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花园乡

花园乡

花园乡位于东至县城南24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6%。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4975公顷,常住人口10934人。

花园乡以驻地花园里得名。东与祁门县新安、江西省浮梁县李家坪、西湖接壤,西南、北面分别与东至县官港、尧渡镇葛公镇接壤。现有12个行政村。东南高山连绵,西北丘陵纵横,尧渡河上游支流分布全境。县乡公路与206国道和222省道相接,安景高速穿越全境。

历史沿革

基本情况

花园乡位于瑞昌市中西部,南傍青山支脉,北依大德山山脉,,西高东低,地呈槽形的枞谷地形。东临大德山、青山林场,南接乐园乡,西毗肇陈镇洪一乡,北与湖北省阳新县隔山相依,全乡总面积100.89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是位于孟宗竹村的桃花尖,海拔730.2米。发源于横岭山(源头)的花园河(古称洪下源河)流经全乡。境内冈岭起伏,沿河两岸田垄纵横,村庄分布合理,多依山傍水。立肇线东西穿境而过,全长20公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生活和农作物生长。自古有“大旱不旱,大乱不乱”之美称。

乡政府驻地下毕,距市区39公里。集镇以大坂头为中心,已连接了下毕、北庄等自然村。街中心铺了水泥路,两旁已建商铺和住房,现有居民1480人,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集镇功能日趋完善,拥有学校、幼儿园、医院、信用社、超市、加油站,液化气站。现正逐渐成为立肇线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辐射中心。

花园历史久,早在唐初就有先民落业居住,古称清潭,自隶属瑞昌市,明时期划分为清潭社,明隆庆四年(1570)改为洪阳乡,清爱新觉罗·弘历二十年(1755)改为洪下乡,俗称洪下源的来历由此得名;清同治十年(1871年)仍属洪下乡,设立崇正保、坑保,共辖查冲至源头98甲。清代以来境内多为徐姓,故称徐家源。民国期间改为徐源乡;新中国建立后,升为徐源区,下辖孟宗竹、田、上西、崇正、徐源、湖田、南下7个乡;1958年成立花园公社,1984年更名为花园乡。现辖7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共有117个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乡总户数4446户,19669人,其中男10619人,女90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5%。乡内共有姓氏18个,多为徐姓,均为汉族

经济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工农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11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217.47万元,增幅达102%,年增长20.4%。2006年财政收入达到79.83万元,扣除农业税免除因素,比2001年增长65%,年平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农业和农村工作显著加强。油菜、苎麻、红薯、生猪养殖为主的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完成了2座小(二)型水库加固,新修了河堰2座。完成了退耕还林8200亩、国家公益林101个小班共3.97万亩。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面貌明显改观。完成了花园集镇总体规划。完成立肇线花园段线改造工程,花乐公路、红花公路、南下至洪一公路、三合公路等已全线开通,累计新修拓宽道路5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4公里。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投入45万元,完成广播电视光纤线路改造工程,820户家庭使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3%。大力推进移动电话网络延伸工程,使信号能覆盖全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固定电话装机量不断增加,总装机2300多部,入户率达50%。完成了饮水工程5处,改善了6000余人生活用水,自来水使用率达30%以上。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全面落实农业税减免,实现了农民税费“零负担”。落实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共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80.1万元,粮食直补资金47.39万元,良种补贴33.4万元,农机补贴2.4万元。公益林补助资金69.475万元。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793人。实行大病医疗救助,救助8人,救助额2.2万元。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191户548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9人。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和特困生书本费和住宿费补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各类社会事业累计投入资金1120万元。新建了花园中学、花园中心小学、油市小学、孟宗竹小学、北山小学、南下小学教学楼,新建了中心小学宿舍楼、食堂等附属设施,累计新建校舍14772m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入学率98%,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两基”教育成果得到了巩固。内黄坑安置点安置了32户移民。新建花园敬老院、花园卫生院综合大楼。儿童疫苗接种率98%,各类疾病得到了有效防治,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涉农部门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克服了从未有过的困难,经历了从未有过的艰辛,大灾之后经济迅速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乡党委、政府立足于乡情,在农业提出了“花园的希望在山、潜力在牧,出路在流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花园山地多、小山坡多的优势条件,在全乡大力推进经济林果业生产,我们实行了“山上进行林木管护,山腰发展小山竹生产,山脚、荒地发展果业生产,山地、边地发展苎麻、芝麻等高效作物”的措施,取得良好成效。发展果业生产1500多亩,苎麻、芝麻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全年完成国债造林725亩,退耕还林1974亩,中德火烧林补植1000亩,中德封山改造林600亩。全面完成林业产权改革,分山到户10.86万亩,到户率95.6%,发证4600余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