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虫
蝙蝠虫是三叶虫、褶颊虫目的一属,别名是燕子石。头盖梯形,头鞍后部宽大,前部较窄,前边缘极窄。眼叶小,位于头鞍相对位置的前部,后侧翼成宽大的三角形。尾轴窄而短,末端变尖。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其间为锯齿状的次生刺。蝙蝠虫,产自中国山东,长23mm,是很常见的三叶虫化石之一。晚寒武世早期,分布于亚洲及欧洲。
简介
生存年代 晚寒武世
生存地点 -------山东省
地质层位 -------天崮山组
辨认要决 -------两个大尾刺
物种种类 -------三叶虫
尾部前侧端伸出一对粗大的长刺,两大刺之间具小锯齿。蝙蝠虫, 产自中国山东,长23mm,是我国很常见的燕子石之一,系五亿年前海栖古动物。
俗名蝙蝠石。
补充
蝙蝠虫(drepanura)俗名蝙蝠石。完整虫体长3~8cm,其中以尾甲形态最具鉴别意义,尾部具一对强大的前肋刺,对称生于左右两侧,其间为锯齿状小刺。当尾甲完整呈清晰的立体状保存而且大小相间,形似群鸟飞翔。蝙蝠虫多保存在质地细致的泥灰岩和钙质页岩中,利用其加工制作的砚台,被称为“多蝠砚”。主产华北区,尤以鲁西最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云南中越交界处也有产出。时代属晚寒武世。
2010年,著名山东省化石猎人(网名:32℃原鸽)发现完整蝙蝠虫整虫,并在化石网公布,从而打破了自蝙蝠虫发现至今110余年的蝙蝠虫化石无整虫的论述,为蝙蝠虫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参考资料
蝙蝠虫.化石网.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