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宫
丁宫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臣,沛郡人。他历任交州、光禄勋、司空、司徒、尚书等职位。在中平四年(187年)五月,他接替许相成为司空,中平五年(187年)九月,又接替许相成为司徒。然而,在刘宏崩后,刘辩刘辩即位,丁宫在七月被免除司徒之位。后来,董卓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丁宫支持董卓,并表态拥护废除少帝。
概述
丁宫,字 元雄。东汉末年大臣,沛国人。历任交州刺史、光禄勋、司空、司徒、尚书。
相关记载
太尉张温免,司徒崔烈为太尉。(187年)五月,司空许相为司徒,光禄勋沛国丁宫为司空。宫字元雄。
——后汉书
(士燮)弟(士)壹,初为郡督邮,刺史丁宫征还京都。壹侍送勤恪,宫感之,临别谓曰:“刺史若待罪三事,当相辟也。”后宫为司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
——三国志Ⅹ士传
(187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司徒许相罢,司空丁宫为司徒。
——后汉书
尚书(卢植)读册毕,群臣莫有言,尚书丁宫曰:“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突,春秋大其权。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人,请称万岁。”卓以太后见废,故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素衣而已。
——三国志·董卓传 注引《献帝纪》
演义描述
演义中名字误记为“丁管”
东汉末年尚书,董卓下诏废黜孝灵帝,立陈留王,诏书刚念完,丁管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后人有诗叹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固是丈夫。”
(一)正史中的丁宫
而实际上,把演义人物丁管当成丁宫,是荒谬的。正史中,董卓入朝后,确实把司徒丁宫免职,降为尚书。然后在董卓宣布废除刘辩时,丁宫是帮董卓说话的,并首先表态拥护废除刘辩。
丁宫曰:“天祸汉室,丧乱弘多。昔祭仲废忽立密,春秋善之。今大臣量宜为社稷计,诚合天心,请称万岁。”
袁宏曰:“丁宫可谓非人矣!以为虽伊尹之事,犹将涕泣而从之,而况凌虐其君,而助赞其恶。夫仁义者,人心之所有也。浓薄不同,故有至与不至焉。当其至者,在君亲之难,若身首之相卫也;其不至者,犹有儿女之爱焉。无情於斯者,不得豫夫人伦矣。”
看到没有?袁宏都骂丁官不是人。这样的人怎么能是演义人物丁管呢?
(二)正史中到底是谁站出来反对董卓?
当时反对废黜刘辩的大臣只有卢植一人,而不是演义中的尚书丁管,更不是正史中的丁宫。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
袁宏《后汉纪》:公卿已下,皆惶恐不敢对。卢植对曰:“按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又昌邑市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条,是以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此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欲诛植。
(三)演义中的卢植和丁宫
《三国演义》中,让卢植与郑泰引反对何进招董卓进京愤而辞职,这是董卓进京之前的剧情,所以在董卓废帝时,卢植无法回到剧情之中,罗贯中于是杜撰了一个尚书丁管来弥补剧情缺憾。而丁宫在演义中根本没有出现过。
结论:演义中站出来对抗董卓的是尚书丁管,但若因一个“尚书”和一个“丁”字就脑补成“丁宫”则是非常荒谬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