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全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机电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技工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并被山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概述

学院简介

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5年1月   ,坐落于风景秀丽 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经十路388号,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长清大学科技园区,占地14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规划立项总投资4.8亿元,一期工程将于2006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

发展历程

建校50多年来,办学体制几经变化。1979年至1984年间曾筹办“山东技工师范学院”。1989年在国家劳动部和山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试办 了全国第一所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闯出了通过正规学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成功之路。2000年6月经劳动部和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技术学院先河。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95名,其中专职教师225名、科级以上干部11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06名,中级职称的106名。在校全日制高职生3833名,中、高级技工生3700名。

学院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16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拥有各类教学、实习实验设备1000余台套,总值达3000多万元,其中“精大稀”设备50台。

学院机构

系部划分

学院内设11个党政管理机构,九个系部(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机制工艺系、机械装备系,机械制造系,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基础部),5个教辅机构( 实验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教研室、图书馆、实习工厂);设立6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在职党员167名。

两高双证

学院目前设有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机制工艺系、机械装备系,机械制造系,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基础部9个系部。开设有汽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金属切削、机械装配与修理、电机工程学、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电子商务、物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文秘等20多个专业。其中,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山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学院拥有机械制造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焊接技术实训中心、电气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校园网和二个实习工厂等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和教学设施。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O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ATA特许授权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站所。该院毕业生通过院内考核鉴定,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两高双证”证书(高职专科学历证书、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高职高专实训基地筹建单位。2002年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建校近50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32000多名,培训鉴定各类人员23000多名,遍布全省各地,大都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在首届中国青年奥运会技能竞赛中,有两名学生进入前10名,荣获国家技术能手称号,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今年国家6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院有5名学生进入单项前10名。学院已培养出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山东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办学信息

学院特色

学院拥具有一支业务精湛,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授、研究员11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4名,中国职协学部委员1名,全国及山东省优秀教师17名。2004年又有15名青年教职工取得技师资格,6人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研制、开发、生产的硬金合金刀片成套加工设备、工具磨床系列以及感光、化工造纸等大型生产线50多个品种,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30多项,10多项填补国内空白。

办学宗旨

校训:明 德 厚 能 博 学 笃 行

校风:求真 求实 求精 求能

教风:学 高 为 师 艺 精 为 范

学风:德 能 双 修 学 以 致 用

学院荣誉

五十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 2005年在校生已近12000名 。建校以来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素质好、技能高、能力强”的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在全国首届青年奥运会世界技能大赛中,有2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近两年又有5名学生进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单项前10名。山东省表彰的2004年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100名“山东省技术能手”中,该院23名师生(12名教职工和11名在校学生)榜上有名。12名学生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我校毕业生深受企业、社会的欢迎和青睐,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系

一、高职教育

1、 数控技术专业(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数控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面向现代制造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英语、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液压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原理与零件、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器控制与PLC、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数控加工工艺等。

2、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介(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材料加工成型工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模具加工技能,具有机电设备的使用、故障分析、排除与维修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液压和气压传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床数控技术、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现代加工技术、模具CAD/CAM、PRO/E、PLC、模具生产技术经济分析、毕业设计等课程。

3、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具有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数控设备的安装和系统参数的调整、数控机床维修和维护、故障诊断及产品销售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设备电气控制及维修、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液压技术、CAD/CAM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修理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设备管理学、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检测技术、普通设备的数控化改造等。

二、 高技教育 金属切削(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及技术,特别是数控加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理论,从事机械制造、加工、维修或生产管理的高级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微机原理及数控技术专业

三、 技师教育

1、 数控技术(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掌握数控机床的切削原理及操作技能,掌握复杂零件的数控编程,能用先进的数控加工工艺加工精密零件,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数控机床维修、维护及故障诊断等数控技术专业方面的技师型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精密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电工电子技术、数控专业英语、数控设备维修及维护、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CAD/CAM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数控技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

2. 金属切削(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车削复杂操作技术和解决工艺难题的能力以及高难度零件的加工和检测方法;改进或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并具有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金属切削专业方面的技师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材料、电工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图与CAD、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设计原理与零件、液压控制与气动技术、机床电器控制、柔性加工系统、CAM技术、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车工技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

电气及自动化系

电气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完成内外线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复杂机床维护;生产线及其它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数控机床维护;并可完成PLC改造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及新产品的开发;具备设计自控系统的基本能力,专业操作技能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水平。

二、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筑楼宇、矿山、冶金、汽车制造、航运等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变配电技术及内外线工程的设计、调试与安装维护。

应用电子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复杂机床维护;生产线及其它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数控机床维护;并可完成PLC改造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及新产品的开发;具备设计自控系统的基本能力,专业操作技能达到维修电工高级技能的水平。

二、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筑、矿山、冶金、汽车制造、航运等领域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设计、调试与安装维护;电子类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信息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生产流水线的组织和检验;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及科研和大专院校的实验技术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技师班)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在生产、技术一线胜任复杂电器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技术革新与改造的技师人才。

二、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学生可进行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筑楼宇、矿山、冶金、航运等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变配电技术及内外线工程的设计、调试与安装维护。

机电一体化技术(技师班)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在生产、技术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和技术革新与改造的复合型技师人才。

二、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学生可进行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建筑楼宇、矿山、冶金、航运等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变配电技术及内外线工程的设计、调试与安装维护。

历任领导

山东省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  

校长:郑立夫1956年—1957年

校长:王焕文1957年—1958年

山东省劳动厅机器制造学校

党总支书记:张大武1961年—1962年

校长:刘子陵1958年—1962年

山东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党总支书记:张大武1962年—1965年

校长:刘子陵1962年—1963年

校长:李佑民1963年—1965年

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

党总支书记:张大武1965年—1966年

学生

校长:李佑民1965年—1966年 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机械学校

党总支书记:张大武1966年—1969年

校长:李佑民1966年—1969年

济南第六机床厂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张大武1973年—1975年

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

党委书记:刘兴立1978年—1979

校长:高玉峰1978年—1979年

山东技工师范学院

党委书记:仲文1979年—1980年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钮新农1979年—1981年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朴风1979年—1984年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殷华元1981年—1985年

副院长:刘元吉1979年—1985年

运动会

副院长:刘兴立1979年—1985年 副院长:朱存仁1980年—1985年

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

党委书记:芦广增1985年—1990年

校长:徐明林1985年—1990年

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党委书记:于甲戌1991年—1995年

党委书记:王平福1996年—2000年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起源1991年—1995年

党委副书记、校长:徐明林1996年—2000年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义荣1996年—2000年

党委副书记:芦广增1991年—1995年

副校长:马义荣1991年—1995年

副校长:孙兆霖1991年—1995年

副校长:李泗阳1991年—1995年

副校长:金柏芹1996年—2000年

军训

纪委书记:殷国瑞1991年—2000年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吕殿美2000年—2006年

党委书记:孙云早2006年—2011年

党委书记:崔秋立2011年—

党委副书记、院长:马义荣2000年—

党委副书记:彭学政2000年—2002年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兴军2000年—

副院长:王九府2000年—2002年

副院长:金柏芹2000年—

副院长:王韶明2000年—

历史沿革

1955年1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劳动局筹建“山东省劳动局济南工人技术学校”。

1956年6月,“山东省劳动局济南工人技术学校”在济南市经十路西段建成。同时,根据劳动部统一技工学校名称的通知,改名为“山东省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于9月1日正式开学。

1958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山东省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劳动局机器制造学校”。

1962年7月23日,经劳动部批准“山东省劳动局机器制造学校”改为“山东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1965年1月21日, 山东省编制委员会批示,“山东省劳动厅技工学校”改名为 “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经山东省编委批准,将原属各市、地劳动局管理的九所技工学校,收归省劳动厅直接领导,作为厅属技工学校分校。 “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改名为“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机械学校”,下属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潍坊、德州、聊城、济宁九所分校。

1969年3月15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决定将“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机械学校”及所属九所分校,下放所在市地革命委员会领导。

1969年11月7日,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山东省劳动厅半工半读机械学校”改为“济南第六机床厂”。

1978年5月15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办校,将“济南第六机床厂”改为“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由省劳动局直接领导。

1979年2月16日, 国家劳动总局、 教育部联合通知,以“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为基础,扩建“山东技工师范学院”。(1985年停建)。

1989年12月经国家劳动部同意,1990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试办“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2000年6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更名为“山东技术学院”。

2000年12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与“山东省轻工业技工学校”合并,组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保留“山东技术学院”的牌子。

2004年8月,原“山东省轻工业技工学校”分出,改建“山东技师学院”。

建校以来,该院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涵盖成人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融教学、培训、科研、鉴定、生产为一体的办学特色。

可以相信,学院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精品课程

学生社团

参考资料

重磅|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章程发布.新浪山东.2024-03-11

学院简介.www.sdlvtc.cn.2024-03-11

我院顺利通过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复审.www.sdjtzyxy.edu.cn.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