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英文:Lee-Enfield Series Rifles ),是1896年至1965年英国研制装备的手动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取代了英军早期的马提尼-亨利步枪、马提尼-恩菲尔德步枪及李-梅特福德步枪,这款步枪是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的主要产品之一,自1895年开始量产以来,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武器。其后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分英联邦国家中仍有装备。

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303英式口径弹药,步枪的弹匣可一次性容纳十发子弹。在熟练的老兵手中,每分钟能射出30发子弹,是当时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之一。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李-恩菲尔德步枪衍生自.303英寸口径枪弹的李-梅特福德步枪,是基于李梅特福德步枪进行了重要的改进。1888年,当时英国军队选用了发射药为黑火药.303英寸口径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Metford),简称MLM步枪。

而随着1890年代,0.303英寸步枪弹的发射药从黑火药改为无烟发射药,为了适应无烟发射药的高燃烧温度,恩菲尔德兵工厂的工程师詹姆斯·帕利思·李设计了5条较深的左旋来福纹的枪管,已适应新的0.303英寸无烟火药弹。这种改进后的步枪在1895年被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LE步枪),成为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的第一个定型型号。

研制历程

布尔战争时期(1899—1902),李-恩菲尔德步枪已经成为了英军步兵的主要武器,以往英军在殖民地战争中面对的都是武器装备落后的对手,而这次他们第一次面对同样装备先进的敌人。虽然布尔战争中英军多次战斗的失利都归因于战略战术的失败,但也有许多英军士兵认为布尔人的枪和枪法都比他们好。尽管英国陆军很重视射击练习,但许多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瞄准具无法在野外归零,不得不运回英国的兵工厂重新校正瞄具。另外一个问题是布尔人的毛瑟步枪是用弹夹装填的,一次就可装满弹仓。而李-恩菲尔德步枪弹匣容量比毛瑟步枪多了一倍,但只能一发一发装填,很浪费时间。

英国人认真地吸取了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经验教训,在1903年推出了一种改进型李-恩菲尔德步枪——新的缺口式机械瞄具很容易归零,在抛壳口上增加了弹夹导槽,用5发弹夹装填时,压两次弹就可装满弹匣。除了这些改进外,更重要是首创了“短步枪”概念。当时,世界各国普遍为步兵配发长步枪,为骑、炮兵和其他部队配发卡宾枪。而英国人却决定只用一种“中间”尺寸步枪同时满足两种用途。这种长度缩短至44.5英寸(1130毫米)的短步枪在1903年正式命名为李一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弹匣 Lee—Enfield)也就是SMLE。

生产历程

1903年,恩菲尔德兵工厂正式启动了SMLE步枪首个型号Mk I的生产。紧接着,在1904年,斯柏克布洛克皇家兵工厂(RSAF Sparkbrook)、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和伦敦轻武器公司(LSA)也纷纷响应,纷纷加入到了为英国军队生产SMLE Mk I步枪的行列,这些兵工厂的努力使得SMLE步枪的生产迅速扩大。到了1906年,经过精密的改进和微调,SMLE Mk I*步枪应运而生,各大兵工厂也迅速同步投入到了这款新步枪的生产中。

与此同时,女王陛下政府在1903年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批准将已有的李氏长步枪(MLM和MLE)进行改造,转化为SMLE式短步枪,这些经过改造的短步枪被称为“SMLE转换型Mk.II”(ConD II)。随后,在1907年,这些转换型步枪又经历了技术的和性能的升级,被重新命名为“SMLE转换型Mk.IV”(ConD IV)。随着对SMLE步枪设计的不断探索和简化,1907年,全新的SMLE Mk.III步枪正式定型并投入生产。同年,恩菲尔德兵工厂、BSA公司和LSA公司(斯帕克布洛克兵工厂已于1906年并入BSA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这款新步枪。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工厂加入到了SMLE步枪的生产行列。例如印度的伊莎波尔步枪厂在1909年加入了这一行列,而澳大利亚的利特高轻武器厂也在1913年开始生产SMLE Mk.III步枪。到了1916年,英国陆军部批准了SMLE Mk.III*步枪的定型和生产。这款步枪是Mk.III的简化版本,通过取消齐射瞄准具弹匣隔断器和照门上的风偏调整螺帽等部件,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并未影响步枪的性能。然而,各工厂对Mk.III*步枪的生产进度并不一致。BSA公司早在1915年便开始试产该型号,而LSA公司则直到1918年才正式投入生产。

1918年11月,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伊莎波尔和利特高两家工厂重新恢复了SMLE Mk.III步枪的生产。在英国本土,尽管LSA公司的工厂关闭了,但BSA公司仍坚持着Mk.III和Mk.III*步枪的生产,不仅满足了英军的需求,还出口到了世界各地。与此同时,恩菲尔德兵工厂开始着手对SMLE步枪进行改进,以满足战后英军士兵对步枪性能提升的期待。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便是研制采用觇孔式照门的步枪。经过不懈的努力,1922年,SMLE Mk.V试验步枪正式被英军采用。这款步枪在简化原有设计的同时,引入了觇孔照门,提升了射击的精确性和效率。然而,从1922年到1924年间,恩菲尔德兵工厂仅生产了2万支Mk.V步枪,表明这一时期的改进仍在不断探索和试验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SMLE步枪的深入研究,1926年,No.1 Mk.VI试验步枪应运而生,并在随后的1929年和1935年分别推出了B型和C型两种改进型,最终定型为No.4 Mk.I步枪。

此外,尽管英军已经采用了No.4步枪,但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至1945年),No.1步枪仍然保持着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二战期间,除了利特高工厂在1939年至1941年中期生产了几千支No.1 Mk.III步枪外,所有的No.1步枪均保持着Mk.III的式样。这些步枪由英联邦各大工厂生产,其中BSA公司生产了超过25万支No.1 Mk.III步枪,伊莎波尔工厂生产了超过60万支,利特高工厂生产了超过50万支。No.1步枪更是在利特高工厂一直生产到1956年左右,而在伊莎波尔工厂也持续生产到1974年左右。到了1970年代初期,伊莎波尔工厂更是重新生产了.303口径的No.1 Mk.3*步枪。

装备历程

李-恩菲尔德步枪自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开始被英国军队广泛使用,至1907年已成为标准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步枪流入中国,被军阀和中国工农红军所采纳。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成功缴获了部分李-恩菲尔德步枪,并因其优越性能而大量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利用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火力优势对德军造成重创。直至1980年代,在阿富汗战争的冲突中,该步枪仍被阿富汗反叛武装使用。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李-恩菲尔德步枪,该枪由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生产的枪管和“李”式枪机机构结合而成,其全长为49.5英寸(约1257mm)。1901年,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已经开始根据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经验对MLE步枪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于1902年12月正式命名为“第1型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弹匣 Lee-Enfield Mark I)。SMLE步枪的弹匣尺寸与原来MLE步枪弹匣相同,只是步枪长度缩短至44.5英寸(约1130mm)。

动作原理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机结构为旋转后拉式结构,这个回转式枪机的后部有两个与机匣壁内闭锁面配合的闭锁凸笋,机头和拉壳钩与机体是独立的,不随机体回转。与前端闭锁枪机(例如典型的毛瑟式步枪)相比,后端闭锁可以缩短枪机行程。因为前端闭锁的机匣需在弹膛后(弹底缘后)留出闭锁用凹槽所需空间,再加上凹槽后为安全闭锁所留空间,而通常弹仓前沿则要在这个空间以后,而中后端闭锁则没有这个问题。因此李姓步枪的装填速度很快,再加上比同时代的步枪多了一倍容量的弹匣,使李氏步枪成为同时代设计中实际射速最快的步枪。此外,李-恩菲尔德步枪与毛慧步枪的机头、机体采用一体式设计的枪机机构不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机头、机体采用分体式设计,机头插在机体前端,机头上只设有一个闭锁突笋, 闭锁突笋卡人机匣内的凹槽中而实现闭锁。为保证在枪机前后拉动过程中机头不随意转动,机匣内部右侧特设计一个平直的槽,枪机前后移动时,闭锁突笋便在这个直槽中前后滑动。需分解枪机机构时,只需将枪机向后拉到位,然后用手将闭锁突笋报到最上方位置,即可将枪机从机匣中抽出。

枪管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管长为30英寸,口径为0.303英寸(7.7毫米)。在根据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经验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后,这种改进后的短步枪,枪管由原来的30英寸缩短到25英寸,前托与枪口端面平齐,并有一个小螺柱凸出于枪口下方用于安装刺刀

瞄准具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瞄准具由大麦粒准星(倒V形)和可调整的V形缺口照门组成,都装在枪管上,准星由前托的枪口箍上延伸的两片护耳保护。后来为了容易生产,把准星改为柱形,照门改为U形缺口。最初的SMLE步枪仍然有齐射瞄准具,但在1916年以后生产的SMLE步枪都不再安装齐射瞄准具,以便简化生产工序。保险在机匣的左后侧,右手拇指可以很方便地操作。该枪除枪身顶部设有机械瞄具外,枪身左侧亦设有供齐射用的瞄具。其护手左侧设有一个带刻度环岛装置,转盘上设有一个转臂,转背一端设有一个粒状准星,同时机匣左侧设有长杆形的折叠规孔照门,这便是李-恩菲尔德步枪特有的齐射瞄具。需要多枪齐射时,根据需要将转臂设定在指定刻度上,再把折叠式觇孔照门坚起,通过觇孔与粒状准星瞄准目标,然后在指挥人员的命令下进行射击,这实际上是曲射射击。

弹匣/弹药

该步枪采用盒形可卸式弹匣,其为冲压钢板制作,弹仓容弹量10发。但该弹匣可拆卸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维护或损坏时更换。步枪在正常使用期间士兵是不通过更换弹匣来装填的,而且每支步枪只有一个弹匣,枪弹的装填是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弹口)装进去。在英军中,每名步枪手都会多配发一个弹匣,但只是留作后备,在原有弹匣损坏时替换上去。此外,该枪还配有一个称为“弹匣隔断器”(Magazine Cutoff)的装置,其实就是一块用来隔断弹仓/弹匣的插板。这一设计的本意是节省弹药,因为该枪最初时并没有设计快速装弹功能。但英军在第二次布尔战争后,意识到了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桥夹装填的必要性,便着手对其进行了桥夹装填改造。1893年,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的0.303英寸MK II枪弹由博克赛底火换成伯尔丹式底火。当时,印度的达姆兵工厂还生产过一种外露铅弹头的枪弹,即达姆弹。这种改进后的枪弹也曾在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

附件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的枪托右侧都嵌有一小片圆形的黄铜片,上面铭刻有兵团标记。背带环有两个,一个在前托中部的枪管箍底部,另一个在枪托底部。枪托中空,在钢制托底板上有活门,可在枪托内存放维护工具。李-恩菲尔德短步枪最初配备的是P-1903刺刀,但由于短步枪的长度有限,有人认为这样在拼刺时会处于不利位置,必须增加刺刀长度,因而开发了P-1907刺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战的需要,恩菲尔德兵工厂还在1916年就向前线提供了至少16万个20发容量的弧形长弹匣。以增加步枪火力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或部门

李-恩菲尔德步枪名字分别取自发明者詹姆斯·巴黎·李和生产厂家恩菲尔德兵工厂,该枪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不久后就开始使用了,到1907年时已经广泛装备英国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大量剩余军用物资进入中国,桂系和四川军阀部队也进口了部分李-恩菲尔德步枪装备部队。湘江战役前后,中国工农红军在湘桂边界与桂军激烈交战,并在全州县以南、兴安县以北突破桂军把守的湘江防线,缴获的装备中,就有部分李-恩菲尔德步枪。四川省由于地处受英国殖民势力影响的长江流域,又临近藏区,靠近印、缅等英国殖民地,英式武器输入比较方便。红军与装备英械的刘湘杨森等四川军阀部队交战时,这款步枪缴获不少,其也是红军装备数量第三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士兵往往在射击完毕后重复装填5发弹夹时被英军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击毙,而一些德国军官的回忆录中则提到英军步枪队的齐射火力之猛烈甚于机关枪。1980年代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反叛武装打埋伏时使用的多是这种武器。

系列型号

1926年,英国兵工部门为简化武器命名,将原有的.303口径李一恩菲尔德短步枪、.22口径的李一恩菲尔德训练短步枪和P-14步枪分别统一命名为No.1、No.2和No.3步枪。

No.1 MK.I李-恩菲尔德短少枪及其后续改进型号在190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断演变。从最初的MK.I型到MK.I的改进,再到MK.II的转换和MK.III的进一步改进,最后MK.II按MK.III标准改进并重命名为MK.IV。一战期间为提高产量而采用的简化型MK.III在二战中广泛使用。这些型号展示了英国对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持续发展和改进。

采用0.22英寸口径的步枪。

P-14步枪(又称No.3步枪)是一款仿照毛瑟式设计的步枪,具有660毫米枪管和5发弹仓容量。该步枪最初由美国承包商生产以供应英军,后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口径被改为7.62毫米(M1917)并大量装备美国军队。战后,P-14步枪被撤装封存,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新启用。虽然P-14不属于李-恩菲尔德系列且非英国生产,但因其由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工程师设计,常被视为恩菲尔德步枪之一。该步枪经历了多次改进,包括改进枪机、增加微调功能的照门和安装瞄准镜的版本,以满足不同作战需求。这些改进型号包括Mk.IE、Mk.IR、Mk.IW等,并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广泛使用。

No.4步枪是在No.1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采用传统李氏步枪系统,但减少了部件数量,加强了枪管、机匣和枪机的结构,导致重量增加。它采用了英国新标准螺丝,枪托形状和刺刀形式也有所改变。No.4步枪配备了可微调的觇孔式照门,提高了射击精度和远射程准确性。虽然比No.1步枪更易生产,但成本略增。其主要型号包括在英国生产的No.4 Mk.I、美国生产的简化型No.4 Mk.l*以及狙击型No.4 Mk.I(T)。

No.5 MK.I步枪是No.4 MK.I步枪的缩短版,长度减少了5英寸,主要在东南亚地区使用。由于它短且轻,但后坐力较大,枪仓供弹时产生过多口焰,因此配备了喇叭形消焰器和橡胶枪托缓冲垫来减轻这些问题。然而,尽管有这些改进,No.5步枪的后坐力仍然较大,且精度不高,因此于1947年停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澳大利亚也曾尝试以No.1 Mk.III步枪为基础制造类似的缩短型步枪。

型号服役

延伸型号

狙击步枪

1942年2月,英国推出了No.4步枪的狙击型号No.4 Mk.I(T),该型号在通过精度测试的No.4 Mk.I步枪基础上安装了贴腮板和瞄准镜。其采用的No.32瞄准镜原用于布伦机枪,放大倍数为3倍,安装在了机匣左侧以不妨碍装弹和抛壳,但镜身位于枪管轴线正上方。木制贴腮板增强了射击时的舒适度,而瞄准镜在不使用时会有专用袋子携带。

第二次布尔战争后,英国认识到了狙击手的重要性。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军对狙击手的兴趣减弱,所以着手将.303口径步枪升级为7.62mm口径。初步尝试的L8T型号因精度问题失败,却激发了射击爱好者对恩菲尔德No.4步枪的改装兴趣。恩菲尔德兵工厂随后参考这些民间设计,推出了多款比赛和军用步枪,并最终改装出L42A1狙击步枪,成为英军的重要装备。

半自动步枪

二战期间,日本参战使新西兰意识到本土军队轻机枪的不足。为应对日军威胁,新西兰政府迅速拨款将李-恩菲尔德步枪改装为1500把半自动步枪,并于1942年配备给国土防卫军。这些查尔顿自动步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种版本,都基于相同的自动装填原理,但新西兰版增加了前握把和两脚架。战后,大部分步枪在大火中损毁,仅少数被保存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军事博物馆中。

卡宾枪

德利尔卡宾枪(De Lisle Carbine),由英国人威廉·德利尔(William De Lisle)设计,发射.45 ACP手枪子弹,是英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手动消音步枪,主要用在暗杀等的秘密任务。

二战期间,为了适应东南亚丛林战的需求,恩非尔德兵工厂于1943年开始研制No.4步枪的缩短型,即No.5 MkI步枪,俗称“丛林卡宾枪”。该枪于1944年定型并开始生产,主要用于东南亚战场与日军的战斗,战后也用于英军与其他地区的冲突。No.5步枪比No.4步枪短轻,但发射.303步枪弹时后坐力较大,枪口焰过多,因此装备了消焰器和缓冲垫。尽管有这些改进,其后坐力仍过大,射击震动影响瞄准精度,导致使用寿命较短,于1947年停产。No.5步枪还改变了背带环位置和刺刀设计。另外,澳大利亚也试制了与No.5相似的缩短型步枪。

短步枪

1903年推出的改进版李-恩菲尔德步枪,不仅解决了原步枪的缺点,如优化瞄具和增加弹夹导槽,还引入了“短步枪”概念,即一种长度介于长步枪和卡宾枪之间的新型步枪,旨在同时满足步兵和骑兵的需求。这种步枪在1901年开始生产和试验,基于第二次布尔战争的经验进行改进,于1902年12月命名为“第1型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MLE),其长度缩短至44.5英寸,与原有步枪弹匣尺寸相同。

第5代李-恩菲尔德

第5代李-恩菲尔德步枪由澳大利亚AIA公司(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Arms)基于No.4步枪进行改进,推出了M10系列,包含多种型号,如M10 No.4 Mk.IV型(7.62mm北约标准口径)、M10 B1型运动步枪、M10 B2型比赛步枪和M10 B3 Limited Edition(均具有切短护木的特点)。此外,存在一种被称为M10A1的7.62×39mm口径型,可直接使用AK弹匣,但存在其并非AIA公司原产的争议。

相关评价

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在军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其名气可能不及德国的毛瑟Kar98k步枪和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但它在20世纪为英国陆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也是英国陆军最为重要的单兵武器。它参加了20世纪前半期英军所有的军事行动,为英国赢得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国际展望》 评)

李-恩菲尔德型步枪自从1888年定型以来,制造工艺优良,主体结构就没有大的变。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李-恩菲尔德III型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采用开创性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使得步枪的装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其的10发可卸式弹匣比同时代步枪多了一倍的弹容量,令其成为20世纪实际射速最快的手动步枪。除此之外,其火力的猛烈不输于机枪。据2006年11月美国一电视频道军事节目通过对美英军事专家和武器专家调查表明,李-恩菲尔德步枪在“20世纪战争中最受欢迎的前10种步枪名单”中位居第三。(中国国防报 评)

参考资料

“英77”火力强、射速快,电影《集结号》中的谷子地为啥说“不好使”?.澎湃新闻.2024-05-10

李·恩菲尔德车型系列.澳大利亚李恩菲尔德步枪协会.2024-07-08

李 - 梅特福和李-恩菲尔德步枪.pewpewpew.2024-05-11

李 - 恩菲尔德 No.4 Mk.I 步枪 。.pewpewpew.2024-05-14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军网.2024-06-12

英国李-恩菲尔德No.1系列步枪(图).新浪新闻.2024-06-12

SMLE / No.1步枪.pewpewpew..2024-06-11

20世纪最杰出的10款步枪.新浪网.2024-06-12

Rifle 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 SMLE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я) .Modern Firearms Modernfirearms.net.2024-06-12

英国李-恩菲尔德No.1系列步枪(图).新浪网.2024-06-04

英国李-恩菲尔德No.1系列步枪(图).新浪网.2024-06-12

Lee-Enfield (Series) .Militaryfactory.2024-06-12

英国毛瑟版恩菲尔德P-14步枪(图).新浪新闻.2024-06-12

最后的恩菲尔德步枪与几种主要型号介绍(图).新浪军事.2024-06-12

No.4 Mk.I(T) 狙击步枪.pewpewpew.2024-05-27

L42A1.pewpewpew.2024-05-27

SMLE的自动装填改装枪.pewpewpew.2024-06-12

Breech-loading Enfield Genre Training Rifle, Adapter & Cartridge Chronology .Rifleman.org.uk.2024-06-12

No.5 Mk.I 丛林卡宾枪.pewpewpew.2024-05-27

第 5 代李-恩菲尔特.pewpewpew.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