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玚(668-735年),天宝大臣,字瑶光,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信州刺史杨光翼之子。他进士及第后,历任麟游县令、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华州刺史、户部侍郎、国子祭酒、大理寺卿等职。他执法严格,清正不阿,反对贪污腐败,推荐大儒王迥质等人为官,倡导左氏春秋之学,认为科举应该注重大义而非只是贴孤经绝句。他坚持不从宫中追征当年所免租调的要求,停止不课,因此名显当世。他还弹劾京兆尹崔日知贪暴犯法,驳议宇文融检括户口。杨玚正直敢言,不畏权贵,为官清白,拒绝属吏立石颂己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拜为左散骑常侍,不久去世,追赠户部尚书,谥号为贞。
杨玚解释
玚字瑶光,华州华阴人。开元中历迁国子祭酒,再迁大理卿,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轶事典故
时窦怀贞大营金仙、玉直二观,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暴敛之以佐费,杨玚拒不应。怀贞怒曰:“县令而拒大夫命乎?”玚曰:“所论者民冤抑也,位高下乎何取?”怀贞壮其对,为止。初,韦皇后表民二十二为丁限,及败,有司追趣其课,杨玚执不可,曰:“韦氏当国,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改,奚独取已宽之人重敛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遂止不课,由是名显当世。京兆尹崔日知贪沓不法,杨玚与大夫李晔谋劾举之,反为日知先构。杨玚廷奏曰:“肃绳之司,一为恐胁所屈,开奸人谋,则御史府可废。”李隆基直之,令杰还视事,而逐日知御史、帝尝召宰相大臣议天下户版延英殿,玚言利病尤详,帝咨赏。于是宇文融建检脱户余口,杨玚执不便。融方贵,公卿唵默唯唯,独杨玚抗议,故出为华州刺史。帝封泰山,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杨玚谓起苴绖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古者卿大夫子弟及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入太学,渐渍礼乐,知朝廷君臣之序,班以品类,分以师长,三德四教,学成然后爵之。唐兴,二监举者千百数,当选者十之二,考功覆校以第,谓经明行修,故无多少之限。今考功限天下明经、进士岁百人,二监之得无几,然则学徒费官禀,而博士滥天禄者也。且以流外及诸色仕者岁二千,过明经、进士十倍,胥史浮虚之徒,眊先王礼义,非得与服勤道业者挈长短、绝轻重也。国家启庠序,广化导,将有以用而劝进之。有司为限约以黜韩愈,欲望俊乂在朝,难矣。常叹士大夫不能用古礼,因其家冠婚丧祭,乃据旧典为之节文,揖让威仪,哭踊衰杀,无有违者。在官清白,吏请立石安德烈·纪德,杨玚曰:“事益于人,书名史氏足矣。若碑颂者,徒遣后人作碇庐山石耳。”
亲属成员
注:表格资料来源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185杨玚传》
相关条目
杨玚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