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太白湖渔场建立于1954年,隶属黄冈市水产局管理。地处湖北省东部的黄梅县武穴市两县市交界,渔场现有各类鱼池面积1530亩,大湖面积30000亩,固定资产(不含土地、水面)1000万元,干部职工220人(其中退休职工42人),水产技术人员20多人。渔场内设机构有鱼苗队、鱼种队、成鱼队、供销公司,湖区治安管理机构有武穴市公安局太白湖水上派出所。主要从事鱼苗、鱼种和成鱼生产和销售,具有年产鱼苗4亿尾、鱼种110万斤、成鱼600万斤的能力,年创利税400万元以上,是湖北省水产骨干企业之一。

地理位置

太白湖总面积44250亩,位于湖北省武穴市(又名广济)和黄梅县交界处,其中武穴市境湖面24090亩,黄梅县境湖面20160亩,最大水深4米,平时水深2.7米。现有养殖面积2万亩,是湖北黄冈境内最大的渔业养殖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重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太白湖生物资源丰富,现有浮游植物7门23科38属,生物量以隐藻占绝对优势,达到70%以上;浮游动物达到31种,生物量以轮虫最多,达到50%以上;底栖动物有四门18科25属,以软体动物门种类最多,生物量占99%。太白湖水产鱼类多达40余种,主要品种为翘嘴红鲌、、鲢、青、草、黄颡鱼、鲤、鲫、团头鲂、鳜、对虾等。2013年10月,国家级太白湖翘嘴红鲌原种场建成并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此举填补了黄冈市长期无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空白,改变了全市水产名特优苗种生产格局。

湖区古迹

在武穴湖区,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郑公塔等古迹沿湖而建,体现了先人对太白湖的重爱。郑公塔 坐落在华阳水道太白湖滨,渐成为南来北往的点点帆船的灯塔标识。沧海桑田,点点白帆早已停留在历史档案,作为古时的灯塔,郑公塔却依然风韵犹存。这是一座后晋年代的七级八角古塔,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塔顶耸立着宝葫芦状的三级金属塔尖。古朴大方,山峦拥后,湖水绕前,湖光山色,情趣盎然。八角垂挂着金链,每角悬有紫铜吊铃,遇有微风拂过,发出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倘若一人静坐这寂静安谧的旷野中,静听风铃,仿佛天籁之音。文人骚客泛舟太白湖上,眺望绰约风姿中郑公塔留下了“一塔犹今古,孤危耐雨风。湖山环锁外,烟月影笼中”的绝妙诗句。

在黄梅湖区,长江流域第一龙卵石摆塑龙在焦墩出土;有唐朝长吉县城、晋代林寺、源于弘忍的离母墩会母寺等遗址在境内可考。书沉寨孤山立于湖中,好似一部打开的巨书;清代诗人王士祯游览太白湖后写下了著名诗篇《太白湖》;浔阳东北白湖滨,雪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

太白湖东边就是蒋咀村。

得名由来

太白湖跟诗仙李白有关,这湖也因李白而得名。

相传唐天宝年间,如今太白湖的位置上有一条许家街。那年夏天,诗仙李白夜宿黄梅蔡山镇江心寺,见蔡山独立江中,一寺高耸入云,不由诗兴大发。令人拿酒来,准备饮酒赋诗。话刚出口,便意识到江心寺乃佛教寺庙,不敢违规。第二天一早,李白使让船主以最快的速度顺风顺水向黄梅县城划去。十几里后,便到了许家街。李白在街东头的一家酒店里,一口气喝了八大碗之后,醉眼朦胧中在酒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诗篇《夜宿江心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语声,恐惊天上人。从此后“许家街”就被人称做“太白街”了。若干年后,由于地陷,太白街沉下去了,变成了现今风景如画的太白湖。清人石灿《太白湖晚渡》有诗为证:“波光如镜接遥天,极目平湖万顷连。断续渔歌随岸转,清闲鸥鸟聚沙园。淡烟斜抹舒城柳,夕照 频催濯港船。更有隔山山色好,几回搔首水云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