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虎胆英雄

虎胆英雄

《虎胆英雄》(英文名:Intrepid Hero),是由严寄洲郝光联合执导,丁一三编剧,王晓棠、于洋张勇手、方辉、胡敏英等主演的战争片,于1958年8月22日上映。

《虎胆英雄》主要讲述了在解放初期,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有待解放,匪首李汉光和妻子李月桂带领一股顽匪与中国国民党特务勾结。根据被解放军捕获的台湾派遣副司令雷震霆提供的线索,侦察科长曾泰假扮他的身份来到李匪内部。对眼前这位迟迟才到的“雷震霆”,李月桂夫妇利用潜伏在解放军内部的特务所提供的情报,多次设计考验他。最后,曾泰通过考验掌握了兵权,解放军里应外合,消灭了这股顽匪。

剧情简介

解放初期,在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地区,有一股由惯匪李汉光(方辉 饰)及其妻子李月桂胡敏英 饰)领导的、人数超过三千的顽匪主力部队。解放军某部承担了歼灭这股顽匪的任务。为了深入了解敌情,解放军派遣侦察科长曾泰于洋 饰)冒充一名刚从国外越境过来并被捕获的匪军副司令,依据其供词中的线索深入匪巢。

曾泰抵达匪司令部时,由于错过了预定的接头日期,引起了女匪首李月桂的警觉。次日,李月桂派遣她的亲信特工组长伪装成被俘的解放军战士,让曾泰进行审讯,以此试探这位“副司令”的态度。曾泰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度过了第一次考验。

不久后,李汉光又命令曾泰带领土匪骚扰正在进行土改试点的沙河圩地区。尽管曾泰清楚这是李月桂的诡计,但他深知不能因此让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于是,曾泰策划了一个方案,既避免了敌人的怀疑,又保护了群众的利益。从沙河圩返回后,曾泰和护卫排的匪徒夜宿在青石沟的老猎人覃本(李力)家。覃本是曾泰的联络员,曾泰在夜晚向覃本传达情报时,被匪徒独眼龙(张怀志 饰)发现。李克用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李汉光夫妇。

当曾泰归来时,李月桂让曾泰与独眼龙对质。曾泰利用李月桂的亲信阿兰小姐(王晓棠 饰),借李汉光之手处死了独眼龙。虽然李汉光对曾泰的疑虑得以消除,但李月桂仍然担心曾泰延误日期是否是因为受到共产党的突击。她派人抓捕了老猎人覃本并进行严刑拷打,但覃本始终始终未吐出真情。

覃本的被捕切断了曾泰的联络点,正当他陷入困境时,马政委(里坡 饰)派遣侦察参谋耿浩张勇手 饰)前来支援。耿浩冒充送烟土的混入匪巢。李月桂对新来的人再次产生了怀疑。然而,耿浩暗地把新联络点的情报交给了曾泰。由于49号特务暗藏在解放军内部并提供了错误信息,李汉光误以为耿浩就是曾泰并将其逮捕,同时命令曾泰亲自审讯。为了帮助曾泰完成任务,耿浩坚定的称自己就是曾泰,从而协助曾泰度过了考验。曾泰赢得了李汉光的信任并掌握了兵权后,放走了耿浩和老猎人覃本。然而,耿浩在送情报时牺牲。后来根据老猎人带回的情报,解放军里应外合,击毙了阿兰,并俘获了李汉光夫妇。

角色介绍

参考来源:

影片制作

故事原型

方圆数百公里的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南濒北部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至中越边境。“十万大山”中的“十万”并非确切数字,而是壮语“适伐”的汉语谐音,意为“顶天”。此地进可攻,退可守,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1月,为对付中共粤桂边区游击队,蒋介石委任国民党军原第六十三军军长、十万大山当地人张瑞贵为“粤桂南区清剿总指挥”,命令他指挥所部近1万人开赴十万大山外围“清剿”粤桂边区游击队。由于国民党军大势已去,张瑞贵连连败北,其指挥部一再迁移,由湛江市至北海,再至海南省。走投无路之时,张瑞贵想起了出身铁匠家庭、枪不离身的发妻韦秀英(当时留守老家,当地人习惯称她“军长夫人”)。他认为,认为韦秀英若在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组建并稳固队伍,或许能成为他重振旗鼓的助力。想到这里,他急忙向上峰报告,请求给韦秀英以“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名义,意图借此机会让她再度涉足并掌控十万大山地区。张瑞贵的提议很快得到批准。

1950年初,张瑞贵派人致信韦秀英,希望她看在多年夫妻情分上,与自己并肩作战、里应外合。同年2月13日,韦秀英在十万大山脚下的钦县(今钦州市)大寺圩那曹村召集当地匪首开会,以“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名义发号施令,树起了“反共救国”的反动大旗。会上,韦秀英下达了总暴动命令:“1950年3月3日为总暴动日,口令:反共救国。”3月3日当天,为破坏钦县人民政府的征粮工作,韦秀英派出“反共救国军”1000多人突袭钦县长滩镇那袅村。征粮工作队遇袭不敌,42人中仅1人幸存。由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闭塞难行、土匪出没无常,围剿韦秀英所部的行动一时进展不大。她率领匪众对干部群众无恶不作。10月,韦秀英直辖的匪众已达5000多人,并有2000多杆枪。受她节制的土匪共有6个纵队、25个支队。为加强对这支反共武装的直接控制蒋介石派国民党军上校姜强出任“反共救国军”副总指挥。然而,姜强还没与韦秀英接上头,就被解放军抓获。

当韦秀英在十万大山地区为非作歹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地方的“反共救国军”也行动起来了。全省102个县中就有97个县发动了暴动,参与人数高达50万人。1950年11月16日,面对广西匪患严重的局面,毛泽东点名严厉批评。两天后,他又严厉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总结战绩,纠正缺点,务使全省匪患在几个月内基本解决”。广西剿匪行动迅速加大力度,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成为剿匪重点区域。

1950年12月初,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在师长黄鹄显、政委谢家祥的指挥下,挥师十万大山地区围剿韦秀英部。配合此次行动的,还有第二十一兵团第五十三军第二一九师以及龙州军分区1个团。短短几天时间,韦部在十万大山外围的横州市、灵山、合浦县的3个支队迅速被歼。接着,解放军在钦县那彭圩周屋村围剿股匪朱广畴大队。这是十万大山剿匪作战中最为艰险的一仗,最终全歼该敌。此时,韦秀英所率的匪部折损过半。解放军从东北西三面压缩、南驱,将其围困在钦县贵台镇滩天村。围歼战斗打了3天3夜,韦匪遭歼灭性打击。

几经考虑之后,韦秀英决定直奔经营多年的据点防城大菉镇(靠近中越边境),计划暂逃越南。1950年12月11日,她和手下刚到大菉镇,就落入了剿匪部队设下的阵里。鉴于滩天村战斗伤亡较大的教训,剿匪部队围而不打、开展政治攻势,双方对峙了2天2夜。第三天,匪徒们终于举出了白旗。可惜,韦秀英由于熟悉当地地形,又一次逃走了。很快,剿匪部队得到情报,韦秀英潜藏在大菉镇那厚村。部队迅速包围该村。1950年12月14日上午11时,已经包围该村1天1夜的剿匪部队发起攻击。韦秀英指挥10多个手下据守制高点负隅顽抗,最终被一名战士扔进制高点的一捆手榴弹炸毙。至1951年2月,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匪患基本肃清,共计歼匪3.1万多人、缴获枪支4万多支。

剧本创作

1950年代中期,部队剧作家丁一三十万大山剿匪为素材创作了剧本《北仑河畔》,并投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剧本未被采用。后来,导演严寄洲八一电影制片厂编辑部翻看被弃用的剧本时,发现了这部《北仑河畔》。尽管剧本有些粗糙,但严寄洲认为其故事选材角度不错,当时中国银幕上反映解放初期剿匪斗争的题材较为少见,而《北仑河畔》从剿匪战士打入敌人内部切入,故事具有深入挖掘的潜力。

征得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播的同意后,严寄洲决定接手这个本子进行重大修改。由于原作者丁一三已随所在部队整编调动,因此“八一”厂决定由严寄洲导演负责剧本的改写。随后,严寄洲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访和搜集资料,先走访了桂南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区,了解了人民解放军1950年至1951年歼灭韦秀英匪帮的经过,并得知有个叫兰香的贴身丫头随韦秀英一起覆灭,她是因家境贫寒从小被韦收养的。此外,严寄洲还采访了当年剿匪指挥者之一陈漫远,并查阅了众多相关文件材料,对剿匪斗争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到厂里后,严寄洲根据采访结果对原作的框架进行了调整、增删,突出了土改运动的时代背景。在片中,角色和原型人物开始对应起来:主角曾泰的原型是侦察员林泰,反面人物李月桂的原型是韦秀英,反面人物李汉光的原型是张瑞贵,李月桂的亲信阿兰的原型是兰香,而被俘的“副司令”雷震霆的原型则是中国国民党被俘特派员姜强。在创作过程中,严寄洲有意将影片拍成一部军事惊险片,这一构想得到了联合导演郝光的认同。从切分镜头到实际拍摄,乃至灯光布景、音乐设计、后期剪辑,整个创作过程都紧密围绕“惊险”二字展开。

选角

在挑选演员时,严寄洲本着“找演员不要看他曾经演过什么角色,而是要看他能够演什么角色”的原则,遴选扮演者。他看中了于洋机智刚毅的个性和炯炯有神的眼睛,让他扮演曾泰;看中了张勇手身上有一股洒脱而慧黠的精气神,跟片中耿浩的形象几乎一样。方辉当时只有30岁,看起来又高又瘦,严寄洲用他来扮演片中五十多岁、抽大烟的匪军司令李汉光;而王晓棠之前大多扮演美丽纯洁的少数民族姑娘,但导演认为她在表演上有很强的可塑性,能驾驭角色性格的多面性,最后决定让她扮演阿兰。

拍摄

《虎胆英雄》拍摄于1958年,当时为了体现“多、快、好、省”的精神,严寄洲导演带领摄制组从4月1日《虎胆英雄》开机起,到同年12月20日《县委书记》停机,在这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摄制组共完成了《虎胆英雄》《一日千里》和《县委书记》三部故事片的拍摄。其中,《虎胆英雄》的大部分戏份都是在广州沙河镇实景完成的。

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严寄洲导演非常注重控制各种开支。有一场解放军150多人进攻的拍摄场面,原本各种道具都已按剧本要求准备齐全,但严寄洲在开拍发现,由于电影拍摄的视角限制,屏幕上10米以外的人穿什么、拿什么其实根本看不清。因此,他决定把40套服装和40支枪,分发给拍摄镜头近处的40个人,把他们放在镜头前,而远处的人则只拿着木棍代替。

幕后故事

《虎胆英雄》除了主演于洋外,片中的其他主演都是军人。对于在片中扮演耿浩张勇手来说,在接到《虎胆英雄》的邀请之前,24岁的他刚刚拍摄完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黑山阻击战》,这是一部由刘沛然和郝光联合执导的战争片。在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之前,张勇手只看过两部电影,对电影拍摄一点也不了解,甚至误以为一部电影是“一口气拍摄完成的”。拍完《黑山阻击战》后,张勇手返回了南京的部队文工团,此时他担任文工团的演员团长。不久,他随部队外出交流慰问演出,在去温州市的路上突然接到电话,命令他立即赶往北京,因为《黑山阻击战》还需要补拍几个镜头。抵达八一电影制片厂后,由于镜头修改方案尚未确定,他只能等待。就在等待期间,严寄洲导演找到了他,并递给他《虎胆英雄》的剧本。

为了节省成本,《虎胆英雄》剧组有个规定:所有人都要上镜头,连导演严寄洲也出镜扮演敌特头目雷震霆。由于导演带头,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除了摄影师外)都在片中分别扮演了角色。电影中,曾泰、阿兰有一段伦巴舞,而于洋、王晓棠起初都不会跳,于是剧组请来了“八一”厂的一位录音师和他的爱人来教他们。《虎胆英雄》历经近8个月的拍摄,于1957年底完成,但在送审时,有关领导认为,片中的阿兰过于漂亮,且原结局为阿兰自杀,这被批评为“美化女特务”。为了使影片通过审核,严寄洲对片中阿兰·达瓦卓玛的镜头进行了删减,并重拍了结局,改为阿兰被击毙。在拍摄时,他交代王晓棠要表现出狰狞的表情,并让摄影师把光线打暗。经过多次调整后,影片才得以通过审核。

电影《虎胆英雄》中,王晓棠饰演的是中国国民党特务阿兰。王晓棠在影片中跳了一段当时闻所未闻、热情激昂的伦巴舞。她苗条的身躯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舞会上,特务阿兰试图勾引打入敌人内部的解放军战士。现代的年轻人或许会感到好奇:在如此好看的美人面前,解放军战士为何能够保持坚定,不为所动呢。据说此片播出后,在当时的大街小巷里,许多青年男女都偷偷学起了跳伦巴,这股“地下流行”风潮一反常态,是由男性主导发起的。王晓棠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女特务”的雅号,这个称号不胫而走。

然而,江青却对王晓棠的表演极为不满,其表示别人都说王晓棠漂亮,她看到王晓棠就有气。一夜之间,王晓棠被发配到怀柔林场进行劳动改造,一待就是六年。不仅王晓棠,还有《虎胆英雄》的导演严寄洲、演员于洋、方辉,以及胡敏英等,都因在该片中的形象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江青甚至指责于洋“比土匪还土匪”。但值得庆幸的是,几代中国观众都记住了并将永远铭记《虎胆英雄》这部影片,这或许就是“好事多磨”的真实写照吧。

评分评价

大众评分

媒体评价

《虎胆英雄》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影响极大的惊险片。虽然影片在叙事模式上采取的仍然是"冒名顶替"的套路,但艺术上的虚构与想像相当大胆。在对剧情的设计上别具匠心,不仅"敌中有我",而且"我中有敌",这在以往同类影片中是少见的。导演打破常规,选用了在气质与形象方面属于正面型的演员王晓棠扮演敌女特阿兰一角;王晓棠反戏正演,使这一角色摆脱了脸谱化的积弊,较深入细致地揭示了这一人物比较复杂的内心矛盾。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影片让身穿"奇装异服"的阿兰与曾泰一起跳"伦巴"舞――这独特的场面与情调,为处于长期封闭状态下的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听感知与体验机会,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私下里审美追捧的对象。曾泰的扮演者于洋举重若轻,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两人的对手戏更是棋逢对手,令人叫绝。(新浪评)

958年公映的《虎胆英雄》,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大型惊险反特片,影片中塑造的解放军侦察科长曾泰和侦察参谋耿浩等人物,机智勇敢,被影迷津津乐道。(京报网评)

如今,电影《虎胆英雄》面世已经62年了,它曾经警醒过老一辈中国观众面对强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必将继续警醒下一代观众:胜利来之不易,成功必有牺牲,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时代价值所在。(广西政协报评)

参考资料

英雄虎胆.豆瓣电影.2025-03-21

英雄虎胆.1905电影网.2025-03-21

张勇手:《英雄虎胆》里的革命精神仍然值得现在年轻人学习.京报网.2025-03-21

英雄虎胆.1905电影网.2025-03-21

英雄虎胆.猫眼电影.2025-03-21

【有声杂志】电影《英雄虎胆》与广西十万大山剿匪.微信.2025-03-21

Intrepid Hero.imdb.2025-03-21

资料:百年中国经典影片回顾展--《英雄虎胆》.新浪娱乐.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