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是在《西游记》的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以及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泾水龙王位居长安天子脚下,掌管泾河水族,被天庭分封为“司雨大龙神”。他是西海龙王妹婿,小鼍龙的父亲。

贞观十三年,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辰和雨量,并威胁他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并且时辰和雨量与袁守诚的推算完全一致。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和雨量,触犯了天条,结果被天庭知晓,被判斩首。泾河龙王求助袁守诚,袁守诚让他寻太宗皇帝李世民求助,太宗皇帝承诺救他,但最终仍被人界紫微大帝魏徵于梦中所斩。泾河龙王死后魂魄一直纠缠太宗皇帝,最后拉着太宗皇帝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认为太宗皇帝无过,放其还阳,泾河龙王的魂魄被阴司强入轮回。

根据“梦斩泾河龙”这一故事大致的形成年代,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研究可知是自唐末以至宋元,渐渐形成条理,其中《永乐大典》“送”韵“梦”字条下收“梦斩泾河龙”故事,而古本《西游记》当是元代中叶或元末的作品,因此这一故事被收录进《西游记》的下限是元末,但泾河龙王这一形象的形成应早于元末。

泾河龙王影视形象出现在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中,由李洪涛饰演。1996年电视广播版《西游记》中,由李国麟饰演。以及在2000年电视剧《西游记续集》中由李洪涛饰演。

形象设定

身份

泾水龙王位居长安天子脚下,掌管泾河水族,被天庭分封为“司雨大龙神”。由天庭玉皇大帝下旨降雨,泾河龙王负责具体的实施。

外貌

泾河龙王在人界中化身王伦,身穿玉色罗幅服,头戴逍遥一字巾。

性格

他性子很急,暴脾气,很容易被人搬弄是非。

主要经历

西游记》第九回至第十回

贞观十三年,长安外泾河边有一个渔翁,名叫张稍,一个樵夫,名叫李定。他们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文断字的山人。一天,他们在泾河岸边闲谈,提到长安城里有个算卦的先生叫袁守诚袁天罡叔父)非常灵验。按他指示的地方下网捕鱼,网网不空。这件事情让泾河水府里巡逻的夜叉听到了,报告给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大怒,变成白衣秀士,头戴逍遥一字巾,身穿玉色罗幅服,来到城里找袁守诚,让他算明天天气。袁守诚说明天下雨,并且很详细地说到下雨的时间和降雨量。泾河龙王和算卦的先生袁守诚打赌,如果明天真的按照袁守诚说的会下雨并且雨量一点不差的话,泾河龙王给他五十两酬金,否则的话泾河龙王就砸烂袁守诚的招牌,把他赶出城去。

泾河龙王以为胜券在握,心想只要不按袁守诚说的时间和雨量去施法,就会让袁守诚输。这时玉皇大帝派人传来圣旨,旨意上说的下雨的时间、雨量等跟袁守诚说的一模一样。泾河龙王为了不输给袁守诚,未按天庭要求去做,私自改了下雨的时辰和雨量。之后,泾河龙王去找袁守诚,闯进挂铺,轮起门板便砸,让袁守诚趁早走人。袁守诚仰天大笑道,你是泾河龙王,你违背了玉帝的圣旨,犯了天条,会被当朝丞相魏徵在次日午时三刻斩首。泾河龙王听罢,立马求饶,袁守诚让他去找唐朝李世民皇帝李世民。于是,泾河龙王于半夜托梦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答应救其一命。但此时,丞相魏徵接到玉皇大帝圣旨,让他明天午时三刻斩杀泾河龙王。第二天下朝后太宗皇帝拖住魏徵,和魏徵先谈国事,后来让他陪自己下棋,这样一来午时三刻魏徵还在宫中,泾河龙王便可躲过一劫。但太宗皇帝下棋太慢,魏徵竟然睡着了。

太宗皇帝认为丞相魏徵太劳累,想让他多睡一会,再说,留住他也正好就是为了拖住他,下棋仅仅是个借口而已。但是后来大将秦琼却提着一颗龙头进来,说是丞相魏徵斩了泾河龙王。李世民皇帝大惊,叫醒丞相魏徵,魏徵说刚才梦中已经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死后,他的魂魄一直纠缠着太宗皇帝,最后拉着太宗皇帝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认为太宗皇帝无过,放其还阳,泾河龙王的魂魄被阴司强入轮回。

形象演变

《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是记录山西省上党地区娱神的仪式和演出内容的底本。其中第四部分“哑队戏”二十五个角色排场单中有:

《泾河龙王难神课先生》一单舞

李世民驾,十宰总管(十个),袁天罡李淳风,袁守诚(诚),四渔夫(四个),天佛使者,天曹,地曹,人曹,泾河龙王,清江圣母,四海龙王,四渎龙王(四个),魏徵承(丞)相,巡海夜叉,上,散。

(按:唐前期能够进入中书门下议政的长官都称为宰相,那么“十宰总管”是包括“魏徵丞相”的,此处同列,当是与斩龙相关且民间流传所致。)

蔡铁鹰《从西域到中原:渐行渐远的\u003c西游记\u003e》一文中对《礼节传簿》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25个哑队戏,都是中国神话或已‘回归’为神灵的人物,正说明它们的古老。窦凯先生又发现,哑队戏计有361个角色,人神混杂,朝代不分,但无论人神,基本都出现于宋代之前。”

所以,泾河龙王这个人物出现在“梦斩泾河龙”故事当中,应该形成于宋以前。

在《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送”韵“梦”字中摘录的“梦斩泾河龙”残文。《永乐大典》中用一千三百余字描写,虽较为简单,但文中出现了袁守诚卖挂、龙王触犯天条惹下杀身之祸、夜求李世民救其性命以及魏徵梦斩泾河龙王等几个主要情节。这些情节在百回本《西游记》中论述得较为详细,构成其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的重要内容。

《永乐大典》所引的《西游记》残文,由于语焉不详,且缺乏直接的证据,因此学界对此多持推测性意见。有的认为这是《西游记》最早的祖本,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游记》时曾有一段话:

永乐大典》第一三一三九卷保存的那段话本残文,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第十回,都写了魏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除了话本《西游记》里面两个渔翁,在吴本《西游记》里面改为一个渔翁、一个樵子,并且增加了一大段渔樵两人诗词对答之外,两者故事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甚至连卜者袁守诚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点”,两书记述也都一样。这表明吴承恩创作时,曾经参考过《永乐大典》所引到的那部《西游记》话本。

有的认为仅凭残文还无法断定,如蔡铁鹰在《\u003c西游记\u003e成书的田野考察报告》中提到:

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底本也是一个白话语体的通俗取经故事,这个底本到底是不是在《永乐大典》和《朴通事谚解》中看到些须而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平话《西游记》,我们还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元代就已经有了白话语体的唐僧取经故事,而它极有可能就是现今《西游记》的直系祖先。

所以,古本《西游记》是元代中叶(或至迟是元末)的作品,可见“魏徵梦斩泾河龙”故事被纳入到《西游记》中的下限是元末。

所以,泾河龙王这个人物出现在“梦斩泾河龙”故事当中,应该形成于宋以前,至迟元末。

人物关系

衍生形象

影视作品

动画漫画

其他相关

参考资料

明清小说-西游记.国学.2022-11-09

西游记 (1986).豆瓣电影.2023-11-17

西游记 西游记 (1996).豆瓣电影.2023-11-17

西游记续集.豆瓣电影.2024-06-1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393808.澎湃新闻.2024-06-16

天地争霸美猴王.豆瓣电影.2024-06-16

孙悟空大冒险 悟空の大冒険 (1967).豆瓣电影.2023-06-05

《西游记》连环画(上海人美版).豆瓣读书.2023-06-05

收白龙马.豆瓣读书.2023-11-17

西游记 (1999).豆瓣电影.2023-11-17

西游记 (2010).豆瓣电影.2023-11-17

《蜃中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9

《跻云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9

《唐王游地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