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草(学名:Valeriana hirticalyx L. C. Chiu)为忍冬科缬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毛果缬草是一种矮小症草本植物,高度在5至18厘米之间,根状茎短而不明显,簇生许多带状须根。匍枝细长,节部具有近膜质的鳞片,枝端簇生须带状不定根和匍枝叶,后者圆形、全缘、长宽各4毫米,柄长1.5厘米。茎直立单生,在干标本上略呈红色,除节部具粗毛外,其余部分光秃或疏被粗毛。基生叶在干标本(花、果期)上未见。茎生叶2至3对,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1.5厘米,羽状分裂,裂度中等,不达中肋而形成宽1.5-2毫米的叶轴;裂片3-9,长圆形至倒卵形,全缘;顶裂片长1-1.5厘米,宽0.6-0.8厘米,与最前的一对侧裂片挤生在一起;侧裂片与顶裂片同形,互相疏离,愈向叶柄基部愈小;叶柄宽,近膜质,最下一对叶柄的长度常为叶长的2倍,渐向上渐短而至无柄,边缘有粗毛。聚伞花序头状,长宽各1厘米,顶生。小苞片匙形至披针形,近膜质。花冠红色,筒状,全长5毫米,花冠裂片椭圆状长圆形,长2毫米,筒部内侧具长柔毛。雌雄蕊均伸出于花冠之外。果序较花序稍疏展,长3-4厘米,宽2-3厘米。瘦果椭圆状卵形,长3.5-4毫米,最宽处2毫米,两面均密被粗长毛,冠毛粗长,为果长的1倍以上。小苞片稍短于成熟的果实。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毛果缬草产于中国青海东北、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模式标本采自西藏索县。

栖息环境

毛果缬草生长于海拔4100-4300米的灌丛草坡、河滩石砾地。这些地区的环境条件适宜其生长。

同属比较

毛果缬草与髯毛缬草(Valeriana barbulata Diels)相似,但毛果缬草的羽裂片裂度中等,叶裂不达中肋而形成稍宽的叶轴;顶裂片与侧裂片同形而较大,并与最前端的一对侧裂片挤生在一起;叶柄宽而近膜质;瘦果两面均密被粗长毛等特征而与毛缬草区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