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益田佑里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原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总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36年起,安德罗波夫开始做共青团工作,先任水运技术学校团委书记,后任苏联共青团中央驻雷宾斯克沃洛达尔斯基造船厂组织委员。1937年任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1938年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1939年,他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任卡累利阿共和国芬兰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运动。1944年,他当选为彼得罗扎沃兹克市党委第二书记。1947年起任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1951年调苏共中央机关工作任检查员,后任苏共中央处长。1953年开始任苏联匈牙利参赞、大使。1956年主导解决了匈牙利事件。1957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联络部部长。1962年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67年5月任克格勃主席。1967年6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时被解除中央书记职务。1973年4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年获苏联大将军衔。1982年5月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1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83年6月起,他同时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病逝,终年70岁。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并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他未完成这一任务。安德罗波夫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四枚列宁勋章、一枚十月革命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三枚劳动红旗勋章及多枚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6月15日,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降生于俄罗斯帝国斯塔夫罗波尔州古纳·兹卡耶车站的一户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顿河哥萨克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安德罗波夫,母亲叶夫珍妮亚·卡尔洛芙娜·弗莱肯施泰因是祖籍芬兰莫斯科的一个富商的女儿。在他13岁时父母都去世了。

1930年至1936年间,安德罗波夫做过电报员、电影放映员助手,也在伏尔加河上当过水手。

从政经历

地方任职

1936年,安德罗波夫从水运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雷宾斯克一家造船厂,随即投入共青团工作:先任水运技术学校团委书记,后任苏联共青团中央驻雷宾斯克沃洛达尔斯基造船厂组织委员。同年,他因糖尿病和视力原因获准免服兵役。

1937年,安德罗波夫出任苏联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尔州委书记;次年升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1939年,他正式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当选为卡累利阿共和国芬兰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当地的卡累利阿游击队。1944年,苏联红军收复彼得罗扎沃茨克后,他被任命为该市党委第二书记,并同时在当地一所国立高等学校学习。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联党中央第二书记。

中央任职

自1951年以来,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机构工作。1951年6月至1953年3月,他先后担任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检查员和苏共中央第一处处长。同年转入外交部,领导第四欧洲司,主管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事务;1953年10月—1954年7月任驻匈使馆参赞,1954年7月—1957年3月任驻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政府武装行动(匈牙利事件)。安德罗波夫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建议莫斯科立即出兵镇压。在参与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安德罗波夫得到了苏共领导的赏识。1957年被召回莫斯科,担任苏共中央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部部长,主管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跟随赫鲁晓夫出访东欧国家并参加他们的党代表大会。

1957—1967年,安德罗波夫负责苏共中央与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的联络工作;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62年3月起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62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仍兼联络部长。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在赫鲁晓夫的推荐下接替谢米怡斯内伊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并兼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中,安德罗波夫是实施“非常措施”的主要支持者。他亲自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布拉格改革者的行动计划,后来以“进步行动”的名字为人所知。1973年4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1976年获大将军衔(相当于军兵种元帅)。1979年在苏联制定入侵阿富汗的决策时起了关键性作用。

短暂领袖

1982年5月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82年11月12日,勃列日涅夫去世仅两天,安德罗波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执掌该职的前克格勃领导人。1983年6月起,他同时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十六届五中全会他因病缺席,此后公开活动骤减。7、8月间,病情反复,他大部分时间退居乡间别墅办公。9月1日主持完最后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他赴克里米亚半岛疗养,却染上感冒并继发脓肿,虽经开刀引流,术后创口始终不愈。同年,《时代》周刊仍将他评为“1983年度风云人物”。

去世

1984年2月9日,尤里·安德罗波夫去世,他被安葬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旁。安德罗波夫的葬礼在莫斯科红场举行。

政治举措

政治方面

安德罗波夫从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对苏联的发展作过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1983年,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指出:“我们在社会发展上现在已经接近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深刻质变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完善不仅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我们的愿望,而且是客观的需要。这种必要性我们既无法绕过,也无法回避。”由此可见,安德罗波夫致力于构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安德罗波夫的发展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品质。安德罗波夫指出:“谨防在理解我国接近共产主义最高阶段的程度方面可能出现的夸张。”他重新定位了苏联自身社会发展阶段,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文章中,批评了前几任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倾向。将“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论”改成“起点论”,这有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苏联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安德罗波夫认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并且,“这个阶段有自己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

安德罗波夫的发展观极具包容性。安氏执政期间还首次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模式存在差异,冲破了苏联模式唯一样板的教条。他强调党政分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物质利益刺激和分配方式上的按劳分配原则,这些显示了安氏在理论上的开明和活跃。理论上的活跃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活力和改革的希望。这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有利的。安德罗波夫认为要推动苏联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彻底铲除苏联腐败生存的土壤。安德罗波夫呼吁:“向任何违反党和国家的纪律以及劳动纪律的行为作更加有力的斗争。”安德罗波夫曾经作出承诺:“不容忍墨守成规和因循守旧的做法。”安德罗波夫上台一年内严肃查处了90多名部级高官。安德罗波夫名声大振。社会各阶层对他寄予厚望,这中间有工人、庄员,也有知识分子。人们普遍萌发了希望甚至信念:他们并非注定要在贫瘠的政治生活中无止境地苟且度日,他们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东西。

经济方面

安德罗波夫深知,苏联社会“如不进行变革,这个体制本身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十分重视体制尤其经济体制的改革。他反复强调生产力的深刻质变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完善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这是客观需要,无法绕过、不能回避,只有综合地全面改进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机制,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

试水改革经济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约瑟夫·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发挥过极强威力,“苏联模式”使一个农业国在短短30年间成为现代工业和军事强国。然而,经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长期停滞,计划经济下劳动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物质普遍短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安德罗波夫要打破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得在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上想办法。他的改革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鼓励多收获者多得;第二,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第三,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完不成计划的消沉局面;农业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5%;职工报酬有较明显增长;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得到明显改善。

军事方面

安德罗波夫任克格勃主席期间,发生了三起重大的国际事端。捷克斯洛伐克想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于1968年闹起“布拉格之春”。他认为这是匈牙利事件的翻版,主张立即出兵镇压。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最高领导中有人要求对中国予以有力打击,他反对,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赞同他的意见,冲突渐渐平息。而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问题上,安德罗波夫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

外交方面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时所推行的基本政策,但比较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事端,行动较为收敛。因忙于内部事务,对外战略方针没有大的变化和调整。

在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由于各国具体条件和起点不同,因此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样的”;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不能“互相模仿”。“一体化的需求”同各国的利益之间“会产生矛盾”。认为过去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整齐划一,处处一致是错误的。他的这些观点比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时期强调各国必须遵循所谓“共同规律”和各国主权“有限”的观点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积极主张“改善苏中关系”,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提出的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但他执政时间短暂,两国关系没有实质性进展。安德罗波夫对中国问题比较熟悉,先后四次来中国,其中包括1959年陪同赫鲁晓夫来华访问,1963年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越路过中国,以及1965年随同阿列克谢·柯西金越南访问路过中国。他曾参加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的中苏两党会谈。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安德罗波夫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婚姻(1935—1940)是与尼娜·伊万诺夫娜·延加雷切娃,育有一女叶甫根尼娅(1936年生)和一子弗拉基米尔(1940年生)。长子弗拉基米尔·尤里耶维奇的命运多舛:两次因盗窃入狱;出狱后迁居蒂拉斯波尔,不再犯法,却开始酗酒,最终沉沦,无业而终。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对外隐瞒儿子曾坐牢的事实——在当时的政治局委员中,没有谁的直系亲属是刑事犯克格勃招人时,如家庭成员有前科,一律拒收。弗拉基米尔·尤里耶维奇于1975年6月4日病逝,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他仍盼着能见父亲一面,但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始终没有出现:既没去医院探视病重的儿子,也没出席葬礼。

安德罗波夫的第二次婚姻是与塔季扬娜·菲利波夫娜·列别杰娃,育有一子伊戈尔(1941—2006)和一女伊琳娜(1946年生),女儿伊琳娜·尤里耶芙娜·安德罗波娃的丈夫是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剧院演员米哈伊尔·菲利波夫。

健康状况

安德罗波夫长期多病,30岁时,他得了糖尿病,52岁那年心脏病发作,还有慢性关节炎以及因沙门氏菌病和流感引起的严重后遗症。然而,对于他的病情,外界知之甚少。这不仅是由于克格勃医生保密工作出色,而且安德罗波夫的工作能力确实让人惊讶,他经常几天不休息,在家中工作一直深夜并仔细批阅各种文件。1983年春,他得了严重的关节麻木征,身上不得不装上关节器械装置。9月的寒冬迫使安德罗波夫住进了医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在随后近5个月时间里,安德罗波夫在病床上领导着国家,并成功地给外界造成了一个他即将康复的印象。虽然他得靠警卫员帮他翻文件和书,但安德罗波夫在医院里仍象往常一样处理着各种文件并阅读最新的文学杂志,他的独特记忆力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有一次,一位医生发现安德罗波夫正在阅读一本小说。安德罗波夫告诉好奇的医生:“打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并读出最前面几句,我就能够背出句子中的其余部分。”

个人爱好

安德罗波夫喜欢俄罗斯古典音乐、现代绘画艺术和美国侦探小说。

主要作品

获得荣誉

安德罗波夫为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因而多次受到嘉奖。在他60岁生日时,被授予“镰刀锤子奖章”称号,同时获颁第三枚列宁勋章以及“锤子与镰刀”金质奖章。1979年,他又荣获第四枚列宁勋章。此外,安德罗波夫还是劳动红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获得者。1978年,他获得“苏联军队60年”庆典奖章;1982年,获颁基辅建城1500周年纪念章。除此之外,他还三次受到特殊形式的奖励:在1964年、1976年以及1982年的4月22日列宁诞辰纪念日,他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典礼上发表演说。

人物评价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光是先锋队不可能建成新社会,他说,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在这里,我想用几句话说说一位多年来党的工作把我们与他联系在一起的人,这就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我高度评价他富有党性的谦虚精神、人道主义、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他经历了共青团和党的工作的漫长而光荣的历程。我非常器重这样的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评)

安德罗波夫公开承认苏联制度缺乏民主,明白苏联社会亟待变革,但作为稳健的政治家,他谨慎而行,颇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他的改革目的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让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运作从而改善人民生活。(凤凰网评)

他个性鲜明,天赋极高,书卷气浓。只从外表看,安德罗波夫更像一位儒雅学者。安德罗波夫喜好文学,也有胜人一筹的文字表达能力。(网易评)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获得了苏联群众的支持。但由于健康原因未允许他完成这一任务。(《国际共运名人传》评)

在苏共领导人中,安德罗波夫是力主并践行反腐败的代表人物,他在担任克格勃主席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曾经对腐败分子进行过打击。(姚永明 徐元宫评)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安全工作领导人上升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他早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就享有“一个现代的、有专业知识的、机智灵活的干部”的盛名。他不仅是一个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具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常常被描绘成一个有教养的、具有学者风度的形象。他比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他与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不同,是一个苦行主义和落后的典型。他倾向于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苏联东欧问题》评)

安德罗波夫身材颀长,举止文雅,富有教养,颇有学者风度。他英语流利,喜欢看原版英文小说,还擅长写爱情诗,但千方百计掩饰这些“资产阶级趣味”。他记忆力过人,几乎能逐字逐句地复述刚看完的百页文字。就个人品质论,他极富魅力,能深入群众,平等待人,对秘书和周围工作人员给予高度信任。他反对奢侈豪华,工作态度孜孜不倦。这些都使他比冷酷的约瑟夫·斯大林和昏庸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更能受到下属和群众的拥护。(《学习时报》评)

人物轶事

无国籍

这段传闻被视为安德罗波夫身世最扑朔迷离的一页,也牵涉到他姓氏的由来。他向来自称出身农家,母亲却在非典型俄罗斯环境中长大,育子方式更像传统犹太商人。1951年,苏方曾为难一名据称是其生父的男子尤里·米罗,此后官方档案凡涉“国籍”一栏皆留空。

作为一个领导人的素质

20岁时,尤里·安德罗波夫进入水利运输技术学校。那时他显示出来了自己的领导天赋,让同学们感觉到他是领导者。一次,一个学生用石头摆在了化学老师的桌子上。化学老师拒绝授课,要求查处犯案者,之后才复课。但是这个时候,安德罗波夫站了出来,他对老师说,请继续上课,我们自己会处理好这个事情,并找出是谁干的。

被刻意隐瞒的妻子

安德罗波夫23岁即任雅罗斯拉夫尔区团委书记,当时仍是共青团员,已与尼娜成婚。政治前途看好、妻子年轻貌美,在外人看来十分美满,但他与一名女学生——后来成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人员——的书信往来被妻子发现,他在信中对这位学生赞誉有加,并附上合影,事后他承认此举不当。1940年,他被调往卡累利阿共和国,夫妻关系随之破裂,最终以离婚收场。这一事实最初鲜为人知,后来才偶见于传记材料;他与尼娜的通信现藏于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同年12月,他与同事塔季扬娜·列别杰娃再婚,生活重心完全转向共青团工作。安德罗波夫的祖母在家庭聚会时仍常带尼娜所生的一双儿女出席;至其葬礼时,两任家庭均到场致哀。

从游击队到克格勃

卫国战争时期,尤里·安德罗波夫在卡累利阿先后领导游击队,并随战事推进不断晋升;战后出任驻匈牙利大使,而真正奠定其政治地位的,是随后执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并连续主政十五年。

从未接受高等教育

安德罗波夫很有政治抱负,在他的政治生涯总是讨论苏格拉底的论文并写诗。不过在政治局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领导人。

后世纪念

为纪念安德罗波夫,他的出生地纳古茨卡娅车站立起纪念碑,卡累利阿共和国首府彼得罗扎沃茨克也竖立了他的塑像莫斯科、彼得罗扎沃茨克、雅罗斯拉夫尔等地悬挂纪念牌匾;1984—1989年间,雷宾斯克市以他命名,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克鲁萨瓦区自1984年起改称安德罗波夫斯基并沿用至今,莫斯科一条大道、多座城市的街道以及众多企业、学校、军事单位都以他命名;2004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安全局为所属院校学员设立尤里·安德罗波夫奖学金。

邮票

2014年,俄罗斯发行了带有克格勃徽章的安德罗波夫纪念邮票。

参考资料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Yuri Andropov.豆瓣.2025-07-18

尤里·安德罗波夫生平.俄新社 .2025-06-04

契尔年科.凤凰网.2025-07-18

苏联经济改革的新趋向: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7-18

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 - биографи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личная жизнь Источник(尤里·安德罗波夫 - 个人传记信息) .俄罗斯斯塔基网 .2025-07-17

Вся Москва. Адресная и справочная книга на 1914 год(莫斯科年鉴1914) .俄罗斯国家公共历史图书馆 .2025-07-17

Похороны Юрия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а Андропова.俄罗斯《改革》杂志社 .2025-07-18

尤·弗·安德罗波夫.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7-18

..2025-07-18

..2025-07-17

..2025-07-18

安德罗波夫挽救苏联的改革三板斧.凤凰网.2025-07-18

安德罗波夫挽救苏联的改革三板斧.凤凰网.2025-07-18

学习时报:神秘的安德罗波夫 (上).搜狐评论.2025-07-18

安德罗波夫挽救苏联的改革三板斧:早逝的改革家.网易.2025-07-18

权力与病历--原苏联领导人秘密健康档案曝光.北方网.2025-07-18

安德罗波夫的上台.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7-18

汲取苏联教训,科学有效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人民网.2025-07-18

学习时报:神秘的安德罗波夫(下).搜狐评论.2025-07-18

俄媒揭前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五个人生秘密.人民网.2025-07-18

Закручивание гаек.russianmontreal.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