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弼(1855-1922),字子良,出生于清代咸丰五年,原籍河南省兰阳县(今兰考)。他是清朝的武状元,以守卫边疆有功而闻名,曾被封为新疆伊犁靠山候。
杨廷弼,1855年出生于河南省兰阳县,因河患问题迁至兰考县。受到一位薛姓老翁的资助,他勤奋习武,最终连中秀才、武举和进士,光绪五年(1879)获武状元。其后,杨廷弼历任神木市营参将、兰州市副总兵和河州协台,并因在新疆八里昆守卫边疆有功而受到封赏。辛亥革命后,他辞去官职,定居于开封市。杨廷弼于民国十一年(1922)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经历
杨廷弼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原籍河南省兰阳县三义寨薛庵村。因河患,杨廷弼随家人南迁至今兰考县三义寨乡梁圪垱村。杨廷弼家境贫困,但凭借勤奋努力,获得了乡中薛姓老翁的资助,得以学习武术。经过日夜苦练,杨廷弼最终连中三元,分别为秀才、武举和进士。
光绪五年(1879),他以25岁的年纪获得武状元。光绪七年(1881),杨廷弼初任神木市营参将,随后调任西安市,继而升任兰州市副总兵,最后调任河州协台。在新疆八里昆总镇任职期间,杨廷弼因守卫边疆有功而被封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靠山候。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时,杨廷弼辞职东返,定居于开封市。他于民国十一年(1922)去世。
人物传略
杨廷弼原籍河南省兰阳县三义寨西北十余里薛庵村。因河患原因,杨廷弼随家人南迁至今兰考县三义寨乡梁圪垱村。他性情和善,与邻里和睦相处,深受称赞。家境贫困的他常常捡柴拾粪,安于田亩。杨廷弼身材魁梧,耳大脸宽,外貌与众不同。乡村耆老薛翁资助他学习武术,他遂日夜苦练,勤奋不懈,最终连中三元,分别为秀才、武举和进士。
光绪五年(1879),杨廷弼以近二十五岁的年纪获得武状元。传说在试场上,他舞刀时脱手近地,迅速用脚钩起刀具,赢得观众喝彩。按照清代的规定,中魁后需在京城效劳三年,待封侯后方可出任官职。光绪七年(1881),他初任神木市营参将,后调任西安市,继而升任兰州市副总兵,最后调任河州协台。杨廷弼在新疆八里昆总镇任职期间,因守卫边疆有功,最终被封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靠山侯,前后在任三十年。
夺魁后,他在梁圪垱建造新居,新居前树立了旗杆。辛亥革命期间,清帝退位时,杨廷弼辞职东返,寓居于开封市。于民国十一年去世,享年67岁。
参考资料
双龙巷的前世今生 | 状元居.乐在宋潮.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