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天麻,青川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川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青川天麻呈长椭圆形、略扁、呈褐色,肉头较厚,肉质白色,体结实,外表皮褶皱明显。天麻素含量≥0.4%。

产地环境

青川天麻产自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青川县地形略呈新月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中山地形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

青川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7℃,年降水量1027毫米,气候特征为春迟、夏短、秋凉、冬长,立体气候明显。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2.5万个以上,适宜种植天麻。

历史渊源

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始种植天麻

2012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成立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3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建成以茶坝乡为中心的天麻种植示范带。

生产情况

截至2010年底,青川县天麻原种扩繁10万瓶,栽培种生产400万袋,2010年生产“青川天麻”105吨,“青川天麻”销售收入达6060万元。

产品荣誉

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川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青川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青溪镇桥楼乡三锅镇蒿溪回族乡房石镇曲河乡前进乡乐安寺乡乔庄镇孔溪乡、板桥乡、瓦砾乡茶坝乡黄坪乡大坝乡关庄镇苏河乡红光乡石坝乡马公乡凉水镇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木鱼镇骑马乡观音店乡姚渡镇沙州镇、营盘乡等3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 品种

乌天麻及乌天麻和红天麻的杂交后代。

• 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在800米至1800米的阔叶针叶树混交杂灌林地,荫蔽度30%至80%,土壤为高山黄土和黄沙土及腐殖土,地表腐殖层厚度≥2厘米、pH值4.5至6.5之间的缓坡。

• 栽培管理

麻种培育:

(1)箭麻:选用顶芽新鲜饱满、健壮、无黑斑、无创伤、无虫害、单个重200克以上的箭麻,培育天麻朔果,供有性繁殖用种。

(2)种麻:

选用有性繁殖的白麻(≥5克)、米麻(重量0.1克至5克)作无性繁殖的种麻。

无性繁殖的第1至第2代白麻(重量10克至50克)可继续作无性繁殖栽培的种麻。

密环菌、萌发菌准备:

(1)有性繁殖:在5月20日前培养好生产栽培用密环菌材、菌枝与萌发菌叶。

(2)无性繁殖:在8月10日前培养好生产栽培用密环菌材、菌枝。

栽培用填充物的准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栽植前2日备好阔叶杂木树枝、树叶等,不得使用带油脂的木材和树叶,并切成长度不超过15厘米的短节。

栽培:

(1)栽植:挖窝长200厘米,宽70厘米,深30厘米,放菌材10根,间距15厘米,窝间距视地势而定,留排水沟。利用老窝栽培需间隔4年以上。有性繁殖栽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采用密环菌枝、菌材、萌发菌叶伴栽。无性繁殖栽培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进行,以密环菌菌枝、菌材伴栽。窝底、棒间加入备好填充物料。

(2)田间管理:防旱、防涝、防人畜践踏。长期天旱、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浇水保湿。遇连雨、暴雨挖沟排积水。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 采收和加工

箭麻采收: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采挖有性繁殖栽种后2年或无性繁殖种植后1年的成熟箭麻(冬麻),同时采收的一、二代种麻继续留种。

加工:天麻采挖后,分级洗净、蒸至透心,在50℃至70℃温度下干燥。

•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1)野生天麻:麻呈长椭圆形,略扁;肉头较厚,肉质白色,外表皮褶皱明显、呈褐色

(2)人工栽培麻:麻块茎扁平、呈长椭圆形或销弯曲,体结实,半透明状,断面角质状,黄白色。

物理化学指标:天麻素含量≥0.4%。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青川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青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青川天麻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青川天麻.中国地理标志网.2018-09-17

青川简介.青川县人民政府.2018-09-1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江口醇酒、青川天麻、米城大米、富顺香辣酱、炉霍雪域俄色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12号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