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君亮

周君亮

周君亮(1925年2月22日—2023年4月30日),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水工和航运建筑物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1962年,周君亮先后担任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水工结构室副主任、主任。1980年—1990年,周君亮在江苏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工作;1990年,周君亮在江苏省水利厅工作。

人物经历

周君亮,1925年2月22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年10月至1949年6月在复旦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1949年至1951年在东北地区行署农水处棉垦局、水利局工作。1951年至1955年担任苏北治淮总指挥部金属结构组组长。1956年至1962年在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水工结构室担任副主任、主任。1962年至1963年担任江苏省水利厅基建局规划设计组组长。1963年至1969年担任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室主任。1969年至1978年担任苏北治淮指挥部设计组组长。1978年至1980年再次担任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室主任。1980年至1990年在江苏省水利厅计划财务处工作。1990年12月起继续在江苏省水利厅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在职业生涯中,周君亮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重要的水工建筑物设计,包括京杭运河苏北段一期工程的七座大型船闸设计,以及二期工程11座船闸的设计审查和施工指导。周君亮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了70余篇工程科技论文或著述。

2023年4月30日,周君亮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人物事迹

周君亮在水工建筑物设计领域的贡献包括首创水力自动翻倒门的蒋庄漫水闸改建,以及在高良涧镇和三河闸加固设计中采用提高地基摩阻力的方法,这些创新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并写入水闸设计规范。他还在武定门抽水站中首次采用双向流道,集抽灌、抽排、自引、自排功能于一站,该设计大幅节约了占地和投资。在沐新闸中采用的正、反拱闸身结构,底板与闸墩先分缝后合成整体的设计,极大减少了工程量,并已推广到多座大型建筑物。周君亮还负责了皂河抽水站的设计,解决了地震烈度区的难题,并采用了适用于大型泵的快速门断流装置,该设计获得了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8年4月,计划船闸等建筑物由江苏省水利厅组织设计和施工,周君亮兼任设计组长并将全组分成三块:一块设计各船闸闸首,包括跨越闸首的公路桥;一块设计闸室墙、导航和靠船结构:一块设计闸门和阀门。周君亮确定每一座船闸的总体结构布置图各有一人绘制,将各块设计的闸首、闸室、闸门、阀门、导航和靠船结构等综合在一起,称为“条块”结合设计法,拟定了关于船闸运行控制和信号设备的设计条件,并画了一张电气原理图,报请交通部批准后,请东南大学以学生勤工俭学方式做电气设计,请厅工程局一位学电的同志负责联系,闸首上的桥头堡兼做启闭机房,请水工室房屋组的同志设计,这样将工作迅速全面展开。

周君亮尽可能将问题研究在工作展开之前,如统一在船闸两侧临水面做一道沟通上、下游的通道,便于管理;统一闸首、闸室、闸门的超高和细部结构,避免矛盾;采用闸首头部变速输水,缩短船舶过闸时间;为节约三大材,闸室采用浆砌墙,有条件地方采用衡重浆砌墙,并用高标号混凝土预制块护面,既保证质量又美观;上、下闸门和阀门的启闭要电气连锁,避免误操作;采用集中控制与分散现场控制的管理方式;以及某些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等,从而使自己在工作全面开展后有时间审核设计。

1970年,周君亮负责全省治淮工程中建筑物的设计,具体工作是组织设计班子,确定建筑物的规划数据和结构型式,指导设计和审批。

1976年春,在组织设计人员期间,周君亮与同事研究确定了枢纽布局,根据主泵特性,决定泵站断流采用液压快速门装置,与电机厂约定采用半伞式电机,闭路循环空气冷却和液压减载全电压异步起动,组织讨论确定了站房土建结构型式,委托华东水利学院进行泵站水工模型试验,然后制定泵站主机、主泵和辅机的控制运行条件,请华东水利学院水电系以学生毕业设计的方式根据运行条件设计辅机系统图和电气原理图,并在开关厂内绘制盘的接线图和引线图,周君亮除掌握全组工作外,具体参与了混凝土水栗涡壳进、出水流道和泵站出水管的设计。

1977年11月,在设计工作全部结束时,周君亮接受淮安运西水电站的设计,留在淮安二站施工工地,负责水电站的现场设计。

周君亮的主要设计成果有:在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排于一体;首次设计水力自动启闭门的蒋庄漫水闸改建,全国扩广,成为一种闸型;反拱底板正拱桥和底板闸墩先开后合成整体结构的新闸,充分用土重置换工,该闸型获得推广;采用首次提出的提高底板与地基摩阻力方法的高良涧镇闸和三河闸加固设计成功,该方法已写入《水闸设计规范》;结合景观首次设计适合通航的下卧式拱板门、变频双馈机的电轴变速同步,犊山水利枢纽,京杭运河徐扬段一线船闸等设计。

截至2019年12月,周君亮发表工程科技论文或著述70余篇。

人才培养

周君亮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并提出学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书本要深且广;二是“学习工具”的学习要提高效率;三是实践学习要有所创新。同时,周君亮期望学生们要坚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要树立工作为国家、为人民的思想。在周君亮一生的工程科技创新道路上,周君亮体会到,开展科学研究要重视分析、抓住关键,广纳众见、精益求精,立足大局,实事求是,主动创新、追求完美。

2009年10月18日下午,周君亮在江苏大学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为该校学子做了题为《在大型水利桥梁工程技术中的体会》的专题报告。

2012年3月7日下午,周君亮在江苏大学土木与力学学院会议室(210室)作了题为《地基土上水工建筑物抗滑动稳定》的学术报告。

奖项

人物评价

周君亮在水工建筑物设计领域工作的几十年中,始终秉持着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学术的不懈追求。他的工作和研究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水利》杂志评价他为中国水利工程事业献出了智慧和青春,以及一颗真诚的心。河海大学出版社则强调了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分析能力、关键问题的把握以及创新精神。

社会任职

周君亮曾担任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教授,西华大学兼职教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包括深入广泛地学习书本知识、提高学习工具的效率以及在实践中创新。周君亮还在江苏大学做过多次专题报告,分享他在大型水利桥梁工程技术中的体会,以及地基土上水工建筑物抗滑动稳定的学术报告,传授他的知识和经验给下一代。

参考资料

周君亮.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5-13

周君亮院士逝世.jjwmsj.cbg.cn.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