引入格莱美奖名人堂。2004年,它被列为《滚石杂志》杂志“史上500首最伟大歌曲”排行榜的第14位。尽管最初作为单曲发行时没有进入排行榜,但它在广播中获得了很多播放量,最终在法国的广播榜上达到第三名。

创作背景

《Blowin' in the Wind》创作于1962年,是鲍勃·迪伦为美国民权运动创作的一首歌曲,他在咖啡馆里花了两个小时将该歌曲写作完成。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鲍勃·迪伦借鉴了另一首名为《No More Auction Block》的歌曲,他沿用了这首歌曲的和声和旋律,并且重新创作了歌曲歌词。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可能来自伍迪·格思里的自传《奔向光荣》,在书中古瑟里把他的政治敏感比喻成纽约大街小巷中随风飘荡的报纸。很明显迪伦通晓古瑟里的作品,对它的阅读成为他智力发展和政治发展过程的一个主要转折点。

歌曲歌词

英文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Yes,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转动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really see the sky

Yes,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Yes,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中文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滩上长眠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冲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够获得自由

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

假装他只是没看见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见蓝天?

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

才能听到人们的呼喊?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他才知道

太多的人已经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歌曲鉴赏

该歌曲是让鲍勃·迪伦声名鹊起的第一首经典作品,被誉为20世纪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圣歌。在《Blowin' in the Wind》中,鲍勃·迪伦将乡村民俗音乐的优美旋律与抗议运动的深度质问揉合在一起,让古老的民谣走到了时代的前沿。它不仅宣告了一个更成熟的鲍勃·迪伦的诞生,也让鲍勃·迪伦在1960年代那个抗议歌曲歌手群落中,因为更为鲜明和大气的风格而脱颖而出。《Blowin' in the Wind》虽然是当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越战争的产物,但却跳出了口号的创作模式,让抗议不仅仅只是抗议,而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所有歌迷的反思,相比直接的抗议,显然后劲更足。

歌词意义

歌词通过反复提问,探讨了关于和平、自由和社会责任的主题。它质疑了社会对于“男子汉”的定义,呼吁人们正视社会不公和战争的残酷现实。歌曲中的“答案在风中飘荡”象征着真理和解决方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人们去探索和争取。

社会认可

1994年,《Blowin' in the Wind》被纳入格莱美奖名人堂。Bob Dylan凭借这首歌以及其他作品,于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获奖记录

重要演出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

Blowin' In The Wind.豆瓣.2024-08-27

诺奖得主鲍勃·迪伦经典之作:《答案在风中飘荡》(双语).搜狐网.2024-09-02

Blowin' In The Wind Lyrics.Blowin' In The Wind Lyrics.2024-09-02

生活报.黑龙江新闻网.2024-09-02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4-09-02

「一诗一会」鲍勃·迪伦:那时我更加苍老,现在我比那时更加年轻.百家号.2024-09-02

歌手鲍勃·迪伦 获诺贝尔文学奖.网易新闻.2024-09-02

AWARDS NOMINATIONS & WINNERS.AWARDS NOMINATIONS & WINNERS.2024-09-02

关于新港音乐节的二三事.豆瓣.2024-09-02

2009.07 《信仰在空中飘扬》.豆瓣音乐.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