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1
《天行健1》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虚构史书,作者架构了一个战争时代。战争的惨烈、勇士的无畏、情节的万变都牵动人心。武侯率领的帝国军攻下了共和军的最后一座城池——高城。作为前锋营百夫长的我(楚休红),因为第一个劈开了城门,而被武侯器重,赐予一把名为“百辟”的宝刀。但灾难随之降临,还沉浸在胜利狂欢中的帝国军,突然遭到了一群蛇人的袭击。这些蛇人怎么会突然出现?他们来自哪里?在蛇人的营地里,有伏羲和女娲的形象,这一切能否解开蛇人的谜团?重重封锁之下,我和另外七人乘坐飞行机逃离了高鹫城,其中一位就是我心仪的人,但迎接我们的命运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天行健1》:血与火的战争史诗,媲美《蜀山剑侠传》的开山立派之作!
繁忙而喧嚣的时代,我们需要幻想提升生活品质。
科幻世界杂志社长年连载的经典长篇,火、水、风、地、星、月、日、七部聚齐。
斩获科幻世界“银河奖”。
推荐人:江南、凤歌、南派三叔、树下野狐、沧月、今何在、萧鼎、潘海天、骑桶人、阿豚、丽端。
作者简介
燕垒生。大陆最优秀的原创作者之一,生于吴越之地,工科出身却喜爱诗文,作品幅度极广,涵盖武侠,科幻,恐怖,玄幻以及旧体诗文与现代文学创作。善于状写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白描化的描写平实准确,清爽干净。出版有《道可道》系列,长篇架空战争史诗《天行健》,短篇故事集《活埋庵夜谭》,散文杂感集《睡余拾慧——难忘经典寓言》等。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奇幻是否值得你看,就要看其中的长篇作者。就像盗墓小说有天下霸唱,推理小说有阿瑟·道尔,科幻小说有艾萨克·阿西莫夫,武侠小说有金庸。中文奇幻则有燕垒生,燕垒生最好的小说,就是《天行健》。
——著名奇幻编辑:阿豚
《天行健》的好,并不惊艳绝俗,而是力图使文章走厚,波澜不惊玄机暗伏,千丝万缕纠结一处,引得你总有一天走到那丝线交汇处,然后悚然而惊。此时幡然回首,彻悟前缘,终于得了大道。长篇境界,到此方得其髓,相比起来,诸位大大逐女而战一一灭国的办法敷衍长篇,只是得其皮肉,金庸单一视角一线走下去,也不过得其骨,唯有《红楼梦》是得髓了。
我看过的网络小说里,能把大白话操练得如此精练纯熟而又引人入胜的,实在寥寥无几。
雄浑豪迈,波澜壮阔,兼有历史之厚重与奇幻之瑰丽。
——《云荒》作者:王洋
名人推荐
犹记得大学时从读书馆借来《天行健》的四本单行本——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载至路恭行叛变失败,南宫闻礼出场效忠楚休红为止。当年只是听闻别人说这书如何好,便从书架上拿了一套四本,谁知目光沾了书后就无法再移开,在宿舍废寝忘食连夜阅读,当看完第四本书最后一句话“朝阳鲜红,如血一片,不可逼视。这新的一天不管人愿不愿意,终于到来了。”后,不可抵挡的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整部剧情这才刚刚拉开序幕,但总算得以一个喘息的机会。随后,在网络上孜孜不倦的查阅了“创世纪”的少量残章以及《天行健》的短篇外传,大致的知晓了部分人物的下落和结局,心里愈发沉重,但作者燕垒生虽然高产,这时却也极其不愿像以往那样将文字放在网络上供人无偿浏览,《天行健》于《飞·奇幻世界》上连载,也是断断续续、藏头弄尾,索性横下心不再关注《天行健》,甚至不想再看到燕垒生的任何信息——他在《幻想纵横》上连载的“道士无心”系列我一个字都没看。
前些时日,方才听闻《天行健》终于连载结束——给我说这消息的人一腔抱怨,丝毫没有欣喜之色,细问后才知道,不知是出于赶稿的原因,还是已经厌倦这个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奇幻世界,燕垒生在《天行健》终章“创世纪”后半部分几乎是以历史年谱的方式浓缩了本应为巨幅篇章的剧情,近乎草率的结束了《天行健》,这无疑给那些追买杂志只为看他填坑的读者失望至极。据说现在《飞·奇幻世界》的质量已经大不如前,当《天行健》也终结后,恐怕杂志的销量会近一步剧烈下滑。但是不论如何,这个坑现已填完,久违的狂热再次蔓延开来——无论如何淡漠,我终究只是将对《天行健》的好奇和记忆掩埋起来而非消灭。鉴于上次阅读距今已年代久远,很多人物和情节都很难对上号,于是干脆又读了一遍《天行健》,毫不拖泥带水的从头读到尾,我以为这样会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但是我错了。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老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这样,肉块就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性消化的影响,而胃液却可以流入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的物质。
对,我就是这只可怜的老鹰,自己撞上了这场惨无人道的实验。《天行健》的确结束了,长达一百四十万字足够讲述一个王朝,但是燕垒生的故事设定却不止一代,王朝颠覆并非结局而是新的开始,主角虽死却也并非没有留下新时代的火种,燕垒生明确的告诉了读者们,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写《天行健》,但《天行健》也仅是他“天·地·人”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天行健》的外传“七征”尚未完成,第二部《地火明夷》才刚刚开了一个头放出了样章,《人间道》乐观的估计今后五年内是不会有影子的……
正所谓,一坑复一坑,坑亦何其多,我生待后坑,万事成蹉。
绝望归绝望,还是来说说“总算完结”的《天行健》吧。
燕垒生年近不惑,在奇幻圈内早已享誉盛名,不过他倚赖闻名的却是早期的武侠、科幻作品,我第一次对他产生印象还是在念高中时,某期《科幻世界》刊登了一篇名为《瘟疫》的作品,这篇软科幻虽不及刘慈欣等执牛耳之人的作品那般优秀,但这短短一篇文章却极具锋芒的勾勒出颇显宏大的世界轮廓,这是同期作家很难达到的水准,虽然后来燕垒生不常发表科幻作品,但他的这个笔名我已是记忆深刻,到接触《天行健》时我也是一眼就发现这部重磅作品的作者就是几年前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科幻短篇的那个家伙。
选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撰写《天行健》这样分量的长篇小说,实在是不能不佩服燕垒生,但这份自信最终也毁掉了《天行健》的完美之处,留下了让人心痛的瑕。这种写作手法在《天行健》前两章“烈火之城”和“天诛”里还算顺利,但是到了“创世纪”则很明显开始无法支撑篇章的大幅度展开,燕垒生越是将精力集中到楚休红身上、并竭力通过楚休红在剧本中的穿插走动来呈现小说的局面走势,越是无法把控在情节表述上日益突出的局限性,燕垒生讲故事的能力自然沛莫能当,但铺得太开的世界已经抽丝剥茧的稀释了他的努力,到了后期燕垒生都恨不得自己跳进去告诉楚休红该怎么做,更不用说旁观的读者是如何心急如焚了,而且照燕垒生惯常的手法如果写下去恐怕《天行健》写到两百万字都收不了尾,燕垒生应对不了这个挑战——事实上我不认为有哪个中文作家能够应对这个挑战,所以他放弃了继续充当楚休红的指路人,选择以时间来涵盖剧情,用楚休红的嘴来讲述数年的过程,跳过了大段大段的历史,这才得以重新赢得对小说的支配权。只是,在这其中注定被牺牲的就是小说前后如一的完整性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了。
当自己的设计跟读者的口味相冲突时,很难说作为作者而言更应该兼顾哪一侧,很多人坚持作者不应向读者妥协而按照自己的原意写下去,但当作者写的东西连忠诚的读者都无法接受,那么这部作品又有多少价值呢?在《天行健》的写作后期,燕垒生遇到了这个让他绕不过去的棘手的麻烦,而燕垒生选择了“写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这直接体现在他对楚休红这个人的处理上。《天行健》设定宏伟,场面大气,战斗描述酣畅淋漓,宫廷谋略丝丝入扣,但这部小说的本质却是坚定的“反战”思想,楚休红从一个百夫长一步一步的做到元帅,而他对战争的厌倦与反感也与日俱增,“共和”的理念也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可他同时又是一个软弱的人,至始至终不曾有过实际行动去构造他所向往的“共和”,这种贯穿全文的性格注定他将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在外传“血与沙”中武侯当初赐给他的那柄刻有“唯刀百辟,唯心不易”铭文的佩刀受击破裂,这也预示着他并未如武侯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坚定酷忍的伟人。中国的奇幻圈崇尚YY之风,虽然《天行健》的读者相对高端,但也无法抛离这种阅读的口味,所以当燕垒生笔下的楚休红并未成为他们所期待的豪情万丈的英雄时,这种不满体现在每个读者的心头,读者们喜爱楚休红,并希望这个人带领大军一统天下,但是这种期望却与燕垒生“反战”的初衷南辕北辙,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上,燕垒生大概也是根本没有想过要去调和,他远比人们所想的要利落——楚休红投降敌军,落入囚室,忠诚的手下为了营救他而死伤大半,却也失败,最后楚休红被押上刑场,成为一个伪善王朝的殉道者,被砍了头。
《天行健》原本就不是一部轻松的作品,当读者带着沉重的心态看到这个结局,很难说此时各人心中的温度有多么寒冷,这种寒冷稍纵即逝,取代而来的是炙热的愤怒,这个被人无比期许、带着读者走了如此久远的楚休红,这个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顾勉力脱身的楚休红,这个始终没能得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善良男人楚休红,就成为这么一个战争犯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颓唐得没有一丝反抗的气力,身首异处。我相信燕垒生的这个决定下得极为不易,但一旦心意已定,他也没有半分犹豫。直到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读者痴痴的认为《天行健》外传“星海”里那个身份不明的枪术老师是逃过一劫的楚休红——实际上这个男人的身份已经很明显的被证明是小王子了,或许,是很多读者一厢情愿的不想看到这个真相罢了。其实,站在局外来看,楚休红这个角色也无法继续走下去了,三十四岁的他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巅峰,没有了升级的空间,但是剧情不能跟着楚休红一起故步自封原地踏步,年轻人登上舞台的时候已然到来,加上楚休红身为帝党,随着帝国的陨落而消失,即使对他自己而言,这无疑也是最合适的结局。因为性格上的劣势,楚休红到头来依然是一事无成,他的命运由高鹫城而转折,可是当年的那些人都已不在,作为太子妃的枫也一同上了刑场——楚休红最后的幸福只不过是和她相视互道临别,张龙友、吴万龄、薛文亦也都离他远去,他自己非但没能远离硝烟,反而成为了大军元帅,涂炭生灵……直到共和军统一天下,楚休红已经没有半分逆势之心,他并不相信那个城府更胜文侯的南武公子能够带来真正的共和,但他也无力再将更多的士兵推向战场来抗拒天下大势,坦然赴死,这是绝望中的楚休红唯一的选择,也是逃避这个世界的唯一方法。
其实,这样一个楚休红才是一个真实的人,这样的他才是最强的楚帅。邵风观当初对楚休红说自己最怕的就是他,话里的意思也正是因为楚休红的善良和诚恳使邵风观自己无法防备,与文侯不同,楚休红有种让人真心追随的人格魅力,且不说曹闻道、陈忠,当初背叛过楚休红的钱文义在获得楚休红原谅后也死心塌地的跟随楚休红直到为了救他而战死,原先看不起楚休红的杨易也是如此,而身为张龙友眼线的廉百策基本上没费多少力气就自愿投靠了楚休红,在外传“血和沙”中被张龙友赋予刺杀楚休红的简仲岚更是数次下不了手,最后竟然以身涉险救了楚休红,莫名其妙的死掉了。或许,这才是楚休红他那人见人怕的能力吧——在他的身边,总不乏那些信任他、愿意用命去保护他的人。这样的楚休红,的确拥有征服天下的能力,但反过来一想,倘若楚休红抛弃了自己的善良,转而要将士兵们推向战场沦为修罗,那么在这同时他无疑也丧失了那种令他犹如战神般威武的人格魅力了。这是楚休红的悖论,亦是燕垒生的不忍。
燕垒生并非冷酷绝情,他给楚休红留下了火种,楚休红没有做完的事情,他的火种会去完成,这颗火种即为在《天行健》外传“星海”中登场的郑司楚——楚休红与白薇一夜翻覆后的种子。有意思的是,读者们沮丧于楚休红的软弱,却又无法接受先天强悍的郑司楚——当郑司楚没费多少力气就将薛庭轩挑下马、并接连废掉四名当初楚休红的贴身护卫时,矛盾骤然爆发了,幻剑书盟的论坛上一片责难之声,质疑燕垒生将郑司楚设定得太强了,这种剧烈的失衡使楚休红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这些声音最终也触怒了燕垒生,他也是凡人一个,无法忍受无休无止的问责,如赌气一般的,燕垒生在论坛上甩下一篇“星海”的结局,煞有介事的让郑司楚被陈忠一斧头剁开了脑袋,震到了所有喋喋不休的读者。燕垒生虽然生性温和,但也有他个人的容忍底线,对于超这这条底线来教他如何写小说的人,自然不能指望燕垒生给出好脸色,也正是由于这场纷争,使得燕垒生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心思,他写了一篇后记,字里行间满是心灰意懒,这篇后记的结尾是这么说的:『驻足吧,象浮士德博士那样叹息一声:“等一等,你真美丽。”从少年时第一次读到《三侠五义》,开始在笔记本上涂涂抹抹一个可笑的武侠故事开始,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多年了,也终于走到了尽头,对所谓的武侠感觉失望乃至绝望。本来就是用违其时,何况周围尽是些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叫人望而生厌的观众,又何必恋栈不去?』好在《天行健》受到的关注着实不低,作为燕垒生计划里的“天·地·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天行健》迄今为止的成功亦给了燕垒生极大的鼓励,并未消沉多久,燕垒生便继续动笔开始完结《天行健》,《地火明夷》也被搬上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天行健》那波澜壮阔的设定和想像力,燕垒生所架空的世界渗入了科幻的元素,海老一支所属的“史前人类”实际上是现代人类的残存,而遭受毁灭性危机的地上文明则是经过了多年的更替,重新繁衍并产生出了文明。对于失落的科技文明,则借张龙友、薛文亦、叶飞鹄等人之手一一还原,从四大发明中的发射药、造纸术、印刷术(出自“血和沙”)到望远镜、火炮,以及飞行机(飞机)、装甲汽车(坦克)、螺旋舟(潜水艇),都呈现在那个壮丽的世界中,俗话说“画鬼容易画马难”,相比于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如何将火器时代的产物还原到古代兵器时代并使其看起来顺里成章,燕垒生生花了大功夫来完成这些设定,而这合进了科幻元素的奇幻,更是显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魅力,不仅让人看得亲切,也叫人对那些产物的应用方式拍案叫绝。
从某种角度来看,《天行健》亦是映射了中国近代史,虽然燕垒生自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蓝本,相信这也是虚妄之言,否则他也不至于将“帝都春雨”设为秘篇不予公布。“生前心已碎,身后任人谤。一副衣冠冢,徒惹人心伤。”这是后人纪念张灵甫的诗句,在这里也用以纪念楚休红大帅。
《天行健》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更庞大的舞台尚未落幕,假如燕垒生能够如其所愿坚持将“天·地·人”三部曲完成,他恐怕有希望成为中国奇幻史的里程碑式人物,而我们也将见证一个奇幻作家由优秀到卓越的过程。
最后来说说《天行健》的几个配角,他们戏份不多,却让人难忘:
【柳风舞】
此人在《天行健》正章中只出现过一回,在楚休红任枪术教官时与他有过一次谈话,谈话内容不多,但已深入到战争的性质上,楚休红无意中将自己的战争观念流露了出来,却不知这番谈话深深的影响了他这个相貌俊秀的学生。此后,柳风舞再无出场,直到《天行健》外传、“七征”之一的“破浪”篇,柳风舞作为主角登场,粉碎了一次阴谋,却无法返回国家。在一座世外岛屿上,柳风舞誓言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就此他们这几十号人开始。在万里之外的大陆上,各支军队们还在为所谓的帝国、共和国杀得你死我活,而这个“共和”国,却由柳风舞在这座偏僻的岛屿上建立起来了,这似乎有些荒谬可笑,但笑过之后,对柳风舞这个年轻人,却情不自禁的油然生出敬佩之意来。有人戏称,“《地火明夷》讲的是关于楚休红众多私生子相互争天下的故事”,那么,柳风舞大概也是楚休红的这“众多私生子”中的一个吧,毕竟,他最为单纯的继承了楚休红保家方能卫国的思想,我不知道在《地火明夷》以及《人间道》里他是否还会登场,但我相信,他的“共和”国将会在那座岛屿上如火如荼的繁衍生息。
【简仲岚】
简仲岚是一个聪明的人,相信他也是一个抱负远大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获得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天行健》正章中,他数次打破僵局贡献破敌之策,但楚休红竟疏忽了这么一个人才。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被太师张龙友所拉拢的吧,但是张龙友要他做的,却是刺杀楚休红。即使妻子还在家中随时可以受到张龙友的不利,简仲岚还是无法对楚休红下手,对于这样一个元帅,又有哪个士兵愿意相害呢?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简仲岚以身护卫楚休红,负伤后本是刺杀楚休红的最好机会,然而,看着楚休红心急如焚的为自己呼唤衣冠,简仲岚的无形刀始终无法刺出。最后,简仲岚莫名其妙的死了,而楚休红似乎也明白了简仲岚的使命。个人认为,简仲岚应该是自杀的吧,自己因为刺杀失败而死,并非不愿完成任务,这样一来的话,张龙友也没有理由对小纤下手了吧。
【叶飞鹄】
恃才傲物,生性残暴。这是《天行健》中为叶飞鹄作出的设定。就是这么一个人,制造出了“螺旋舟”,使人类取得水上作战的优势,奠定了对抗蛇人的占据。也是这么一个人,初次见到晋文侯时,在船头桅杆横木上折腰跳下,翩然落地,大不敬的随性叩见文侯。他的性格不被帝君所喜,却被文侯收入自己府中,最终为文侯死而后已,所谓“国士遇我,国士报之”,终究也不是一句空话。
【甄以宁】
身为文侯之子,甄以宁与他父亲的差别实在太大。只可惜天妒英才,让甄以宁这样一个在全篇中唯一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物死在战争之中,让人扼腕。而楚休红屡受文侯栽培,多半也是因为甄以宁的缘故。只叹甄以宁所救的两个人——楚休红和邵风观,最后联手背叛了甄以宁的父亲,也无不让人感到悲哀。
【李尧天】
在《天行健》中,李尧天来自句罗,而句罗国的蓝本则是韩国,如果对明朝的历史稍有了解,那么就不会不记得一位韩国水军名将:李舜天。连名字都只差了一个字,燕垒生还真够懒的,呵呵。只是,世事无常,水军天才李尧天破阵于战场,却死于飓风,正的楚休红所言,“甄以宁,李尧天,邵风观,他们无一不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死了也就死了,连个声响都不留。”
【祈烈】
在“烈火之城”中,作为楚休红的护兵,祈烈一开始并没有带给人多少好印象,毕竟,相比于楚休红的善良,乐于带领军士们参与屠城的祈烈并不为读者所喜,直到他为了保护自己帐中的女人,不惜公然反抗武侯,以命相搏,最终与自己的女人一起自杀,不禁让人倏然动容。犹记得他死前的那句话,“大丈夫,有所不为”。
图书目录
天行健1
第一章裟婆世界1
第二章譬如火宅16
第三章修罗场31
第四章地狱变相46
第五章疾风烈火60
第六章进退两难76
第七章插翅而飞92
第八章智者胜108
第九章突如其来123
第十章大军压境139
第十一章敌友之间156
第十二章变生肘腋173
第十三章唯心不易189
第十四章将计就计207
第十五章一切苦厄224
第十六章饿鬼道240
第十七章虎尾哗变256
第十八章无常火271
尾声284
文摘
第一章裟婆世界
沉重的城门被战斧劈开的时候,城里城外都发出了呼叫。不过,一个是欢呼,而另一个却是充满了绝望。
叛军的最后一座城池被我们攻陷了,共和军从今天开始,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我从门上拔下巨斧,碎木片进到我脸上,可是,我没有一点以往打了胜仗之后的喜悦,心底,只是说不出的空虚。
石块和瓦片一下稀了下来。守城的也明白大势已去吧,不再坚持了。也难怪,围城已持续了三个月,城中的食物也多半已尽,他们不会有太多力气去扔石头了。
我冲进城门,身上,铁甲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两个守城的兵丁提着长枪冲上来拦住我。尽管他们气势还很盛,但围城三月,高鹫城中已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在饥饿下,他们的枪术也破绽百出。我挥起巨斧,以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万钧之势,一挥而过。随着砍过铁甲的声音,那两个兵丁登时身首异处。
此时,大队人马已经推开了城门,冲了进来。城头上,剩下的一些士兵发出绝望的哭叫声。尽管在守城时,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但死马上就要降临时,还是都惊慌失措了。
我又砍死了两个还敢冲上来的敌兵,这时,我的护兵把战马牵了过来。我跳上马背,扔掉了斧头,操起铁枪。在大队人马中,一个传令兵追上来,一路叫道:“武侯有令,屠城。”
即使战火把我的心炼成了铁一样,我还是心头一颤:高鹫城,当初号称帝国十二名城之一,难道今天就到末日了?
我的部下却没有我这种想法,齐声发出了欢呼。在他们看来,屠城是破城后最好的奖赏,那意味着财富、女人,以及发泄胸中郁闷的杀戮。
自从我跟随武侯南征以来,一路已经屠灭了八座城了。这八座城都是死不投降,以武侯的暴戾,自然难逃被屠的厄运。尽管我不想杀太多的人,一路上,死在我这个前锋营百夫长手里的共和军士兵,也不下于二十人。每杀一个人,我就觉得手上的血腥气重了一分。尤其有不少对手是当初帝国军校的同学,他们也一个个死在我手下,我更觉得内心的空虚。
战争,也许永远都是你死我活的。
我的护兵祈烈带着马到我跟前,道:“将军,快走吧。”
我在面罩下看了看他。他只有十九岁,也许,还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我没说什么,屠城是破城后的一大乐事,我不想扫他们的兴。
“你带队去吧,我有点累,不想去了。”
“楚将军,当初你不是带我们去过?”
我扭过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道:“我不去。”
他吓了一跳,道:“那,我去了。”他带过马,挥挥枪,道:“弟兄们,跟我走。”
我带的一百个人,经过几次大战,还剩了八十多人。这八十多人一直都是在帝国军的前锋中,也许,杀人对他们来说已是一件乐事。他们欢呼着,簇拥着祈烈冲去。我看着潮水般的帝国军拥人大街小巷,高鹫城中,四处火起,一片妇孺的哭声。我只觉眼前有些湿润。
这就是战争么?在军校中,我的授业老师曾教过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至高之道。然而,我在行伍中这几年,经历了十几次战阵了,每一次,都是在血和火中冲上城头,踩着的,总是死人的残肢断臂。
我带转马,准备回到营房。在城头上,一些举着手的共和军俘虏东倒西歪地走下城墙,一队帝国军嬉笑着像赶一群绵羊一样赶着他们下来。有个俘虏也许腿部有伤,脚一崴,人倒在阶上,一个帝国军骂了声,挥起刀来,一刀砍在那俘虏背上。那俘虏的血也像干涸了似的,身体几乎裂成两半,血却流不出多少。
不杀降虏。当初第一代大帝得国之时,立下的军令中第三条就是这,然而,两百年过去,没人还记得这一条了。
那个俘虏还没死,举起手来,惨呼了一声。这似乎勾动了那动刀士兵的凶性,他挥起刀来,又是一刀砍下。
我低下头,不愿再看这样的屠杀。
才走了两步,耳边忽然有人喝道:“大胆!”
我吃了一惊,抬眼一看,我面前,是三个骑马的人。一个侍从模样的人用长枪指着我,道:“竟敢如此无礼!”
我勒住马。正中那人,是武侯!我冲撞了武侯!
我跳下马来,单腿跪在地上,道:“武侯大人,前锋营百夫长楚休红万死。”
武侯没有戴面罩,在他的脸上,却没有什么怒意,道:“你就是第一个冲人城中的楚休红?为什么不和人一起去屠城?”
“禀大人,末将刚才冲锋,现在只觉疲倦,想休息一下。”
武侯笑道:“你是觉得我下这屠城的命令太过残忍吧?”
我怔了怔。武侯一向以悍勇出名,没想到他居然一言道破了我的想法。我道:“末将不敢。”
武侯正色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下令屠城,并非好杀,不过为以后有心作乱人做个榜样。”
我壮着胆,道:“大人,城中平民并非军人,大帝得国之时,就明令不得杀降,故当时得民心。”
“你觉得我做得不得民心?”
武侯的脸色沉了下来,我心头一动,只觉背上寒意阵阵,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道:“末将怎敢妄加置喙,不过一点管见,不过末将以为,大人所令,必定含有深意,是末将有妇人之仁了。”
武侯笑道:“妇人之仁。呵呵,为将之道,当初军圣那庭天的《行军七要》中,第一条中便讲到了不可有妇人之仁。你冲锋之时勇冠三军,如今却婆婆妈妈的。”
他从腰间解下佩刀,道:“此刀名日‘百辟’,现赐予你,日后,用此刀斩断你的妇人之仁。”
那把佩刀在空中划了条弧线,我双手接住,只觉手中一沉。正待跪下,武侯拍马已冲了过去,他的两个侍卫也追了上去。
得到武侯的赏赐,也许是件好事,可是,我内心却更觉空虚。
回到营房,重官正在清点,准备开进城去。照例,屠城后休整几日,便又要出发了。只是,现在这最后一战后,剩下的事不过是清扫共和军的余党。这一次武侯南征,也出乎意料地顺利,二月出师,一路势如破竹,不过十个月便转战两千里,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师而还,就算武侯,也是从未有过的战绩。
共和军起于三年前。当初,镇守南疆的苍月公突然叛变,打出的旗号是共和军。当时,苍月公是帝国三大公之一,帝国的封爵,王爵只封宗室,三公世袭,二等爵是文武二侯,下面就是十三伯。苍月公作为一镇诸侯,以前的列代大公都是被倚作长城,谁也没料到他会叛变,使得帝国措手不及。苍月公起事之初,极为顺利,两个月便扫平了大江以南,与帝国形成划江而治之势。
这一代帝君,帝号太阳王。尽管太阳王自诩为“如太阳一般明亮”,但作为一个君主,可能永不会被后人称为明君,不过必然会以性能力高强而留名青史。他的后宫有一千余嫔妃,子女据说每次在吃饭时要摆出几十张大桌子了。当然,这些肯定是民间之人胡说,以一国之君,那些皇子公主不会像平民百姓一样团团围坐着吃饭的。民间传说.太阳王的前生一定是一匹种马。他的精力,也许也被女人吸干了,苍月公初起时,他居然地认为那是谣传。如果不是文侯力排众议,以一支偏师烧尽苍月公屯积在大江南岸的船只,只怕帝国的历史早已结束了。
也许,尽管每一次战争我都冲锋在前,其实在我内心里,依然站在共和军那一边的吧?这让我有点恐惧,仿佛内心的不忠也会在脸上表露出来。
胡乱想着,把甲胄收在箱中。本来这些事都该祈烈做,不过我实在不喜欢一个大男人摆弄我的衣服,即使是铁甲也一样,因此,总是我自己收拾的。军中不知道的人,还说我很平民化。说来可笑,一个百夫长,不过是军中的下级军官,可是就被人看做是贵族了。
这时,我的营帐帘子被撩了起来,是辎重官。他一见我,道:“啊,楚将军在啊,武侯有令,拔营进城。”
这些事其实也跟我没关系,拔营的事,都是辎重营的人做的事,可是,我却道:“我也来吧。”
好像做些杂七杂八的事,可以忘掉我内心的空虚一样。
辎重营的任务就是收拾、赶车。武侯治军如铁,每次跟武侯出战,每二十个营帐放一辆大车。战场上人也朝不保夕,因此东西都很少,像我有铁甲,一般士兵的皮甲平常都不脱的。
武侯的四将合围战术攻下了高鸷城,却也损失了近千人。我一边收拾,一边听着别人的唠唠叨叨,不知不觉,东西都收好了。
辎重营的人是最不合算的,每一次屠城,他们都没份,而战后,也只有一份平均的财物,所以不少年轻力壮的后勤兵老是向我磨着,要去前锋营。他们并不知道,也许知道了也不想多想想,前锋营的阵亡率是最高的。武侯出战以前,前锋营两千人,二十个百夫长死了七个,而全军阵亡的士兵,十之三四在前锋营。也许,武侯因为此才把第一道屠城令下给前锋营吧。
我看着长长的辎重车队开进城门。那道厚厚的城门还倒在地上,上面还留着我的巨斧留下的痕迹,混杂着死人的碎肉、血迹和火烧的焦痕。
不论如何,战争结束了,共和军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这时,一个后勤兵叫道:“楚将军,那是什么?”
他指着的,是远处屋脊上一个人影。那个人影在几十步外,看样子是站在屋顶上的。
高鹫城的房子,多半是很古旧的砖瓦房,一个人很难站在那上面。也许,是共和军的余党吧,在全城这样的混乱中,他未必能逃出城。
辎重官在一边听到了他的叫声,也看了看,喝道:“闭嘴,不关你事,快赶车。”那个后勤兵吐了吐舌头,不再说话。
刚把辎重车拉进高鹫城的国民会堂里,突然,在不远处发出了一声巨响,夹杂着人的哭喊。我吃了一惊,看了看边上的人。那些小伙子刚才还在说着气可吞牛的豪言壮语,现在却都目瞪口呆了。
我知道,一定出事了。
共和军最盛时号称拥军百万,但大多数人都是刚入伍的,虽然那些共和军在战场上前仆后继,在战场上战斗力却远不能与苍月大公嫡系的两万黑甲军相比,可那种几乎是自杀式的冲锋,即使我看了有时也要心惊。也许,在城中的某个角落,共和军的残军躲藏的地方被发现了,又在巷战吧。
我跳下马,循着声音冲去。那声音并不太远,只是一条条小巷子拐来拐去,很是难找。那声音越来越响,夹杂着人的哭喊。
这不是在屠城的声音。
我冲过一个拐角,在一座大院前,已经挤了不少人,那些叫声是从里面传出来的。我看见祈烈也挤在人群中,挤过去道:“小烈,什么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