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门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大兴区下辖镇,位于北京市南部,大兴区最北部,东与旧宫镇、瀛海镇相邻,西北接丰台区,南与黄村镇、青云店镇接壤。截至2023年,西红门镇面积31.2平方千米,下辖23个村和19个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4万人。西红门镇政府驻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宏福路1号。
西红门镇在辽、金时期称“西村”,明初时期,朝廷移民,“西燕村”更名为“千户屯”,到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南海子苑在村东开辟了“西红门”,“千户屯”被改称为“西红门”。1953年,属南苑区,设西红门乡。1972年,西红门大队改为西红门分场(也称西红门管理区)。1984年5月,成立西红门乡。1990年8月,西红门乡改镇。2000年合乡并镇,金星乡并入。2005年,成立西红门地区办事处。
20世纪80年代,西红门镇村级工业大院发展工业模式盛行,聚集着小化工、小加工、小餐饮、小市场等低端产业。2012年,西红门镇启动腾退改造,建设绿色和新兴产业园区。2016年,西红门创业大街开街,涵盖文化创意、创新金融、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和互联网+五大产业。
西红门镇有西红门生态休闲公园、鸿坤广场等景点。2018年,西红门镇荣获“北京市体育特色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西红门地区明清时期属京都顺天府大兴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北平市第二十三区,后属第十一区。
1953年,属南苑区,设西红门乡。
1958年5月,划归大兴县。9月,属黄村镇。10月,属红星公社。
1972年,西红门大队改为西红门分厂(也称西红门管理区)。
1984年5月,成立西红门乡。
1990年8月,西红门乡改镇。
1998年9月,西红门镇重新划归大兴区。
2000年3月,金星乡并入。
2005年,在西红门镇设西红门地区办事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红门镇地处大兴区新城北侧,位于东经116°18′56"~116°26'19",北纬39°43'18”~39°48'24″之间。东与旧宫镇、瀛海镇接壤,南与黄村镇毗邻,西北与丰台区花乡相邻。镇域面积28.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红门镇地处永定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稍低,海拔40米。
气候特征
西红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较为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气温-4℃以下。7月平均气温26℃。平均气温年较差28℃。无霜期年平均184天。0℃以上持续期275天(一般为3月至11月)。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4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
水文
西红门镇主要河道有凤河和南苑灌渠2条。凤河横贯境内中部,自新三余村入境,由东向南于团河农场处出境,长4千米。南苑灌渠自大生庄村入境,由西向南自团河南村东侧境汇入碱河,长3千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西红门镇下辖21个社区和2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红门镇宏福路1号。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西红门镇有户籍人口3519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红门镇常住人口为179974人。
经济
第一产业
农业
西红门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吨,人均36千克。
截至2011年末,西红门镇累计造林9.3万亩,林木覆盖率32%。
第二产业
工业
西红门镇初步形成了以影视器材、轻纺服装、机械制造、彩色印刷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西红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增加值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6.2%。
2011年,西红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2家,职工1.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9%。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西红门轻纺服装业基地产值2.5亿元,商贸额1.5亿元,纳税500万元。
第三产业
商业外贸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商业网点9000余个,职工2万余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5.2%。
财政金融
2011年,西红门镇税收总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亿元,增值税3.4亿元,企业所得税1.9亿元,个人所得税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30.8%、18.8%、-42.9%。年末有农村商业银行等5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
文化
地名由来
西红门镇因“西红门”是明清皇家苑囿南苑的西门,始建于明代初年,日久成为地名。
交通
京开高速公路、六环路过境西红门镇,其中京开高速公路境内长6千米,设西红门出口。六环路境内长2千米。
2011年末,西红门镇道路总长度84千米。镇区桥梁4座,总长度1千米。
2011年末,地铁4号线开通,在西红门镇内设有西红门站。366路、381路、901路、410路、631路等十几条公交线路过境西红门镇。
北京地铁4号线(西红门站)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3121人,专任教师302人。小学12所,在校生10424人,专任教师5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246人,专职教师1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生6130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4所。主要学校有连江兴海学校、金海学校。
2011年,西红门镇共有教育经费4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5万元。
科技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各类科技人才8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00人,经营管理人才300人,技能人才100人,农村实用人才20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业余文化团体9个,文艺骨干350人。文体艺术中心1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年参加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人员3万人次。文化大院27个,总面积9620平方米,年参加各项活动5万人次。电影院1座,座位50个,年放映100场次,观众达5000人次。文化馆(站)42个。公共图书馆(室)44个,藏书8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60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歌唱队6支,舞蹈队2支,书画队2支。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体育场地41处。100%的村庄和95%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卫生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所,其中卫生院2所。公立卫生机构床位91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3张。专业卫生人员22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人。
2011年,西红门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8.6万人次,住院手术6台次,出院病人840人次。重点医院有西红门卫生院。
2011年,西红门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72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2%、0、0.01%。
社会保障
2011年,西红门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户,人数35人,支出21.5万元,人均854.1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户,人数18人,支出9.5万元,月人均438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人,支出1.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人,支出1.9万元。
2011年,西红门镇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7.1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94人,参保金额780万元。
2011年,西红门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895人,参保率10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邮政网点2处,投递点46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91万件,征订报纸187万份、杂志2.8万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000万元。
2011年,西红门镇售电量累计完成5.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2500吨/日,年生活用水25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6.5吨。排水管道5千米。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11万伏变电站1座,高压输电线路12条,总长度70千米。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供热管道总长度10千米,供热面积221.7万平方米。供热用户27659户,供热普及率为100%。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天然气管线10千米,供气站2个,天然气用户27659户,燃气普及率为100%。
2011年末,西红门镇共有公园11个,公园面积152.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绿化覆盖率32.7%,人均绿地49平方米。
旅游
风景景点
团河行宫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距离南三环15公里。团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猎时修建的四所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家园囿,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团河行宫内珍宝洗劫一空,宫殿也遭到破坏。七七事变时又被日军轰炸,团河行宫成为一片废墟,只有园林主体尚存。
1983年北京市政府建团河行宫公园,种植花木数百种,10多万株,并将翠润轩、御碑亭修一新。翠润轩有三楹,东西长12.8米,南北宽7米,为大式歇山筒瓦卷头脊,房梁上绘有苏式彩画。御碑亭方形,四檐吻兽相衔,内立乾隆御碑,高6米,上记述南苑建造情况和附近水流概况,阴面刻有工程及支出情况,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团河行宫御碑亭
西红门清真寺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寺院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其乃一对自南京迁来落户的陈姓回族兄弟在此营造的。待清康熙六年(1687年),村民拆旧盖新,建造起规模更大一些的清真寺。及至寺成,爱新觉罗·玄烨曾亲临赐福。然而,康熙帝的福泽并未能惠及两三百年,该清真寺即被毁于“庚子国变”。及至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当地阿訇与信众再次重建寺庙,且一直保留至今。
参考资料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3-01
大兴概况.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2024-03-01
升级为高风险区域的大兴西红门镇:距新发地不超十分钟车程,不少居民爱去采购.红星新闻.2024-03-01
大兴地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2024-03-01
北京市西红门镇.中国农民体育协会.2024-03-01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西红门镇2024年土地现状整治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中国政府采购网.2024-03-01
亦城村落纪实——西红门.北京商报.2024-03-01
西红门镇.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3-01
西红门拆工业大院还绿.中国青年网-新闻.2024-03-01
北京商圈调查|西红门:城乡接合部变身南城时尚新代表.北京商报.2024-03-01
西红门村庄变身创业大街.千龙网.2024-03-01
西红门生态休闲公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4-03-01
鸿坤广场西“鸿”柿艺术季启幕,共赴“艺”场盛宴.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3-01
西红门镇.北京市大兴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