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
有巢氏,又作大巢氏。相传为上古帝王,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
上古之世,人民少,禽兽众,人民穴居野处,多受禽兽虫蛇之害,他发明巢居,教人构木为巢,得以避害,因被推为王,号“有巢氏”。至帝尧时期,有巢氏部落出现了一位强大的部落酋长——巢父,连帝尧都想让位与他。到夏朝时,夏朝的君王把自己的亲属封于巢地,建立巢国。至姬发灭商时,巢国被迫南迁至今巢湖市,被称为南巢。春秋时,最终被楚国所灭。
学者宁业高、宁业龙认为:“‘有巢氏’是‘圣人’而不是‘神祇[qí]’,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第一圣祖。”迄今在安徽巢湖地域共计发现发掘了10余处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其中和县猿人遗址、银山猿人遗址、薛家岗文化遗址和凌家滩遗址年代连贯,学者周怀宇、固镇县认为:这4个文化遗址揭示了巢湖流域人类祖先历经30万年迈向文明社会的光辉进程。薛家岗和凌家滩遗址中的建筑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和“编槿而庐”的重大转变。“编槿而庐”成为新一代有巢氏的符号,标识薛家岗和凌家滩人即是新一代有巢氏。
人物传说
构木为巢
上古时代,人们住在洞穴或野外,与自然万物都友好相处。到了后来,人开始变得聪明狡诈。这样使得人开始与自然万物为敌,相互戒备伤害。这时,人口稀少,禽兽众多,人类的爪、牙、角、毒都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个圣人出现了,他教人民架木为巢屋,躲避风雨、寒冷,抵御伤害。人民纷相效仿,通过巢屋的保护,终于在自然界中又找到安身之地,解决了生存危机。百姓非常高兴,都纷纷推举这位圣人为王,被称为有巢氏。有巢氏还教会了人们吃鸟兽的肉,喝它们的血。此外,这些人白天拾橡果板栗,晚上栖息在树上,所以称他们为有巢氏的人民。
仁治天下
人们学会了这些之后,就开始有了争夺之心,所以就用树枝木棍打仗。有巢氏看到这样,又教会人们刻木结绳之法,还教会人们用兽皮、鸟羽做衣帽。此外,他还教会人们丧葬。有巢氏主张不滥杀,这让人们都归服,天下又重归仁政。这样有巢氏统治人类部族,共传承了一百多代。而这一百多代可能都继承了有巢氏的名号,都被称为有巢氏。
最终归宿
至帝尧时期,有巢氏部落出现了一位强大的部落酋长——巢父,连帝尧都想让位与他。在有巢氏统治时期末年,有大臣总揽大权,独断专行。最后一代有巢氏欲夺回他手中的权力,大臣怒而发动政变,有巢氏最终亡国。到夏朝时,夏朝的君王把自己的亲属封于巢地,建立巢国。至姬发灭商时,巢国被迫南迁至今巢湖市,被称为南巢。春秋时,最终被楚国所灭。
人物成就
巢居鼻祖
据史书记载,有巢氏教会了当时的人们在树上搭建像鸟巢一样的房屋。据后世的考古发现,中国原始人居住方式因地而异,巢居与穴居、庐居都是中国早期建筑的主要形式。故学者张汉军认为:有巢氏建造的木架构巢居是中国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建筑之一,他因此可称为中国首位建筑师。
食果为粮
据《庄子·盗》记载,有巢氏部落的人民“昼拾橡果,暮栖木上”,这说明有巢氏时代的人民已经开始以植物的果实作为粮食。
发明土葬
有巢氏“编槿而庐”的地面建筑,在薛家岗和凌家滩遗址的遗迹中,获得了证实。薛家岗遗址中发现的墓葬证实了有巢氏部落的人民已经开始土葬。
人物评价
学者宁业高、宁业龙认为:“‘有巢氏’是‘圣人’而不是‘神祗’,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第一圣祖。”
学者张汉军认为:“(有巢氏)因发明‘构木为巢’为民众推举为‘王’。室屋可避虫兽侵害,避风雨,为先民生息繁衍重要居所。故此,有巢氏由古迄今一直备受人民的敬奉,誉为华夏地面建筑‘始祖’。”
相关考证
有巢氏是华夏上古传说史源头先民,是华夏族的始祖。对于他们生活的主要地区,结合后世考古的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秦安大地湾遗址被认为是伏羲氏族的文化遗址,据《庄子·盗跖》《韩非子·五》《山海经》《补史记·三皇本纪》《帝王世纪》等古籍记载,伏羲与有巢氏、燧人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学者侯丕勋、刘再聪据此认为:有巢氏生活在距今78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他们活动的地区,大体在今陇山之西甘肃省的北起庄浪县、静宁县,中包秦安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天水市、秦州区,南至西和县与礼县等地。
(2)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个地域,迄今共计发现发掘了10余处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其中,十分著名的遗址有4处:位于和县的和县猿人遗址,距今约30万年;位于巢湖市的银山猿人遗址,距今约20万年;位于潜山县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距今约6—5千年;位于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千年。学者周怀宇、谷阳认为:这4个文化遗址的年代连贯,揭示了巢湖流域人类祖先历经30万年迈向文明社会的光辉进程。薛家岗和凌家滩遗址中的建筑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和“编槿而庐”的重大转变。“编槿而庐”成为新一代有巢氏的符号,标识薛家岗和凌家滩人即是新一代有巢氏。
(3)依据《庄子》《韩非子》等的说法,有巢氏为了避开群害才构木为巢的,巢居的情况可能也是这样,没有山洞的地方只能求助树木遮挡。最初是在大树之下,或者树洞里。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以上)中发现了干栏式建筑,学者张钦楠据此认为“至今我国西南傣族地区仍有此类竹干栏建筑。按照上古发展的时间推算,有巢氏发明巢屋(最早的单棵树)的时间当距今万年以上。”
人物纪念
巢父生态园
巢父文化生态园位于巢湖市域中轴点,坐落在居巢区坝镇夏店村巢山中。据巢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有洲介绍:“经过认真考证,巢湖市坝镇巢山一带,就是中华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及其子孙的生息地。”在当地巢父生态园的“栗园巢居”,还有人类从洞穴走到树上居住的“巢居”痕迹。
安徽名人馆
安徽名人馆2015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其中的“远古—先秦”展馆中,有“有巢氏”的展厅。“有巢氏”被誉为中华人文圣祖。
参考资料
韩非子·卷十九·五蠹.识典古籍.2024-04-03
每日咬文嚼字|祇·祗·衹·袛.学习强国.2024-08-26
庄子(南华真经)·卷九·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识典古籍.2024-04-03
博物志·卷九·杂说上.识典古籍.2024-04-08
寻根“有巢氏”.巢湖市人民政府.2024-04-07
管理处简介.安徽名人馆.2024-04-07
对话安徽名人 | 有巢氏.安徽名人馆.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