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鹏博士,澄海区人,1977年3月生。200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旋为该系硕士研究生,师从陈伟武教授,2002年转博士研究生,师从曾宪通、陈伟武教授,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供职该系。2005年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裘锡圭教授。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撰有《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等专著和《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与“思”》等论文多篇。
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主要著作
《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新见金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与石小力、苏清芳合作)
《卓庐剩墨:陈斯鹏书法选》,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主要论文
●《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10则)》,《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6期。
●《郭店楚墓竹简考释补正》,《华学》第四辑,故宫出版社2000年。
●《定州汉简〈论语〉校读举例》,《简帛研究二○○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简文字研究综述》,《华学》第五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简解读四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
●《说“”及其相关诸字》,《中国文字》新八期,艺文印书馆2002年。
●《张家山汉简〈引书〉补释》,《江汉考古》2004年第1期。
●《“”为“泣”之初文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彭祖〉新释》,《华学》第七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楚简〈诗论〉诗学思想综析》,《经典与解释》第五辑,华夏出版社2005年。
●《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囟”与“思”——兼论卜辞命辞的性质》,《文史》2006年第1辑。
●《楚简“图”字补释》,《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战国楚帛书甲篇文字新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
●《楚帛书甲篇的神话构成、性质及其神话学意义》,《文史哲》2006年第6期。
●《竹简〈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略论楚简中字形与词的对应关系》,《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解》,《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6期。
●《孔家坡汉简补释》,《中国历史文物》2007第6期。
●《上博馆藏战国楚简文字考释四则》,《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
●《唐叔虞方鼎铭文新解》,《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楚简中的一字形表多词现象》,《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楚简“史”、“弁”续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
●《楚系简帛中字形的习用读法和词的习用字形》,《文史》2010年第2辑。
●《楚系简帛中的“由”》,《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释》,《考古》2011年第6期。
●《从楚系简帛看字词关系变化中的代偿现象》,《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东里志〉成书、版本考论》,《地域文化的构造与播迁:第八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
●《新见金文释读商补》,《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2012年。
●西周公国史墙盘铭新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舌”字古读考》,《文史》2014年第2辑。
●《楚简中一个读为“曰”的奇字补说》,《古文字论坛》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
●《从现代文字学史看容庚先生的\u003c中国文字学形篇\u003e\u003c义篇\u003e》,《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15年。
科研课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至西汉简帛文献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2013—2016年)。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研究”(2006—2009年)。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战国楚简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之研究”(2006—2008年),该课题获得一等资助。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上古汉语常用词记录形式演变研究”(2010—2013)。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秦至汉初简帛文献中字词关系之研究” (2010—2013)。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及汉初简帛文辞综类”(1997—2000年),为子项目负责人。
●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2003—2007年),为子项目负责人。
●主持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战国简帛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2005—2007年)。
●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2006—2009年)。
●参加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课题“秦至汉初简帛书整理与研究”(2002—2006年)。
获奖情况
●2002年获“宝钢教育奖”。
●2006年,学位论文《战国简帛文学文献考论》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结项成果获得“优秀”等级评定(集体)。
●2008年,学位论文《战国简帛文学文献考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
●2008年,论文《论周原甲骨和楚系简帛中的“囟”与“思”——兼论卜辞命辞的性质》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9年,专著《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专著《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009年,专著《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2009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中字形与词相互关系研究”结项成果获得“优秀”等级评定。
●2010年,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10年,入选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计划”。
●2011年,论文《楚简中的一字形表多词现象》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年,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获首届中国语言学会罗常培语言学奖一等奖。
●2012年,入选首届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入选中山大学“青年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2013年,入选首届“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
●2013年,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专著《新见金文字编》获首届“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特等奖。
●2014年,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获“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
●2014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八批培养对象(省级)。
●2015年,专著《新见金文字编》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2016年,论文《“舌”字古读考》获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
●2017年,论文《〈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釋文訂補》获第五“孤山證印”西印社國際印學峰一等奖。
参考资料
陈斯鹏.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