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远洋渔船

远洋渔船

远洋渔船(Distant 海水 Fleets),指在国家管辖海域外开展捕捞作业的渔船。远洋渔船作为从事大洋性和过洋性捕捞生产的重要平台,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公海渔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公约》于1994年11月正式生效,受到各国广泛支持。1985年3月,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赴西非海域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标志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渔业事业的开始。1988年,中国远洋渔业船队拥有51艘生产船和4艘冷藏运输船,活动在西非、北非、北美、南太平洋等地区。2012年,中国正式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中国远洋渔业和远洋渔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后,中国远洋渔船建造技术基础初步形成,深水拖网双甲板渔船、大型北方蓝鳍金枪鱼围网渔船、鱿鱼钓船等远洋渔船船型开发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

远洋渔船主要船型有拖网、围网、延绳钓三种。其中,拖网渔船的船型最大,主要进行中上层拖网,围网渔船次之,延绳钓渔船一般较小。围网、拖网捕捞装备一般都采用先进的液压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绞纲机拖力达到100多吨,速度快,效率高;钓捕设备则是以自动钓为主。渔船除配置一般船用设备外,还配备有捕捞设备、保鲜和加工设备、助渔和导航设备等。

历史沿革

国际海事组织imo)非常重视渔船尤其是远洋渔船安全问题,但由于渔业船舶与商业船舶的建造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而一开始并未将其归入《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要求范围。为提高渔船的安全性能和渔船船员的安全保障,IMO在推行国际渔船安全公约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其制定和修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1977年IMO通过了《托雷莫利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1977年公约),但因技术要求较高一直未能生效。②1993年imo又通过了《托雷莫利诺斯议定书》(1993年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对1977年公约的更新和修订,但迟迟未能生效。③2012年,为推进1993年议定书早日生效,IMO在南非开普敦通过了《开普敦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截至2022年3月17日,已有17个国家(生效条件为 22个国家)通过了协定。根据2019年《托雷莫利诺斯宣言》,协定可能于2023年生效。一旦生效,将填补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空白,与《渔船人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STCW-F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2007渔业工作公约》 一起,为渔业船员保驾护航,同时也促使中国渔业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渔船安全的重视。如果协定开始生效,中国的远洋渔船在进入缔约国港口时,就必须接受其港口国检查(PSC检查)。PSC检查中如发现不符合项较多或较为严重的话,渔船将被滞留。

1985年3月,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赴西非海域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标志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渔业事业的开始。1988年,中国远洋渔业船队拥有51艘生产船和4艘冷藏运输船。活动在西非、北非、北美、南太平洋等地区,年捕鱼量达七八万吨,产值近3000万美元。2003年11月12日,中国农业部向沿海各省印发《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数和功率数由“总量控制”阶段进入“总量压减”阶段。2009年5月4日,中国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内陆捕捞渔船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内陆渔船数量和功率数实行总量控制,将捕捞强度控制到合理水平。

2012年,中国正式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渔业和远洋渔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中国海洋机动渔船总数为27.75万艘,总功率1696.2万千瓦,其中,远洋渔船有2460艘,总功率202.56万千瓦,占全国海洋第机动渔船总量和总功率的比重分别为0.89%和1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在“十一五”期间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高技术民船专项中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以支持高技术远洋渔船装备的发展。在国家重大科研专项支持下,远洋渔船建造取得突破,技术基础初步形成。深水拖网双甲板渔船、大型北方蓝鳍金枪鱼围网渔船、鱿鱼钓船等远洋渔船船型开发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

概念释义

远洋渔船,是指购买别国政府渔业捕捞证后在其12-200海里以内从事捕捞生产的过洋性渔业,以及通过国际组织申请配额在公海从事捕捞生产的大洋性渔业中进行渔业资源勘查、捕捞、运输、加工等活动所使用的渔船。远洋渔船作为从事大洋性和过洋性捕捞生产的重要平台,是远洋渔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远洋渔船的规模和捕捞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远洋渔业发展水平。

船型分类

远洋渔船主要船型有拖网、围网、延绳钓三种。其中,拖网渔船的船型最大,主要进行中上层拖网,围网渔船次之,延绳钓渔船一般较小。围网、拖网捕捞装备一般都采用先进的液压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绞纲机拖力达到100多吨,速度快,效率高;钓捕设备则是以自动钓为主。

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指采用拖曳囊袋形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方式进行捕捞作业的渔船。该类渔船能主动灵活地拖捕鱼群,主要捕捞对象包括鳕鱼、鲱鱼、日本竹筴鱼、虾、蟹、深海鱼类、投足类等,南极磷虾也在其列。拖网捕鱼是一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捕鱼方法,是近现代最重要数量最多的一种。拖网作业可由单船或双船进行,远洋作业一般为单船,2000-5000吨级的拖网渔船其作业水深可达1000米左右。拖网渔船上的拖网,是利用甲板上的绞车来收网的,保持网具的水层化置则主要通过凋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捕捞到的海产品储藏在船上的冷库中。大型的远洋拖网渔船上还有鱼品加工设备,可加工冷冻鱼段、鱼片鱼粉等。

围网渔船

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网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围网是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主要渔具之一,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捕捞总渔获量的20%-30%,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拖网作业类似,围网作业亦可由单船或双船进行。对于围网渔船而言,由于是大型作业,对技术要求高,因此要求渔船具备某些特殊性能,并配备必要的捕鱼机械和设备,需具有快速性、操纵性能、稳性和抗风浪性、较大的甲板面积、续航力等条件,以及括纲绞机、起网动力滑车、跑纲绞机和网头绳绞机等机械设备。

延绳钓渔船

延绳钓渔船是钓船中的主要船种之一,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延绳钓的方法是从船上放出一根长达100公里以上的干绳于海中,上面隔一定间距系有支线和浮子,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上的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诱引鱼上钩,从而达到捕捞目的。远洋延绳钓渔船吨位一般在200吨以上,较大型的超过1000吨。船体通常为单甲板尾机型,艉部甲板放线,艏部甲板起线。艉楼甲板上设盘线机或卷线机,用以处理钓具干线。鱼舱一般设存艏部。由于远洋延绳钓渔船对于鱼品的冷藏要求较高,因此发电机组及制冷压缩机功率也较大。此外,远洋作业时间较长,可达数个月甚至一年,故对于自持力的要求也较高。现代延绳钓渔船中以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数量为最,船型也较大。

远洋鲔鱼延绳钓渔船一般船长在50米以上,注册总吨位大于350GT,主机功率超过735KW,航速在 10~14节,船上速冻设备的制冷能力可达-55°C以下。钓机设备主要包括投绳机、投绳指示仪、起绳机、传送带、盘绳机、支线机等。船上必要的助渔导航仪器包括:自动舵、全球定位系统GPS、航迹仪、单边带(SSB)、雷达、航警电传(NAVTEX)、自动测向仪以及探测金枪鱼或其他饵料用的彩色探鱼仪(双频)。有条件的话或需要用于科学研究的还应配备:温盐深仪(STD)、海流计 (多层)、海象仪、微型温度深度计(TDR,测定钓钩的深度)。此外,一些先进的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会配置全套自动化延绳钓装备,主要由运绳机、自动装饵机、自动投绳机、干线起绳机、支线起绳机等组成。欧洲在延绳钓机的研发上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挪威Mustad自动钓系统,最多可配备约7万把钓钩,并实现自动起放钓。

主要设备

现代渔船通常主机功率较大,相对速度较高。由于作业期间载重量变化较大,船用设备也要求结构性能可靠、坚固耐用、维修方便。此外,除配置一般船用设备外,还配备有捕捞设备、保鲜和加工设备、助渔和导航设备等。渔船的捕捞设备种类多而复杂,功率较大。拖网渔船使用的绞机,其拉力和绞拉速度随水深、渔具渔法、船形大小、主机功率而变化。围网渔船的捕捞机械有的多达20多台。为配合围网作业,有的还配有3~5艘渔艇。延绳钓渔船配有理线机、卷线机、放线机、挂佴机等。鱿鱼钓船和竿钓船则装有自动钓机。

相关制度

中国

1993年,中国农业部颁布《关于办理远洋渔业船舶国籍证书有关事项的通知》(1997年修改);1996年,中国农业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1997年修改);1998年,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船舶管理的通知》;1999年,中国农业部颁布《远洋渔业船舶检验管理办法》;同年,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海洋渔船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2007年,中国农业部、外交部、公安部、海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印发《关于加强对赴境外作业渔船监督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07〕4号)[2];2011年,中国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远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1〕28号)[2];2014年,为强化远洋渔业管理,保障远洋渔船航行作业安全,严格执行远洋渔业扶持政策,履行相关国际义务,中国农业部制定《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管理办法》[2]。

2015年12月1日,中国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组织编制的《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远洋渔船2015)》(简称“2015规则”)生效实施。“2015规则”是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为适应新时期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所修订颁布的适用于远洋渔船检验的技术规则,替代2000年颁布实施的《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0)》(简称“2000规则”)中有关远洋渔船检验的规定。这也是中国首部为远洋渔船专门制定的《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2021年11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首次实施远洋鱿钓渔船总量控制管理制度,从总量控制、规划渔场、限制船数、优化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远洋鱿钓渔船管理。

国际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公海渔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公约》于1994年11月正式生效,受到各国广泛支持。

发展趋势

国际

在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以大型化远洋渔船为平台的渔业装备技术呈现出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产品配套齐全,系统配套完善。捕捞装备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大型变水层拖网、围网、延绳钓和鱿鱼钓等作业。其中,先进的拖网渔船一般都采用网形综合控制拖网系统,其综合了鱼群探测系统和拖网渔具定位系统的数据,以满足选择性精准捕捞的作业要求。大型变水层拖网除起放网实现电液控制自动化外,在拖网过程中也实现了曳纲平衡控制,并结合助渔仪器探测信号实现了作业水层的自动调整,捕捞效率同比提高30%:鲔鱼围网采用起放网集中协调控制模式,围网、起网过程实现边起网边理网的自动化操作:金枪鱼和深海鱼类延绳钓作业装备也实现了起、放钓和装饵操作全过程的自动化;鱿鱼钓捕捞采用电力传动与微电子控制技术,起放钓循环控制及模拟饵料仿生运行自动控制;南极磷虾捕捞网可以拖网过程中连续式吸捕,无需起网。

在信息化方面,利用现代化通信和声学技术开发的数字化探鱼仪、网位仪及无线电与 GPS 集成化示标、卫星遥感渔业系统、海洋分布式管理等卫星遥感渔业系统、海洋分布式管理等数字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在远洋渔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在资源探测方面,采用渔业资源数字化声学探测关键技术以及卫星遥感实用化技术,实现渔业资源三维一体的精准化探测和鱼群预报系统,为选择性捕捞提高了信息化系统支持。

在海洋渔业信息化方面,集成海洋渔业气象预报、物流保障、渔船装备与作业人员管理、捕捞日志、渔获物可追溯等信息,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渔业船队物流保障与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专业化方面,渔船研发注重专业化大型远洋渔船船型的研发以及高技术装备的集成。作为渔业战略资源开发的南极磷虾船,挪威建造了专业化133 m 总长的大型专业化拖网加工船,捕捞效率提高了70%~100%。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是从事大洋性鲔鱼廷绳钓渔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采用大型超低温廷绳钓船配置成套专业捕捞设备。美式金枪鱼围网作业采用专业化的金枪鱼围网渔船及捕捞装备,该类渔船具有快速性和良好的操纵性,作业效率很高。

随着人类对水产动物蛋白需求的增加,人力资源和油耗成本不断上涨,海洋渔业资源高效利用越发重要。渔船捕捞装备专业化和自动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针对各类捕捞对象,研发专业化的捕捞装备,集成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使大型变水层拖网、大型围网、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和磷虾捕捞等主要捕捞作业方式实现更加高效的专业化和自动化生产。随着各国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发达国家已开始加大选择性和精准化捕捞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促进海洋捕捞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未来研发的重点方向是综合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与卫星通信、计算机多媒体和声学技术,开发信息化助渔仪器与自动化捕捞机械系统,实现渔业的选择性和负责任捕捞;构建基于3S和物联网技术的渔业信息化、数字化助渔与管理系统,以提高全球渔业捕捞与管理效率;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重视生态保护,重点开发选择性捕捞渔船,实现远洋渔船大型化、专业化、信息化以及多功能化发展。

中国

由于中国国远洋渔业起步比较晚,发展初期以老旧船舶改造为主,发展中期特别是大洋性渔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引进国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二手渔船。“十二·五”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中国开始大力推进远洋渔业发展,依托科研项目支撑,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渔业船舶、捕捞装备以及助渔仪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自主设计与建造了北方蓝鳍金枪鱼围网船、秋刀鱼舷提网船、超低温冷藏运输船等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部分船载关键设备和部件实现国产化,渔船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22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渔业产量与船队规模均已居世界前列,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远洋渔船船队初具规模,渔业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与国外渔业发达国家装备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海洋捕捞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远洋捕捞装备整体水平不高在捕捞装备方面,虽然有些装备已实现国产化,但总体性能不高,关键技术装备还依靠进口。2018年青岛鲁海丰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远洋鲔鱼围网渔船是中国第一批采用欧式围网设计的金枪鱼捕捞专业船,也是中国同型号远洋渔船中技术水平最高的船只,安装的是挪威日本等国最先进的捕捞和冷藏设备。鱿鱼钓船上,水下放电灯泡、水下放电灯具、水下灯电缆也全部依赖进口,探鱼声呐系统及探照灯全部需从日本进口,通信导航系统装备也基本为日本进口产品。中国中国制造最先进的“深蓝”号磷虾拖网加工船,除了虾肉加工设备为中国生产外,其他关键设备包括连续式泵吸捕捞系统、全自动磷虾产品生产流水线、磷虾探测设备等主要设备都是进口设备。

在捕捞效率方面,2018年中国南极洲作业的年捕捞量大约 4.1 万吨,仅为挪威的 22%,单船日产能仍仅为挪威先进渔船的二分之一。中国现有的大型鱼类拖网加工船都是购买国外的二手旧船,设备也是船上原有设备,中国还未有新造船只。在延绳钓装备方面,虽然中国进行了国产化应用,但设备总体性能还存在不足,大型专业超低,温延绳钓船主要以日本成套设备为主。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16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简称《协定》)相关情况。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文在会上介绍,坚持对远洋渔船违规行为零容忍,对相关国家、国际组织提供的有关中国籍远洋渔船涉嫌违规的线索都认真予以调查处理,经过调查核实的违规企业和渔船予以严厉处罚。

参考资料

学习园地|1950年召开第一届全国渔业会议至今渔业标志性事件.微信公众平台.2024-12-01

..2025-04-17

陈晔等: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历程及其特征.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4-12-01

农业农村部首次实施远洋鱿钓渔船总量控制管理制度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2021-11-06

农业农村部:对远洋渔船违规行为零容忍 严厉处罚违规企业和渔船.百家号.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