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sniping 步枪),也叫高精度战术步枪,枪管长,经过特殊加工;射程远,配置能精确瞄准的瞄准镜,射击精度高;主要以半自动步枪方式或手动单发射击。被称为“一枪夺命”的武器。现代狙击枪大致分为军用与警用两种。
狙击步枪的概念可追溯到18世纪,步枪中引入了膛线。1768年,奥地利狙击手获得一把专用狙击步枪。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军队的“狙击手部队”配备的步枪不仅质量较好,而且大多为线膛枪管,并配有瞄准装置。1854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惠特沃思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支远程狙击步枪,配备惠特沃思步枪的神枪手击毙了敌方少将。南北战争期间,许多平民士兵使用的狙击步枪只是标准的猎枪,但经常能在200码的距离内一枪毙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为部队配备大量的狙击步枪。一战之后,最具影响的是苏联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狙击步枪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装备。1947年至1991年的美苏冷战时期,狙击步枪技术获得了显著进步。1967年,苏联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支专用狙击步枪SVD狙击步枪。越南战争促进了美国尖端小型武器的发展,美国军方研制出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用狙击步枪。两名加拿大士兵分别于2002年和2017年使用狙击步枪创造了2430米和3540米的成功射击记录。
狙击步枪的光学瞄准镜精度高,子弹射击密集度高,枪管要按照最高等级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枪机需要对工艺进行特别改进,扳机必须非常敏感,且易于人为控制,枪托需要协助完成枪与狙击手的完美结合。此外,狙击步枪还需要配置伪装、脚架和观测仪等附件,协助狙击手完成任务。
发展历史
名称由来
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乡间有一种常见的猎物叫鹬鸟(沙锥),猎人需要伪装埋伏,借助高精度步枪和精准的射击技术才能猎到鹬鸟。在战场上,狙击手通过伪装埋伏,在远距离射杀敌人的方式非常类似于猎杀鹬鸟,因此人们便用sniper一词来表示狙击手,snipe也反向派生出“狙击”的含义,也因此高精密度的步枪被称之为“狙击步枪”(Sniper rifle)。
早期发展
狙击步枪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步枪中引入了膛线。膛线是指在枪管上切割的螺旋槽,使子弹在发射时旋转。这种旋转运动可以稳定飞行中的子弹,提高准确性和射程。
1768年,奥地利狙击手获得一把专用狙击步枪。此枪重5.4千克,带有双支架,支架上下各放一根枪管。下面的枪管是滑膛枪的,发射球体弹子,上面的枪管刻有7条膛线,发射石弹子。射击时,将枪架在一个长253厘米、重2千克的山毛榉木做的长矛的钩子上,进攻时以长矛代替刺刀。该枪被奥地利边防军一直用到1798年。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军队的“狙击手部队”配备的步枪不仅质量较好,而且大多为线膛枪管,并配有瞄准装置。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许多平民士兵使用的狙击步枪只是标准的猎枪,但经常能在200码的距离内一枪毙命,这也让接受过线性战斗技术训练的英国军队士气大受打击。
1854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惠特沃思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支远程狙击步枪,被称为惠特沃思步枪。枪管采用六角形多边形来福纹,这意味着弹丸不必像传统膛线那样"咬"住膛线槽。他的步枪比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精确得多,后者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暴露了弱点。1857年,英国国防部长亲自出席参加了惠特沃思步枪与恩菲尔德系统步枪的对比测试。恩菲尔德步枪射击的最大射程仅为1400码,而惠特沃思步枪则超过1800码。这是因为惠特沃思六边形子弹在射击时变形不那么明显,扭曲程度更大,并且与恩菲尔德步枪的普通子弹相比具有更好的长度和半径比。
约瑟夫·惠特沃思在设计他的枪械时,提出了两项新原则,即六边形枪膛和子弹与枪膛的机械配合。子弹本身由实心金属制成,与枪管紧密贴合,不会在发射药气体压力的影响下变形,因为6个子弹角度迫使它以极高的精度跟随枪管的所有转动,故惠特沃思步枪在射击精度上令人信服地超越了恩菲尔德步枪。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枪械工匠克里斯琴·夏普斯研制了一种后装枪,史称夏普斯狙击步枪。美国“伯丹一等射手部队”创始人海勒姆·伯丹上校和他的射手很喜欢夏普斯步枪。1862年1月27日,采购署为伯丹的狙击手采购了1000支,同年2月6日,又为第二狙击团采购了1000支。该枪精度高,结构比其它军用步枪简单,容易擦拭和保养,是狙击手们理想的武器。一位外号“加利福尼亚州兵”的北军士兵杜鲁门·黑德,曾用该枪在700米距离上打死了南方州的一名级别较高的军官。而北方州的约翰·塞奇维克将军于1864年春被敌方狙击手在700多米外击毙。
狙击手因其射击技巧而被选拔,并在两军中正式担任职务。击发式步枪和米尼弹都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此外,在内战期间,许多神枪手开始使用最早的望远镜瞄准器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在联邦神枪手中,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器是后膛装填的夏普斯步枪。标准的前膛装填步枪要求射手站起来重新装填,这可能会使他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并暴露自己的位置。
在对面,南方邦联军队更喜欢英国惠特沃斯步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配备惠特沃思步枪的南方邦联神枪手负责消灭北方联邦的野战炮兵,并在斯波特瑟尔韦尼亚法院之战中击毙了约翰·塞奇威克少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到1914年,栓动步枪已经完善,并配备了5到10发弹仓。使用的子弹口径比内战时期小得多,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并且由无烟发射药推动。这意味着狙击步枪的精确度可达1000码,狙击手可以更轻松地避免被发现。这些步枪通常还默认配备望远镜瞄准镜。德国是光学技术的世界领先者,最初通过向其最佳射手提供20000支带瞄准镜的步枪来主导战场。然而,美国逐渐开始迎头赶上,最终采用安装在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上的x6放大倍率华纳和斯瓦西瞄准镜。这种武器看起来很奇怪,使用起来可能很笨拙,但提供了良好的放大倍率,因此提高了战壕中的准确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堑壕战。鉴于狙击步枪威力巨大且灵活性强,交战国纷纷将大量的狙击步枪送往前线,并依据任务需求为部队配备,这使得狙击步枪开始得到频繁的运用。
1914年年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展开,从运动战逐步演变成了堑壕战。西线的英、法军队中因胸部和头部中弹而死亡或受重伤的人越来越多,原来是德国狙击手所为。德军大约有20000支“毛瑟"98式步枪及其瞄具座被发放到了前线。瞄准镜先是蔡斯公司(zeiss)的3倍瞄准镜,后来也有了亨索尔特公司(Hensold)的“加兰德”4倍瞄准镜。为了将瞄准镜安装到枪上,采用了当时猎枪上通用的钩状瞄具座。也有爪形和塔形瞄具座,还有的将瞄具装在枪的左侧。瞄具的高低调整装置是一个按钮,方向调整装置通常可安装在瞄具座的后面。在300米距离上,瞄准镜的效果最好。根据第一批“毛瑟”98式狙击步枪的使用经验,研制了由下方供弹的20发(一说25发)杆式弹匣。抛壳口上有防尘盖,可避免污垢进入枪内。
在20世纪初叶,除德国“毛瑟”步枪大显身手外,其它国家的狙击步枪也纷纷登场。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有一种与德军类似的制式军用狙击步枪,这就是“曼利夏"95型8毫米步枪,它是以后逐步交付部队使用的M95型带瞄准镜步枪的基型枪。由于采用了机柄不旋转而是直接后拉的直动式枪机,射速较高。它发射8x50毫米有底缘枪弹。为了能将5发弹夹装在枪的上面,瞄具座被安排在枪的左侧。另外,奥地利也将卡宾枪型作为狙击步枪。与德国西线的堑壕条件相反,奥地利人在意大利段的山区往往在远距离上同敌人作战。据史料记载,一名藏在白云石中的奥匈帝国狙击手曾经在1000米距离上打死了一名意大利将军。
德国狙击手直到1915年前一直控制着西线的堑壕战,而此后,战争的另一方主要是英国和加拿大的狙击手在堑壕战的舞台上唱主角。这些英、加狙击手起先也是用带瞄准镜的步枪。在佛兰德和阿尔贡作战的英国军队得到的第一批狙击武器是P14式步枪,其前身是P13式。P13式是在毛瑟步枪的基础上,为发射一种新型试验弹--7毫米“恩菲尔德”弹研制的,而P14式使用的是传统的7.7毫米不列颠型英国军用枪弹。P14式步枪配有3倍率的1916年式“阿尔的斯”(Aldis)望远瞄准镜。但该枪使用性并不好,可靠性差。比它流行更广的是No.3 Mkl(T)型狙击步枪,也被称为短型SMLE Mklll。该枪于1907年问世,是为了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短弹匣而研制的。与英国以前的步枪不同的是,SMLE步枪由于枪管很轻,其枪托长度一直到达枪口部。这种狙击步枪也使用7.7毫米不列颠枪弹。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狙击手装备的是“斯普林菲尔德”M1903式狙击步枪。枪上配有韦弗公司的1913式6倍瞄准镜。当时常用的消音器为“马克沁”消音器。其训练要求是:在200码(182.88米)距离上命中头部目标,在400码(365.76米)距离上命中人体目标。美国也曾接受了一定数量的7.7毫米M1913式步枪,也用做狙击步枪。"斯普林菲尔德"M1903型用到50年代,SMLE Mkl甚至到1982年还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显身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在一战之后的数十年间,奥地利、挪威、丹麦和日本等国,都曾生产或采购过不同型号的狙击步枪。例如挪威的M1923、M1925和M1930,丹麦的M1928等,这期间最具影响的是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20世纪30年代中期,将基型枪的6边形机匣改成了圆形,使延长的瞄具座更加结实。望远瞄准镜是德国埃米尔·布赫公司研制的,在苏联也有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PE型瞄准镜天文望远镜目镜焦距80毫米,视场5°,分划为1~14,每个分划100米,对应于100~1400米的瞄准距离。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PE型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型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真正对狙击手和狙击步枪引起高度重视还是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其原因是芬兰这个小国采取的“Motti战术”非常奏效。这种战术采取四处埋伏、突然袭击的办法,将敌军整个部队割裂开来,形成小的包围圈,切断敌军和其它部队的一切通信联系,接着集中力量消灭敌方的指挥中枢。芬兰人非常懂得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小股步兵兵力实施机动作战并善于伪装,使苏联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他们以两人为一组,一人为射手,一人为观察员,主要袭击敌指挥官、通信员、观察员和侦察员,有时也在发现撤退的苏军小部队后,偷袭他们的前哨或后卫。向苏军发起突然袭击的芬兰士兵用的就是仿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1936~1938年,参加西班牙战争的苏联“志愿军”及国际纵队的成员都装备了这种狙击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狙击步枪的使用高峰期,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了二战时期,望远镜瞄准镜真正得到了发展,其坚固程度足以满足长期野战部署的要求。2.5倍放大率的莱曼-阿拉斯加州瞄准镜被安装在标准的30-06 M1步枪上,而仍安装在 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上的Unertl瞄准镜则达到了10倍的巨大放大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狙击步枪被编入了普通部队当中,并得到了使用。此时各国军队所装备的狙击步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相仿,均是由精度较好的普通步枪改造而成。例如添加托腮板、调整拉机柄角度等等。
根据冬季战争的经验,苏联军方更加重视对狙击手的培养。纳粹入侵苏联后,对苏联狙击手感到十分头疼。根据苏联公布的资料,其狙击手遍布各条战线,有成千上万敌军死在这些狙击手的枪下。为了给狙击手以特别的奖励,苏联1942年专门制作了狙击手奖章,有4名狙击手受到了最高苏维埃奖赏,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其中就有尼古拉·雅可里维奇·伊林,他一共打死了115名"希特勒士兵”。直到1943年7月,他在贝尔哥罗德战斗中阵亡,累计歼敌494名。他所使用的KE-1729号“莫辛-纳甘步枪”狙击步枪是莫斯科军事博物馆中的展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中发挥了作用。他们被用来消灭关键人员、扰乱敌方阵型并为前进的部队提供掩护。狙击手在城市环境中非常有效,因为他们能够从远处攻击目标,从而保持隐蔽并避免直接对抗。西蒙·海耶、瓦西里·扎伊采夫、卡洛斯·哈斯科克等著名狙击手因其在战场上的功绩而成为传奇人物。这些狙击手以其出色的射击技巧和长时间隐蔽的能力而闻名。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侵略欧洲大部分国家时,使用狙击手和狙击步枪只是个别情况。但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为了弥补过去的不足,德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缴获的苏制狙击步枪进行了试验,"莫辛-纳甘步枪"步枪的优越性使德军在装备国产狙击步枪的同时,也保存了部分“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德军狙击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武器是“毛瑟”98k卡宾枪。这期间总共有129468支带瞄准镜的98k式卡宾枪装备部队。德国狙击手用这种狙击步枪能确保在300米距离上击中目标头部,在600米距离上击中胸部。其中第144山地步兵团的士兵马赛纪斯·赫策瑙尔,他所击中的敌人,有据可查的就达345人,为此还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战争末期,德国狙击步枪还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一些国家的军队和警察部门采用。
从武器技术上来看,英国陆军在1940年战争爆发时并不处于颠峰,狙击手队伍缺乏,不得不重新组织。因此,迫不得已将No.3型步枪改为P14型狙击步枪发给部队使用。英联邦中的澳大利亚、加拿大也使用该枪。1941年12月的海岸突击行动首次试用了“恩菲尔德”No.4型狙击步枪。大约2个月以后,英军正式采用。从1943年4月起,装备了对瞄准镜稍加改进的No.4 MkNl,1944年装备了其改进型。
在太平洋战争,日军狙击手在300米距离上对美国军队实施致命射击,使美军遭受了较大损失。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除了伪装得好以外,还得益于无烟、无焰的特种枪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交战各国狙击手的数量以及所装备的质量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后,狙击步枪成为了各国军队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冷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世界逐步向冷战和中、小规模的军事冲突过渡。在这种形势下,虽然还没有多少专门研制的狙击步枪,但却出现了许多颇具现代气息的新品种。冷战时期,狙击步枪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美国和苏联都投入巨资开发新型狙击枪和瞄准镜。在此期间,红外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等新技术被引入。红外瞄准镜允许狙击手在低光照条件下或穿过烟雾或浓雾攻击目标。激光测距仪提供精确的距离测量,允许狙击手相应地调整瞄准。狙击步枪的使用并不局限于传统战争。狙击手还被用于秘密行动和反恐任务。他们能够从远距离精确、隐秘地打击目标,这使他们成为此类行动中的宝贵资产。
美国先是在M14制式步枪上加装瞄准镜,研制了M84狙击步枪,后又从M84派生出了M21狙击步枪。枪上的瞄准具座为铝制,重170克,手工安装。
英军曾在1957年以前就试验过新型狙击步枪,但徒劳无功,故仍然保留了No.4型狙击步枪,一直装备到1970年才被7.62毫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的L42A1式狙击步枪所取代。L42A1实际上还是老式“李·恩菲尔德”No.4Mkl型的改进型,换了高精度的枪管、半固定枪托和改进了的No.32型光学瞄准镜,装备英国突击队(SAS)。像英国其它狙击步枪一样,该枪也配有装枪和附品的木质包装箱。
苏联于1967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支为其用途而专门制造的狙击步枪SVD狙击步枪,有效射程约为600米,操控性良好且耐用。这支“特等射手步枪”是狙击枪家族中的元老级人物,上过越南战场,经历过两伊战争,在阿富汗、黎巴嫩、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留下过足迹,参加过沙漠风暴行动和伊拉克战争。
在法国,狙击步枪先由MAS49型半自动步枪改制而成,其上配有4倍光学瞄准镜,发射7.5x58毫米枪弹,弹匣容弹量10发,只能单发射击。60年代末,法军、外籍军团和警察采用了手动装填的FR-F1狙击步枪型狙击步枪,它是由一种运动步枪改进而成的。开始使用7.5x54毫米M1929枪弹,后来改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枪弹,两种弹的弹匣容弹量都是10发。它的枪托和小握把为木质,其后托着塑料贴腮板。白光瞄准镜和夜视瞄具很容易互换。
以色列军队和特种分队长期装备的是从国外引进后略加改动的狙击步枪。根据1973年中东战争的经验,以色列当局决定,以“伽利尔"突击步枪为基础,研制一种新的狙击步枪配发给军队。该枪就是“伽利尔”狙击步枪,1983年以后投产并装备以色列军队。该枪主要在进攻中对付敌方的机枪手和反坦克火箭筒手,因而被称为“突击狙击手步枪”。
德国联邦国防军从7.62毫米G3自动步枪中挑选出一些精度最好的作为狙击步枪。这些精选出来的G3步枪上安装4倍率瞄准镜后,命名为G3A3ZF。这个武器系列中的SG1型步枪是真正的精确射击步枪,于1981年进行样枪试验,1982年交付使用。该枪发射7.62x51毫米枪弹,仅能单发射击。枪弹是专门选择的,大多是“拉普尔”弹或“温彻斯特M1887霰弹枪”弹,弹匣容弹量5发或20发。用6倍率瞄准镜(有照明十字线)瞄准,可在600米距离上精确射击。SG1狙击步枪是警察和特种分队的重型武器,作为军用武器则显得过于笨重。专家们认为手动单发步枪命中精度比半自动步枪稍占优势,而在其它方面则差之甚远。于是出现了其后继型MSG90式7.62mm狙击步枪狙击步枪。
比利时FN公司曾生产过7毫米、7.62毫米、7.65毫米、7.92毫米口径的SAFN M149型狙击步枪。1980年,该公司为比利时军队和警察生产的FN30-11式狙击步枪,可说是西方最好的狙击步枪。该枪配用7.62毫米“温彻斯特”弹,也可使用7.62毫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枪弹。枪机采用了毛瑟系统,5发装弹仓在枪的中部。枪管为重型,枪口部有很长的消焰器,前托下方安装有高低可调的两脚架。瞄准镜由德国安许茨公司研制,可在100~600米范围内调整,此外还可安装其它瞄准镜,如FN 4倍率瞄准镜及各种夜视瞄具。
瑞士从1957年起生产了M31/55狙击步枪,1959年停产。第二年,瑞士SIG公司推出了ssg2000狙击步枪。到1994年为止该枪共有3种口径,可发射4种枪弹,即瑞士的7.5x55.5毫米M11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62x51毫米弹、5.56毫米“雷明登MSR狙击步枪”弹及7.62毫米“马格努姆”弹。
1959年,美国承诺援助南越,战争初期,双方使用的许多小型武器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技术的翻版。美国军方对于越南战争对精确、远程、小型武器作战的要求却毫无准备。越战促进了尖端小型武器的发展,包括全新的步枪和弹药。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军方研制出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用狙击步枪,并制定了狙击手训练计划,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编写狙击理论。1967年初,美国陆军才开始组织国内师级狙击手训练计划。但到了1968年中期,美国陆军在美国陆军枪法部队(USAMU)的支持下建立了几所组织严密的国内狙击手学校。
越南战争中,最主要的狙击步枪实际上是M2.50口径重机枪,用作单发武器,并安装有瞄准镜。虽然这种组合肯定不美观,但效果很好。侦察兵狙击手卡洛斯·哈斯科克使用他的M2创造了当时历史上最长的狙击杀敌记录,距离为2286米。这种简易武器的有效性最终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军方于1990年购买了50口径BMG M82巴雷特重型狙击步枪作为狙击步枪使用,这种武器后来被标准化为M107。
21世纪
狙击步枪发展至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结构设计方面基本上未脱常规,多采用单发发射方式。西方国家发现,在各种低强度冲突的地区,使用狙击手要比使用正规部队能更有效应付各种情况。特别是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时候,能使用的武器受到限制,像狙击步枪这种兼具精确性与选择目标能力的航空武器系统,尤显重要。同时,反恐怖的特种作战部队对于精确狙击的需求也很高。
2002年,美国军队在阿富汗执行名为“水蟒行动”的反恐行动中,一名加拿大下士使用一支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生产的TAC-50狙击步枪 12.7毫米口径狙击步枪,在2.43千米外击毙了一名阿富汗塔利班士兵。TAC-50狙击步枪狙击步枪的枪口初速为850米/秒,弹头出膛后飞行了约2.5秒,垂下落的距离达到了20多米。截至2017年,成功射击的纪录是3540米,同样是由一名加拿大人在伊拉克与ISIS作战时创造的。
狙击步枪还在不断发展,近年来,这种发展主要集中在改进光学系统上。激光测距仪、两脚架、高倍率瞄准镜和夜视仪都提高了狙击手在恶劣环境中杀敌的能力。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一些人士的统计表明,在100~300米距离上对人体大小点状目标的射击,由射击技术较好的士兵经过基本狙击训练,用一支标准步枪和一具小倍率(2~4倍)瞄准镜,就可以胜任。在这个距离上,北约5.56毫米枪弹足可达到所要求的命中率,而且威力不差。因此,未来真正的狙击手将主要进行远距离作战。
基本设计
总体结构
狙击步枪根据不同任务和场景选择而有很大差异,大多配有光学瞄准装置,或夜视瞄准装置,配备给经过专门训练的狙击手,用于对600~1000米内的单个重要目标(如指挥员、观察哨、机枪射手等)实施精确射击,分为非自动式与半自动步枪式。在现代军队装备中以半自动式应用较广。
狙击步枪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远射性能,通常是专门精制的,也有从大量普通步枪中精选出来的。为了保证远距离射击的准确性,提高首发命中率,绝大多数狙击步枪均发射大威力步枪弹,有的则发射特制的狙击步枪弹,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弹道性能。一般狙击步枪,枪重4.5~6千克,枪管较长,大多有较舒适的握把和可调的贴腮装置,有的还装有两脚架,以保证射击的稳定性。
动作原理
狙击步枪的首要追求是提升精度。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往往采用气吹式或短行程活塞式的自动原理,使用气吹式原理的步枪没有活塞杆,发射药燃气通过导气管直接推动枪机后坐;短行程活塞构造虽设有活塞杆,但不与枪机刚性连接。这两种设计均能避免枪机组件质量过大、重心位置不利,降低枪机引起的振动,从而提升枪支的稳定性。
相比之下,栓动狙击步枪更容易提升精度。栓动步枪的零部件少、构造简单,易于控制枪身部件的制造偏差,提升运作精准度。免去了枪机后坐、复位的过程,通过手动完成上膛、闭锁动作,在射击时,栓动狙击步枪不仅振动小,振动一致性也远胜于半自动狙击步枪。更为关键的是,栓动狙击步枪的枪管可以设计为自由浮置式,只有一端与枪机相连,不会附加连接护木或导气管,在每次射击时产生的振动都高度一致。
瞄准镜
狙击步枪使用的光学瞄准镜具有很高的精度。早期只能利用机械瞄具的射手最多只能准确射中300米以内的人体目标(通常人眼的极限分辨角度为1’,也就是说,在距离100米处最小只能看清3厘米大小的物体)。光学瞄准镜的出现,使人类有了克服人眼生理极限的手段。现代光学瞄准镜,可以把弹头弹道落差、偏流和风偏等调整参数用光学方式精确置入瞄准镜,极大地提高了远程狙击的精度。
弹药
高精度狙击步枪的精度一部分来自于枪,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弹。现代高精度狙击步枪往往采用无损供弹系统,供弹具最上方子弹的位置十分接近枪管轴心距,子弹上膛时的爬升高度小,可以避免弹头表面受到损伤。
狙击步枪使用的子弹具有很高的射击密集度。射击密集度表征了子弹弹道的稳定性,在同样条件下连续发射的子弹弹着点越集中,射击密集度越高,弹道稳定性越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狙击步枪使用的是普通的步枪弹,随着狙击与反狙击作战的升级,普通步枪弹的射击精度已不能满足更远距离精确打击的需要,因此各国都开始研制和生产专供狙击步枪使用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弹。高精度狙击步枪弹与普通步枪弹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但是总体设计思想不同,体现在弹头结构上有很大差异。高精度狙击步枪弹在设计上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弹头在有效射距内具有稳定的弹道特性,不用过多考虑生产工艺性和生产成本。
现代狙击步枪常配有专用的狙击弹,能很好地处理枪弹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普通弹应急。专用狙击弹同样为高精度车床加工制造,弹头质量、外形与装药量保持高度精准。狙击弹的弹头多为复合结构,弹尖、弹芯与弹头表层为不同属性的金属,使弹头整体兼顾精度、威力、射程。狙击步枪的膛压较大,狙击弹药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水准较高,燃烧均匀、彻底,降低残渣对枪膛、枪机的影响。
枪管
狙击步枪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要求,为了获得高精度,枪管要按照最高等级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与一般步枪相比,狙击步枪的枪管具有更粗、更长的特点,一方面是为了枪管增大热容量和刚度,减小枪管热变形和在射击过程的枪口跳动;另一方面是使弹药击发后的能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降低弹丸出枪口的初始扰动。这也是狙击步枪采用重型枪管的原因。
枪机
枪机是狙击步枪的“心脏”。狙击手通过枪机推枪弹入膛,用手掌下压枪机柄使闭锁面贴合,扣动扳机,击针击发底火,整个过程要求枪机运动流畅、击针击发动作平稳一致。普通狙击步枪的枪机大多是通过加工中心几十道的工序进行加工,其流程相当漫长,很难保证加工精度。狙击步枪的枪机需要对工艺进行改进。
通过优化枪机保证了枪机与机匣的闭锁面充分贴合、枪机弹底窝与枪管轴心线一致,供弹路线为一条直线,无论机构动作快与慢都不会出现一般步枪的顶弹故障,确保枪弹进膛后不会偏离弹膛轴线。
扳机
扳机对于狙击手的狙击至为重要,要达到精确射击的目的,如果过于敏感,轻轻触动扳机就击发了,有可能造成伤及无辜的后果;反之,如果扳机力过大或簧力较硬,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实现击发,则会影响射击精度。新型高精度狙击步枪采用扳机力、扳机行程均可调的二道火扳机设计:一道火扳机行程较大,扳机力较小,主要起到消除扳机行程松弛量,做好击发前准备的作用,当感觉扳机力加大时,就开始进入二道火扳机行程,提醒狙击手此时再稍微用力扣动扳机就“击发”了,且扳机必须非常敏感,同时又要易于人为控制。
狙击步枪需采用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来保证零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和各孔间的位置度;其次,在装配中进行精确调校和打磨。通过一点点地调节扳机力和二道火调节螺钉,调整扳机体、击发杠杆体的相对位置,对扳机簧、击发杠杆的簧力进行仔细的匹配和调校,确保扳机力在8~17N范围内可调,而且调校方便可靠;通过对扳机体与击发杠杆体、阻铁体与扳机体和击发杠杆体间的配合作用面进行精细打磨,保证扣动扳机实现击发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枪托
为了达到高精度射击的目的,狙击步枪必须与狙击手做到完美结合,使之成为狙击手身体的一部分。枪托就是完成枪与狙击手结合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枪托作为枪身的基座,射击时需承担枪身传递过来的后坐力,要求其连接部位必须贴合精密、可靠,不允许有丝毫松动;另一方面,枪托作为与狙击手的延伸体,如果能按照狙击手的体形大小进行定做当然效果是最好的,但这在批量生产中又不可能实现,只能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的可调设计来保证枪与狙击手的结合。因而枪托体设计采用高性能工程塑料整体注塑成形,前部镶嵌枪身定位嵌件,用于与枪身的牢固定位连接;后部镶嵌托底定位嵌件,用于连接支撑托底、贴腮和后支撑,实现枪托长度、贴腮和后支撑可调功能。
狙击步枪的枪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前镶嵌件在成形过程的定位精度问题,二是超长枪托的变形问题。通过对枪托成形仿真分析,根据注塑成形时镶嵌件的受力情况以及整体枪托的变形趋势,设计制作了与嵌件配合度高的模具以及专用校型工艺装备,并在制作前用专用前镶嵌件检具对前镶嵌件进行100%的检测筛选,在注塑成形和人工时效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进行成形和时效处理,确保枪托的加工质量。在枪身与枪托装配时,则通过专业人员对配合部位进行手工打磨,确保枪身与枪托紧密结合,装配后不允许有丝毫松动。
人机工效
人机工效是狙击步枪设计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的。狙击作战往往伴随着长途奔袭与长久的潜伏,射手的体力十分宝贵,狙击步枪不但要具备高精度优势,还要便于携带。设计师会充分挖掘枪身零部件的潜力,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用高端材料来降低重量,有些狙击步枪还设有专用的提把,甚至可以将枪托折叠,装入配套的枪袋/箱中。
附件
伪装
在狙击步枪上缠裹布条,主要是为了增强隐蔽性和射击的稳定性。
进入现代战争,随着材料不断进步,各国已有枪械专用迷彩伪装布,背面有压敏胶粘剂,可随意剪裁后贴到枪上,这些布料结实耐用、不会褪色,可适应复杂战场环境且便于更换。为降低狙击手的红外特征,各种可遮蔽红外特征的迷彩枪衣也应运而生。
采用和作战环境相似的布条缠裹枪身,可以像避役一样,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如同吉利服一样,起到伪装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在行进时和树枝、石块等硬物摩擦相撞发出声响,被敌人察觉。
狙击步枪为金属枪身,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下,时常会出现反光的情况,这对于注重隐蔽的狙击手而言十分不利。在枪身缠上布条,则可以防止枪身反光,增强隐蔽性。
在严酷环境下作战时,如在酷热的环境下作战时,常常会出现手心出汗的问题,时间较长的话,会导致手心打滑,据枪不稳,影响射击的精确性;而缠裹布条,则可以吸收手心的汗液,有助于保持射击的稳定性;同样,在冰天雪地中作战时,金属枪身会出现打滑的情况,而冰冷的枪身有时也会冻伤手指,缠裹布条,既可以防滑,又可以防冻伤,可谓一举两得。
枪支在射击时,子弹和枪管摩擦,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让金属枪管迅速发热,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会被敌方的热成像或红外设备监测到,从而暴露位置。用布条缠裹枪身,则有助于降低狙击枪的红外特征,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脚架
狙击步枪在射击时,为了增加射击稳定性,一般会采用脚架装置进行支撑,也是为了减轻士兵的负担。
观测仪
狙击步枪上的观测仪主要用于狙击手或狙击小组指挥员对地形地物、战术目标进行观察测距,具有目标测距,倾斜角自动测定,手动输入或外接风速仪测量气压、温度、风速、风向等参数,弹道自动解算等功能,为实施精确打击提供装表信息,协助实时掌握战场状况,有提高作战效率。
消音器
消音器通常指的是释放出子弹击发时产生的高压燃气,从而降低喷射音的装置,并不能完全消除枪声。
分类与比较
为满足不同情况下枪支使用的需求,现代狙击步枪,被大致分成了军用与警用狙击步枪两种。军用与警用狙击步枪,区别主要体现在精度和射程方面。
精度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好,仅次于竞赛用枪。军用战斗步枪/突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3至6角分。军用狙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1至3角分。警用狙击步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0.25至1.5角分。竞赛用枪的精度,通常能够达到0.15至0.3角分。之所以是这种情况,是因为警用狙击步枪一般是在处理劫持案件这类特殊情况时使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到一枪毙命,且打在要害,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军用狙击步枪,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射程方面,军用要比警用更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狙击手。狙击手在使用射程远的枪械射击后,敌方会因距离太远,无法立即有效锁定狙击手的位置并发起攻击。这种情况下,狙击手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位置的变换或者撤离。而警用狙击步枪在使用时,狙击手通常会想方设法靠近目标,来保证自己能够一枪就打中目标的要害。所以,警用狙击步枪的射程相对来说没军用狙击步枪的射程要求高。
在结构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复杂。警用狙击步枪考虑最多的就是精度,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其结构就会设计的非常精密。而它的使用环境,通常要比军用狙击步枪好很多,不用担心会因环境问题出现故障。军用狙击步枪,则必须保证在恶劣环境、粗暴操作和互换零件等情况下,可靠性和精度不下降,所以就无法设计的太复杂。
在重量方面,警用要比军用更重。警方/执法部门的狙击手,通常是乘车抵达目标附近再部署。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枪身重量再重也无所谓。而军方的狙击手,因为他抵达作战区域的方式很有可能只能依靠步行,而且还需要随身携带自己的武器,所以军用狙击步枪的重量要轻一些,避免消耗射手更多的体力。
在尺寸方面,军用狙击步枪的枪管要比警用的更长。警用狙击步枪,在使用时并不考虑射程,而军用狙击步枪,是需要考虑射程的。为此,军用狙击步枪的枪管长度往往达到609.6毫米或更长,以使发射药完全燃烧,减少枪口焰并增加初速。而警用狙击步枪较短的枪管,虽降低初速,但在近距离足够用,所以不需要太长。
狙击战术体系
现代狙击作战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了,而是一个小组,通常包含狙击手和观瞄手协同作战。观瞄手使用望远镜和手持测距机搜索、观察并测量目标距离,然后告诉狙击手,狙击手再根据各种参数调整瞄准镜上的距离装定手轮,然后再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此外,为提高狙击手的综合素质,世界上各军事强国都相继开办了专业狙击手培训学校,以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典型型号
截至2016年7月,全球十大狙击步枪为:
以上信息来自:
发展趋势
狙击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和牵制特殊的具有高价值的点目标,还用来摧毁敌方观察、搜索、指挥等重要器材,打击装甲输送车、直升机,摧毁油库、弹药库等目标。从目前的资料判断,狙击步枪的发展趋势为:
未来狙击步枪口径一般在7.62~20mm之间,加上高精度弹药和高性能观瞄器材,使狙击作用更加有效。
狙击步枪趋向加大射程、使用更大威力的弹药和提高射击精度。
未来狙击步枪既可发射普通动能弹,也可发射燃烧弹、爆炸弹、穿甲弹等其他多种枪弹,重点用以摧毁重要器材。如口径12.7mm的美国巴雷特M99狙击步枪是目前世界上性能较先进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其反器材作用十分明显。
参考资料
Sniper Rifles.science.howstuffworks.com.2024-08-02
盘点世界十大狙击步枪(组图).www.xinhuanet.com.2024-08-03
虽然都被称为狙击步枪 但是警用与军用之间的差别竟如此之大.www.cdstm.cn.2024-08-02
狙击步枪的历史与发展.www.americanconcealandcarry.com.2024-08-02
约瑟夫·惠特沃思和他的狙击步枪.en.topwar.ru.2024-08-02
The Myth of the Civil War Sniper - Civil War Monitor.www.civilwarmonitor.com.2024-08-02
狙击步枪的演变.smallwarsjournal.com.2024-08-02
葛君︱《冷战1947-1991》:超越大国关系的尝试.m.thepaper.cn.2024-08-11
战场幽灵的利器:盘点世界十大狙击步枪.新华网.2024-08-13
Early Vietnam Sniper Rifles.www.gunsandammo.com.2024-08-13
解密特种枪械②如何制造一款出色的狙击步枪?.www.kepuchina.cn.2024-08-02
为什么狙击步枪的枪身要用布缠着?.i.ifeng.com.2024-08-03
三脚架截面形状对机枪稳定性的研究分析.patents.google.com.2024-08-03
盘点世界十大狙击步枪(组图).http://www.xinhuanet.com/.2024-08-02
美国警用狙击武器的选用与战术(下) American Police Sniper Rifles and Sniper Tactics ( PartⅢ).www.phcppsu.com.cn.2024-08-02
狙击枪“绑绷带”,这是啥学问.新华网手机版.2024-08-03
三脚架截面形状对机枪稳定性的研究分析.d.wanfangdata.com.cn.2024-08-03
M24.现代枪械.2024-03-21
世界枪械图鉴(白金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03-21
M24 SWS狙击武器系统.pewpewpew.work.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