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隆(524年-570年),吴郡吴县(今苏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南陈将领。字兴世,祖父为梁嘉兴令,父亲为封氏令。陆子隆年少时慷慨有志于功名。起家为东宫直后,侯景之乱时,于乡里聚徒。当时,张彪担任会稽郡知府,陆子隆成为其将帅。侯景之乱后,陆子隆随张彪徙镇会稽。后来,他先后担任始丰、永兴二县令。

在陈朝,陆子隆历任荆州刺史、云麾将军,并被封为朝阳县侯。最终,他被追赠散骑常侍,谥号为威。

人物简介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祖敞之,梁嘉兴令。父悛,封氏令。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起家东宫直后。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豊、永兴二县令。

宋书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天嘉元年,封益阳市县子,邑三百户。出为高唐郡太守。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郡知府。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主要经历

宋书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以子隆监郡。宝应县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寻改封朝阳县伯,邑五百户。废帝即位,进号智武将军,加员外散骑常侍,馀如故。

宋书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七百户。寻迁都督荆、信、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是时荆州市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赠散骑常侍,谥曰威。子之武嗣。

宋书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随吴明彻明成祖北伐有功,官至王府簿、杨吴知府,仍隶明彻。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