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Yang Jinlong),男,汉族,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66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1981至198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1985至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分获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意大利Padova大学、Cagliari大学、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工作和访问。1996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4年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 2009年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17年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2018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固体表面与界面和纳米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注重和相关实验研究的配合与合作。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四百余篇,论文被他引一万余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担任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应邀担任WIREs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和物理化学学报的副主编,Theoretical 化学 Account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中国科学和化学物理学报的编委。入选美国物理学会(APS)的Fellow。
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人物履历
1966年1月,出生于盐城市。
1977年—1979年,在盐城市时杨中学初中部学习。
1979年—1981年,在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部学习。
1985年—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9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04年,担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同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2009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2010年1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杨金龙教授当选为政协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2011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2017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8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杨金龙为候选人之一。
2018年5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杨金龙出任副校长。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杨金龙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固体表面与界面和纳米体系的结构和性质,注重和相关实验研究的配合与合作。
根据2020年5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杨金龙已发表SCI收录论文54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280篇),其中Science3篇、Nature5篇、Nature子刊10 篇、J. Am. Chem. Soc.31篇、Angew. Chem. Int. Ed.13篇和Phys. Rev. Lett.14篇。
根据2020年5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杨金龙应邀在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大会报告120余次。杨金龙先后在帕多瓦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卡利亚里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CAGLIARI)、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工作和访问。
2016年12月22日,杨金龙教授做客天津师范大学求是讲坛,在办公楼一楼多功能厅,以《自旋电子学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为题作学术报告。
根据2020年5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杨金龙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2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人才培养
杨金龙的的理念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多跟他们交流、多多提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灵感。他认为,做基础研究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科研范式,要有批判性思维和敏锐的眼光,真正能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在杨金龙看来,“探索全世界都没人知道的事情,这本身很有挑战性,但把它搞清楚了,会很有成就感、满足感,这就是科研的原动力。”杨金龙表示,做科研要沉得住气、能静下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杨金龙在闲暇之余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拍摄花朵。
人物评价
杨金龙喜欢钻研,看问题眼光独到,总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具有批判性思维,不是人云亦云。(《盐阜大众报》摄影部主任王金成评)
杨金龙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评)
中学期间,杨金龙就是“质朴、坚韧、致用”品质的优秀践行者,并逐渐成长为学术领域的顶尖专家。(盐城市教育局评)
任免信息
2018年5月7日,中国科大召开全校干部大会,杨金龙任副校长。
2022年6月2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杨金龙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年12月8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农工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杨金龙为第十七届农工党中央常委。
参选院士
2017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杨金龙为候选人之一。
参考资料
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今日头条·中安在线.2022-06-23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委名单.京报网-今日头条.2022-12-09
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09-22
我系杨金龙教授当选为政协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22-01-05
[喜讯] 祝贺杨金龙教授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22-01-05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表彰名单.新浪网.2023-05-3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网-今日头条.2023-01-18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