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岭雀(学名:Leucosticte brandti):为燕雀科岭雀属的鸟类。体重26-29克,体长160-190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大的高海拔岭雀。头部色深,腰偏粉色。与林岭雀外形及羽色均相似。但头顶色甚深,颈背及上背灰色,覆羽明显为浅色,腰偏粉色。较任何雪雀的色彩都深。各亚种在体羽的深色程度及褐色和灰色的色调上有异。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褐。

高寒山区鸟类,栖息于高寒高原、苔原、草甸草原及山坡草地中。喜高海拔的多岩、碎石地带及多沼泽地区。分布较林岭雀为高,夏季于海拔4000-5500米,冬季下至海拔3000米。结大群,有时与雪雀混群。留鸟,冬季游荡。常成几只至十多只的小群,冬季有时也见数十几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性活泼,行动敏捷,飞行有力而且速度快。主要以高山植物种子为食,也吃灌木果实、种子和叶芽。分布于中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以及中国蒙新区西部、青藏区、西南区等地。

正文

鸟  种

高山岭雀 Brandt's Mountain Finch

鸟种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高海拔岭雀。头部色深,腰偏粉色。与林岭雀外形及羽色均相似,但头顶色甚深,颈背及上背灰色,覆羽明显为浅色,腰偏粉色。较任何雪雀的色彩都深。见于中国的7个亚种在体羽的深色程度及褐色和灰色的色调上有异。Clement et al.(1993)仅认可其中的5个亚种。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褐。叫声:鸣声无报道。叫声为响亮的twitt-twitt声,常在飞行时发出;也作沙哑的churr声。分布范围:中亚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及中部至中国西部及蒙古。分布状况:常见。亚种margaritacea于新疆西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及阿尔泰共和国山;指名亚种于新疆西部的天山及喀什地区;pamirensis仅限于帕米尔高原;pallidior于昆仑山脉;intermedia于青海省甘肃省;haematopygia于喀喇昆仑山脉;audreyana于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walteri于高原的东麓至四川省云南省北部。习性:喜高海拔的多岩、碎石地带及多沼泽地区。分布较林岭雀为高,夏季于海拔4000~6000米,冬季下至海拔3000米。结大群,有时与雪雀混群。

温度对高山岭雀能量平衡的影响

正 近几十年来已有一系列测定鸟类能量平衡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法的报告,如Zim-merman(1965),West和Hart(1966),West(1960),Kontogiannis(1968),Ken-deigh(1975),Davis(1955)等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等几种小型鸟类在恒定温度、波动温度及不同日照等条件下所作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在实验室中测定温度和光照对能量平衡的影响,并进而计算自然条件下逐月出现的能量平衡的变化是可能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