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晚学盲言

晚学盲言

《晚学盲言》是2004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

内容简介

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钱先生每一题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钱先生学问之最后进境,《晚学盲言》实为入径;欲把握国学之精要,本书也是最好的。本书是关于中国学问少有的可深可浅之作,初入者与深入者读之皆有大启发。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汉族,字宾四。笔名钱穆、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刘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创作背景

钱穆居北平市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大等名校,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齐鲁、四川省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因办学有成,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耶鲁大学,获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台北市士林区内双溪,1968年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谢世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作品目录

上篇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

一 整体与部分

二 抽象与具体

三 时间与空间

四 常与变

五 自然与人文

六 变与化

七 道与器

八 物世界与心世界

九 道与理

一○ 中庸与易简

一一 质世界与能世界

一二 人生之阴阳面

一三 灵魂与德性

一四 大生命与小生命

一五 天地与万物人生

中篇 政治社会人文之部

一六 国家与政府

一七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一八 政与学

一九 政党与选举

二○ 权与能

二一 国与天下

二二 政治与社会

二三 群居与独立

二四 群与孤

二五 中国家庭与民族文化

二六 中国文化中之五伦

二七 五伦之道

二八 中国五伦中之朋友一伦

二九 中国文化传统与人权

三○ 简与繁

三一 尊与亲

三二 色彩与线条

三三 礼与法

三四 教育与教化

三五 操作与休闲

三六 生命与机械

三七 共产主义与现代潮流

三八 道德与权力

三九 道义与功利

四○ 创业与垂统

四一 帝王与士人

四二 风气与潮流

四三 自然与人为

四四 组织与生发

四五 雅与俗

下篇 德性行为修养之部

四六 生与死

四七 乐生与哀死

四八 性与命

四九 平常与特出

五○ 公私与通专

国际劳动节 公私与厚薄

五二 情与欲

五三 天地与心胸

五四 己与道

五五 心之信与修

五六 为己与为人

五七 性情与自然

五八 手段与目的

五九 传统与现代化

六○ 历史上之新与旧

六一 辨新旧与变化

六二 内与外

六三 安定与刺激

六四 器与识

六五 孟子论三圣人

六六 中与和

伍六七 人物与事业

六八 知识与德性

六九 学问与知识

七○ 知识与生命

七一 知与情

七二 修养与表现

七三 为政与修己

七四 进与退

七五 积极与消极

七六 存藏与表现

七七 入世与出世

七八 宗教与道德

七九 平等与自由

八○ 文与物

八一 静与减

八二 广与深

八三 多数与少数

八四 福与寿

八五 同异得失

八六 德与性

八七 尊与敬

八八 德行

八九 客观与主观

九○ 理想与存养

参考资料

天问荐书(一)|钱穆《国史大纲》.湖北大学楚才学院.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