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中记
《邺中记》是由晋代陆翙撰写的一部专门记录割据王朝首都邺城遗址历史的史书。原书已经遗失,现存的是经过整理的辑本,如四库全书本、清内府聚珍本等。书中内容主要涉及石虎时期的邺城,包括城市规划、宫廷建筑、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渊源
《邺中记》的佚文曾在多个文献中被引用,最早可见于北魏的《水经注》,随后在隋唐人的类书中也有提及,如虞世南的《北堂书钞》、欧阳询的《艺文类聚》以及徐坚的《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和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等书籍中也收录了相关资料。
内容概述
《邺中记》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石虎时期邺城遗址的情况,其中包括铜爵金凤冰井邺城三台遗址的建造规格、宫廷内部设施、服装和器具等细节描述。这些内容反映了石氏统治下邺城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器物的名称,可供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史学意义
《邺中记》虽然篇幅不大,但其内容详细且严谨,对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词汇和语句,如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的“朝罢须裁五色诏”,以及李颀《郑樱桃歌》中的“官军女骑一千匹”和“百尺金梯倚银汉”,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就难以理解其含义。因此,尽管《邺中记》是一份古老的文献,但它仍然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库总目提要
《邺中记》原本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分为两卷,出现在《隋书·经籍志》中,作者是晋国子助教陆翙。另一个版本只有一卷,出现在陈振孙的《书录解题》中,作者不明。《唐志》中提到的《邺都故事》由马温在肃、代时期编写,但《邺中记》中包含了许多《邺都故事》的内容。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推测可能是陆翙的著作最初只记录了石虎时期的事情,后来有人将《邺都故事》的部分内容补充进去,合并成为了一卷。这种现象类似于《神农本草经》中出现的秦地名称,《汉氏黄图》中标示的天宝地名,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添加进来的。尽管有一些内容可能不是陆翙本人所写的,但是它们仍然是唐朝之前的记录,不应该全部归咎于唐代之后的人。由于原始文本已经失传,陶宗仪的《说郛》中所收录的内容也不完整。通过搜集《永乐大典》中的相关信息,经过比对和筛选,最终得到了74条内容,并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形成了一卷完整的《邺中记》。为了保持完整性,那些不属于陆翙原著的内容被放在了书的结尾处,并命名为“附录”。
参考资料
邺中记.蜀山书院.2024-08-22
北堂书钞.汉程国学.2024-08-22
《初学记 》1.个人图书馆.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