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常荣烈士,沭阳县桑墟镇元兴村人,中共党员,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88师262团1营副营长。民国29年(1940年)参加革命,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地方部队分队长、独立营排长、连长。民国37年由地方部队转为野战兵团,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一营副营长。1949年5月,一营奉命作为全军的尖刀直插高桥。高桥敌军在海军、空军的炮火掩护下向人民解放军阵地猛烈反扑。他率部冲锋在前,在夺取陆家宅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出生
程常荣生与一个贫苦的苏北农村家庭,共兄妹六人,生活非常艰苦。1940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地方部队连长,1948年转入野战兵团任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一营业员副营长。
程常荣英勇善战,在淮海渡江等历次战役中,他所带领的尖兵营,担负着262团的攻坚任务,在作战中他沉着指挥,战功卓著。在渡江战役中围歼了三山,芜湖市之敌,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在奉贤区,南汇区,川沙县和扫清高桥外围敌人主阵地等多次战斗中,程常荣始终充满胜利的信心,不畏艰险,果断指挥,攻克了一个个敌堡,夺取一次次的胜利。
事迹
1949年5月程常荣所属262团接受上级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插入敌军浦东新区核心阵地上海浦东高桥镇,为全歼高桥地区守敌打通道路。程常荣奉命率一个先遣营,沿着嘉善县,南汇一线奋勇想浦东挺进。他善于指挥,并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沿途大了十几个阻击站。日夜急行军,行程700多里。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精神,神速占领敌堡前沿阵地,直逼高桥真外围。
1949年5月22日,夜幕降临,天色墨黑。在密集的炮火下,他率领尖兵团的战士勇猛插入敌人阵地,侦察地形。他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发起攻击,在夺取高桥南面费陆家宅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8岁。
简历
程常荣烈士,沭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0军88师262团1营副营长。程常荣英勇善战,在淮海地区、渡江等历次战役中,他所带领的尖兵营,担负着262团的攻坚任务,在作战中他沉着指挥,战功卓著。在渡江战役中围歼了三山、芜湖市之敌,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在奉贤区、南汇区、川沙县和扫清高桥外围敌人主阵地等多次战斗中,程常荣始终充满胜利信心,不畏艰险,果断指挥,攻克了一个个敌堡,夺取一次次胜利。
突出表现
1949年5月22日,夜幕降临,天色墨黑。在密集的炮火下,他率领尖兵团战士勇猛插入敌人阵地,侦察地形。他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发起攻击,在夺取高桥南面费陆家宅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李锡耀烈士,浚县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竣8师262团3营营长。 1949年5月,李锡耀所属262团接受上级命令,要以最快速度,插入敌军浦东新区核心阵地上海浦东高桥镇,为全歼高桥地区守敌打通道路。李锡耀奉命率一个先遣营,沿着嘉善县、南汇区一线奋勇向浦东挺进。他善于指挥,并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沿途打了十几个阻击战。日夜急行军,行程700多里,发扬我军连续做战精神,神速占领敌堡前沿阵地,直逼高桥镇外围。
英勇作战
5月22日,他身先士卒,带领全营战士,不怕牺牲,顽强作战,连续粉碎了敌人多次反扑,巩固和扩大了阵地。在进攻高桥镇南边杜家祠堂之北的敌堡时,在激烈反复的拉锯战中,程常荣同志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高桥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区高桥镇欧高路钟家弄78号,是为纪念在上海战役的战役中,牺牲在浦东地区的解放军而兴建的革命烈士园林。 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发起了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把高桥作为浦东防线的核心,在高桥外围构筑了密集的堡群,妄图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我人民解放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终于在5月25日午夜攻克了高桥,直扼吴淞口咽喉要塞,切断了上海市守敌外逃的通路,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两天后上海全市的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立碑纪念
为了纪念为上海战役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建造高桥烈士墓,安葬烈士遗骨。起初,面积为15948平方米,两年后扩建为23946平方米。1956年3月25日,上海市市长陈毅亲笔为高桥烈士纪念碑题了词。1987年12月2日,高桥烈士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上海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后将高桥烈士墓更名为高桥烈士陵园。1994年12月28日,高桥烈士陵园被浦东新区管委会命名为浦东新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3月,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了形象地再现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新区管委会又作出在高桥烈士陵园建造大型烈士雕塑的决定。1995年11月,新区广泛开展以“爱心慰英灵,众志兴伟业”为主题的雕塑资金专项募集活动,广大市民踊跃捐款。
扩建
一年后,“八一”雕塑破土动工,并于1997年清明节前胜利竣工。2003年5月30日,经浦东新区政府批准对高桥烈士陵园进行整体改扩建。整个工程分二期,总投资4300余万元,于2005年12月30日竣工。改建后的两周王陵面积为25611平方米。现在的高桥烈士陵园,园内松柏挺立,龙柏夹道,环境幽美;景观布局合理,陵园大门上刻着吴邦国同志题写的园名:“高桥烈士陵园”;新区人民捐资兴建的大型“八一”雕塑巍峨壮观;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陈毅同志当年的题词:“为上海战役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墓区四季常青的草坪下埋葬着1619名烈士的忠骨,庄严肃穆;黑金色的英名录墙在巨幅水幕的映衬下熠生辉。由迟浩田同志题写馆名的“上海战役浦东新区纪念馆”,建筑面积2846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线长411米,展墙高2.8米,重点展示上海战役浦东地区作战情况和烈士奋战牺牲的史料。整个纪念馆共展示平面资料203张,烈士遗物149件,复制的文物103件。陈列展示的内容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序厅;第二部分运筹帷幄、进军上海市;第三部分战浦东;第四部分乘胜追击;第五部分黎明朝晖;第六部分英烈厅。馆内,采用壁画、雕塑、模型、影景合成等技术,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了当年上海战役时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景,使展示内容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桥烈士陵园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它是社会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两周王陵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上下功夫,求实效,为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而努力。高桥烈士陵园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王体然烈士,又名王天冉,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88师262团副团长。真是不顾自己的生命来救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