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舌癌

舌癌

舌癌(tongue cancer),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中1/3的边缘部,其余依次为舌根、舌背、舌底及舌尖部。该病好发年龄是40~60岁,男女比例为(1.2~1.8):1。

舌癌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嗜好烟酒、长期异物刺激、口腔卫生不良、黏膜白斑红斑、生物致癌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舌侧缘黏膜组织增厚、白斑或小硬结,逐渐形成溃疡或肿瘤,并可侵犯中线和口底;颈淋巴结肿大等。诊断检查有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颈部淋巴结活检。舌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原发肿瘤采用对肿瘤的扩大切除。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需要行同侧的颈部的淋巴清扫术,对于对侧转移或者肿瘤侵犯越过中线的患者,还应行对侧的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然后进行整复手术。舌癌的其他治疗方法还有放射治疗、全身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等。

舌癌和其他口腔恶性肿瘤一样,外突型的比浸润型预后较好;组织学分化程度高者比未分化者预后良好。治疗后1年内,应每月复查一次,过3年仍无复发症状者,即是治愈的征象。其预防保健有注意口腔卫生、合理膳食等。

病因病理

病因

舌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期嗜好烟酒:据美国资料显示,有烟酒嗜好的发病率为不吸烟也不喝酒的15倍之高。酒本身未证明有致癌作用,但乙醇尼古丁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质进人舌黏膜。

2.长期异物刺激:牙齿的残根或残冠、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义齿长期刺激,产生慢性炎症乃至癌变。

3.口腔卫生不良:细菌或真菌在口腔内孳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促成了舌癌的发生。

4.黏膜白斑红斑:舌是白斑的好发部位,白斑癌变约占舌癌的12.3%,增生性红斑癌变更是白斑的4倍。

5.生物致癌因素: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某些类型的舌癌发病有关。

6.其他方面因素:如遗传、射线、个体易感性、营养代谢障碍等也与舌癌发生有关。

组织类型

舌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5.5%,余为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浸润性强。舌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早期就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通常首先转移到颔下淋巴结。按其病理大体形态可分为菜花型、溃疡型、结节浸润型。

转移复发趋势

舌癌约有69.4%有颈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二腹肌下的颈淋巴结,其次是肩胛舌骨肌上的颈淋巴结和额下淋巴结,频下淋巴结较少见。大约30%~40%的舌癌病人就诊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多为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形态饱满、不论大小均应考虑转移的可能性。舌癌的远处转移以肺、肝、骨骼为多见。

临床表现

症状

1.早期症状

(1)硬结:初起局部微隆或黏膜无破溃之小硬结,直径多在1cm以下。

(2)微痛:初起可有微痛,经久不愈。

2.中晚期症状

(1)肿块:初起硬结逐渐形成明显肿块,继而在其中心区出现边缘隆起的小溃疡,局部糜烂、裂隙久不愈。

(2)剧痛:合并感染后疼痛剧烈,并向同侧颜面和耳部放射。

(3)舌呆:晚期病变累及舌肌时,可引起舌体运动受限,甚至影响说话、进食及吞咽,并有多量流涎。癌灶累及口底或全舌时,则舌体完全处于固定状态,甚至出现张口困难

(4)感染:舌癌病灶除溃疡外,还有菜花型及浸润型病灶。病灶溃破后局部继发感染,出现组织坏死、出血、发热等症状。

体征

1.舌溃疡或肿物:早期仅为舌侧缘黏膜组织增厚、白斑或小硬结,逐渐形成溃疡或肿瘤,并可侵犯中线和口底。

2.颈淋巴结肿大:大约30%~40%的舌癌病人在就诊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转移淋巴结依次为颈深下组,多为同侧颈淋巴结肿大,原发于舌背、舌尖或侵犯中线的舌癌可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

检查诊断

辅助检查

1.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是口腔癌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怀疑为舌癌的肿瘤,应于肿瘤边缘行切取活检术,待病理诊断明确再行确定的手术治疗。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以用来明确颈部淋巴结的情况。

(2)X线检查:使用较少,曲面断层片可以用来评估下颌骨受侵犯的情况。胸部平片可以作为肺转移筛查的首选,如果怀疑肺转移需要加拍肺CT。

(3)CT:头颈部增强CT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范围,以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是口腔癌临床分期、治疗设计、预后预测和复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

典型增强CT表现:病灶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病灶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转移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变圆,中心液化坏死周围环形增强。当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时可能会边界不清楚,或者发生多个淋巴结融合。

(4)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观察软组织病变时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补充CT成像的信息,可以更好地评估舌肌纤维之间的浸润信息。不过其对骨组织不能显影,当病变侵犯骨组织时需要加拍CT观察变化。平扫MRI显示病灶边缘较为清晰,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转移淋巴结结构清楚,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

(5)PET-CT:对于晚期舌癌患者,PET-CT可以用来评估病灶范围、远处转移及同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状况。对于怀疑肿瘤残存或复发时,推荐使用PET-CT。

诊断标准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为舌癌诊断的金标准。舌癌的分期与治疗和预后有直接的关系。舌体鳞状细胞癌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口腔肿瘤的TNM分期标准分期。2017年颁布、2018年生效的第八版分期标准见表。相较于前一版,第八版的主要变化包括:①使用浸润深度确定T分期;②不再把舌外肌浸润定为T4a分期的标准;③在N分期中纳入淋巴结外侵犯情况作为标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鉴别诊断

1.创伤性溃疡: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舌侧缘的后方,常因被不良修复体、残根等损伤所致,溃疡的部位、外形与刺激物相应,溃疡表面有灰白色的假膜,周围有炎症浸润,一般质软,无实质性硬结。去除刺激因素后,溃疡短期即可自行愈合。若经处理两周后仍无明显好转,应及时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2.结核性溃疡:多为内源性感染,一般发生在舌背、舌尖。溃疡边缘倒悬,外形不规则,呈鼠咬状的倒凹形,表面呈红色颗粒肉芽状,常有污秽渗出物。多有自发性疼痛。抗结核治疗有效。

3.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年人,外突有蒂或无蒂,周围组织柔软无硬结、浸润。

4.舌白斑:对一般均质性白斑,定期观察、随访,非均质性白斑,需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5.叶状乳头炎:在舌侧缘的后方,两侧一般对称存在,呈垂直并列的皱褶,舌伸向一侧时可以看到。叶状乳头常与磨牙接触,易受创伤,且接近咽部,常受咽炎波及而产生叶状乳头炎。患者诉说舌痛、不适。叶状乳头红肿,无溃疡而柔软。

治疗

治疗原则

舌癌的治疗应贯彻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1.原发肿瘤:对于原发肿瘤需采用对肿瘤的扩大切除,一般需要在肿瘤边界外1~1.5cm行对肿瘤的扩大切除,切除后标本中,癌瘤外有5mm以上的正常组织可以认为有足够的安全边界。手术切除计划的制定应当以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为基础,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2.颈部淋巴结处理:原则上舌癌的手术治疗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需要行同侧的颈部的淋巴清扫术;对于对侧转移或者肿瘤侵犯越过中线的患者,还应行对侧的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于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保留副神经、胸锁乳突肌和颈内静脉。

N0患者,采用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对于cT1N0M0的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存在争议,可以观察随访、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

N1患者,采用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或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N2及以上的患者,采用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整复手术:切除后舌缺损小于1/3时,可以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大于1/3时,可以采用邻位瓣、带蒂瓣或者血管化游离皮瓣来修复;对于侵犯下颌骨,切除后存在下颌骨缺损的情况可以采用血管化骨瓣修复。

其他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

(1)早期病例首先手术,如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可行根治性放疗。

(2)对于手术后存在不良预后因素的,应行辅助放疗。

例如:边缘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个淋巴结转移是否需要放疗存在争议)、神经周围侵犯等。

(3)术前诱导放疗需谨慎采用。

2.全身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对于晚期病例常作为辅助性治疗方法酌情使用。

3.其他治疗营养支持、镇痛、心理干预、中医中药等可用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信心。

康复指导

1.放疗中及放疗后漱口液漱口非常必要,防止严重的放疗不良反应。

2.张口训练,防止张口困难

3.保护照射野皮肤,防止放射性皮炎

4.避免吃过热、过硬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损伤。

预后

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性别:Whitehurst(1977)统计137例,女性5年生存率为70.2%(40例),男性5年生存率66.3%(53例),其余为死亡病例。Farzell统计1321例,男性1014例,5年生存331例(32.6%),女性309例,5年生存136例(44.2%)。还有其他学者的资料均说明女性5年生存率高于男性。

2.原发部位:Farzell统计的1321例舌癌中,舌背癌的5年生存率为50.9%,舌前1/3为45.8%,舌中1/3为40.0%,舌后1/3为20.7%,全舌为4.3%。

3.原发灶的大小:一般随着原发灶的增大,其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从93%逐渐下降到10%。

4.淋巴结有无转移:Kremen(1967)报告舌癌临床与病理诊断淋巴结阴性的16例,其5年生存率为94%,而临床与病理诊断为阳性的9例,其5年生存率为44%;Spiro(1971)报告145例中,颈部淋巴结阴性的85例,5年生存率为85.9%,颈部淋巴结阳性者60例,生存率为28.3%;天津人民医院舌癌24例分析,有颈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21.4%,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为50%。由此可以看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其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转移者。

舌癌又和其他口腔恶性肿瘤一样,外突型的比浸润型预后较好;组织学分化程度高者比未分化者预后良好。

治疗后的追踪观察非常重要,治疗后1年内这段期间,应每月复查一次,过3年仍无复发症状者,即是治愈的征象。

预防保健

1.加强防癌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舌表面有糜烂、皲裂或溃疡时,应高度重视,必要时作细胞学或活组织检查。

2.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有齲洞应早期填补,能修补利用的残冠、残根要及时处理,早些恢复牙齿的正常解剖形态。磨改锐利的非功能牙尖和边缘崤,使牙冠咬合面的牙尖和边缘崤变成圆钝形,以防止损伤舌侧边缘组织。发现良性病灶或癌前病变,如舌体郎乳头瘤或糜烂性扁平苔藓等,应及时切除活检,或积极治疗,定期观察。应注意调理生活起居,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气,防止被细菌、病毒等感染。节制烟酒,少食刺激性食物。适当的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有益,但在刚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

3.术前饮食:较为肥胖的患者术前要坚持高蛋白、低脂肪的膳食搭配,多补充维生素,储存部分蛋白质并消耗体内脂肪,以免体脂过多影响伤口愈合;比较消瘦的患者术前要搭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使患者维持正常体重,能更好的耐受手术。

4.术后饮食: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力。进食适量糖类,补充热量,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马铃薯等含糖丰富的食物以补充热量。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鳖科、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浆等食物。应多吃含上述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以及动物内脏等。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忌食难消化的食品,禁饮酒。放疗时可食用甘蔗苹果、香蕉、盐水凤梨等;一般宜进凉食、冰饮,但有寒感的患者,则宜进热性食物。化疗时可常食用扁豆、莲子、山药、龙须菜、薯蓣鸡子黄粥等。

5.舌癌患者的精神调理非常重要,对疾病的远期疗效有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所患疾病,鼓励患者树立未来的生活目标,克服精神上和情绪上的紧张,做好为实现生活目标而承受治疗的心理准备。实践表明,有心理准备,有承受能力,性格开朗,有战胜癌症信心的患者,其机体免疫状况均能得到提高,其对治疗的承受能力、对治疗的反应均较好,相应的无期疗效也较好。

6.可尝试气功治疗,气功治疗具有提高免疫,舒畅情志,条畅气机,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的作用。适当地练习气功或各种养生功,对缓解舌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对增强患者体质,及帮助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恢复有一定的益处。

参考资料

舌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卫健委网站.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