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双庙乡

双庙乡

双庙乡位于清丰县城东南13公里,地处濮阳县市郊,总面积45.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人口39256人(2017年),耕地51585亩。西邻106国道、东临省道209线,008线纵贯南北,固双路横穿东西全境,濮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双庙乡是市级“文明乡镇”、省级政务公开示范单位。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先进乡镇、重点工作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

历史沿革

河南省政务公开示范单位,濮阳市市级文明乡镇。

名称来历据传元末明初,此地有玉皇大帝、关帝两座大庙,来此烧香求福者络绎不绝,故名双庙。

地理位置地处清丰县东南部,东与六塔乡为邻,南与华龙区接壤,西邻柳格镇,北接纸房乡。人民政府驻双庙街。电话区号0393,邮政编码457325,距清丰县城11.4千米。

1944年,属清丰县第八区。

1958年,成立柳格公社。

1962年,析柳格公社东半部成立双庙公社。

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庙乡地处清丰县东南部,东与六塔乡为邻,南与阳市华龙区接壤,西邻柳格镇,北接纸房乡。乡人民政府驻地距清丰县城11.4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7千米,  总面积45.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庙乡境内地势平坦,全部为平原,东部有部分沙区。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 

气候

双庙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年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气温13.4℃,年均降水量700毫米。 

水文

双庙乡地下水源充沛,主要河流龙河在境内呈南北“S"走向,自华龙区流入境内,向西北流入清丰县柳格镇,境内长6.5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双庙乡有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1.3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庙乡辖双庙街、孙村、张营、窑当、城南、马家、王家、杜家、南寨、仓上、杨兰、沙窝、沙格.寨、庄头、户家、秦家、殷家、西南庄、单拐、东安上、西安上、桂寨、单寨、西翟湾、大翟湾、王李庄、水牛陈、西南营、盐店29个村。

截至2020年6月,双庙乡辖29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双庙街。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双庙乡辖区总人口37400人,其中,男性20100人,占53.7%,女性17300人,占46.3%;14岁以下6657人,占17.8%,15~64岁27639人,占73.9%,65岁以上3104人,占8.3%。总人口以汉族为主。2011年,双庙乡人口出生率8.51‰,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4.51‰。总面积约45.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20人。 

截至2018年末,双庙乡户籍人口4318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双庙乡农民人均纯收入7096元。2011年,双庙乡财政收入293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85万元,增值税6万元,企业所得税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8元,比上年增长18.2%。 

截至2018年末,双庙乡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个。 

农业

双庙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为主。2011年,双庙乡农业总产值3.4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乡地区生产总值的30%。 

双庙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双庙乡生产粮食3.15万吨,人均851千克,其中小麦2.25万吨,玉米819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2011年,双庙乡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3.40吨,主要品种有黄瓜、白菜、山药等,其中黄瓜1万吨,白菜2.2万吨,山药2000吨。 

双庙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双庙乡生猪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3.5万头;羊饲养量2万只,年末存栏1.4万只;家禽饲养量68万羽。 

工业

双庙乡以建筑材料生产、木器加工、铸造为主导产业。2011年,双庙乡工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有工业企业55家,职工1100余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占全乡地区生产总值65%。 

商业

2011年末,双庙乡有商业网点600余个,从业人员1500余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25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11%。 

金融

2011年末,双庙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邮政业

2011年,双庙乡邮政业务总收入500万元,其中纯收入110万元。 

电信业

2011年,双庙乡电信业务收入42万元。

文化

双庙乡是红色革命老区。位于单拐村的“冀鲁豫军区纪念馆”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共北方局,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至今保留着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同志的旧居,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单拐村2009年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2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双庙乡是唐将南霁云的故里。南霁云,唐魏州顿丘(今清丰县)南寨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为防守睢阳区张巡部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睢阳失守后,宁死不降,英勇牺牲。 

传统特色产品

双庙凉粉——用绿豆或红薯淀粉掺水在锅内熬成稠糊状,盛于盆内冷凉成透明体块状(俗称“凉粉块”),吃时划成小块,可加蒜汁、醋、香油等调着吃,称“调凉粉”,也可加油、葱花炒熟吃,称“炒凉粉”。另外,做好盛在盆内冷凉的凉粉,可用圆孔笼屉等工具加工成蝌蚪状装在盛有清水的盆里,食用的时候加蒜汁、醋、香油、芝麻酱等调着吃,称“面鱼儿”。双庙凉粉味道清香、口感爽滑,既能凉调、炒、煎,还能涮锅吃,使双庙凉粉在濮阳市地区享有一定盛誉。

交通

濮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长6千米,通往六塔乡柳格镇。西邻106国道、东临209省道,固双公路横穿东西全境,乡政府驻地双庙街有濮阳市31路公交汽车通往濮阳市区,清丰县5路公交车从双庙乡可通往清丰县城,2011年末,平均日发客运班车30班次。

社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29个,各类图书室29个,藏书4万册。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2120人,专任教师220人;中心小学6所,在校生2112人,专任教师1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2980人,专任教师9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教育经费240万元,比上年增长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1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卫生院1个,卫生室61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固定资产总值2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5名,执业助理医师41人,注册护士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体育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7%的村庄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

广播电视

2002年4月建成双庙乡有线电视台。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240户,入户率24.1%。

社会保障

2011年,累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3户,人数695人次,支出1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190元,比上年增长18.8%;城市医疗救助31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8人次,共计1.09万元,比上年减少1.3%。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6万户,人数1.75万人次,支出1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6.6%。敬老院1所,床位5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9人。全年接受社会捐款5000万元,使50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万人,参保率9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支局1处,邮政业务总收入500万元,其中纯收入110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7000份(册)。电信公司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台台,固定电话用户2500余户,移动电话用户9000余户,用户4000余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万元。

旅游

旅游业概况单拐革命旧址位于辖区单拐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获得荣誉

2009年,辖区单拐村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