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舌紫菀

白舌紫菀

白舌紫菀(学名:紫菀属 baccharoides)是菊科紫菀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点

植株

木质草本亚灌木,有粗壮扭曲的根。

茎直立,高50-100厘米,多分枝;老枝灰褐色,有棱,脱毛;幼枝直立,被多少卷曲的密短毛;茎和枝基部有密集的枯叶残片,下部叶枯落后留有尖卵圆形的腋芽,全部有密集的叶。

下部叶匙状长圆形,长达10厘米,宽达1.8厘米,上部有疏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5.5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渐或急狭,无柄或有短柄,顶端尖,全缘或上部有小尖头状疏锯齿;上部叶渐小,近全缘;全部叶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短毛或有腺点,或仅沿脉有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3-4对。

头状花序 径1.5-2厘米,在枝端排列成圆锥伞房状,或在短枝上单生;花序梗短或长达1厘米;苞叶极小,在梗端密集且渐转变为总苞片。总苞倒锥状,长5-7毫米,径达7毫米;总苞片4-7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尖,内层长圆披针形,顶端钝,背面或上部被短密毛,边缘干膜质,有缘毛。

舌状花约十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白色,长5毫米,宽1.5毫米。管状花长6毫米,管部长3毫米,有微毛,裂片长达2毫米,花柱附片长0.5毫米。冠毛白色,1层,白色,有多数近等长或少数较短的微糙毛,长约6毫米。

瘦果狭长圆形,长2-2.5毫米,稍扁,有时两面有肋,被密短毛。

花果期

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分布范围

白舌紫菀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区等)、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连城县永安市上杭县戴云山等)、江西省黎川县石城县广昌县萍乡市等)、湖南省浙江省等省。

生长环境

白舌紫菀主要生长于山坡路旁、草地和沙地。常见。海拔50-900米。

本种提示

陀螺紫菀(A. turbinatus S. Moore) 接近,但头状花序及花各部远较小,舌片白色,叶较狭长,茎下部木质,香港特别行政区产的 A. brevipes Benth. 据 Hemsley (1888) 意见,仅以总苞片顶端尖的特征与本种区别,但我们观察到的香港标本与他处植物相同。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