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或枢纽区,是一种由区域内核心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关的外围地区组成的地理概念。

概念介绍

结节区是一组尽管异质,但在功能上有着极强相关性的地区集合。它由若干个不同规模的异质节点构成,类似于生物细胞或原子。结节区通常包含一个核心和一个互补的外围地区,其中核心占据支配地位,通过多种途径吸引资源、商品、人口和交通流量。外围地区受到核心的影响、支配和控制,被视为区域的乡村部分。核心与外围地区相互补充,由内部传输系统连接,内部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构成了结节区域的存在基础,而功能的一体化则是其内部相互关联或利益一致的基础。

组成要素

结节区的空间结构包括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和表面五大基本要素。其中,节点即经济中心,如大城市、大企业,是结节区的核心。网络是节点间的联系载体和通道,如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运动是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流。等级体系反映区内经济活动规模的差异,如城镇等级体系。结节区的规模及其边界取决于支配性节点的经济强度和节点与外围地区的功能联系紧密程度。

流量密度

结节区的规模和边界可通过节点的经济强度和节点与外围地区功能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这种联系表现为流量现象,最大流量往往来自或指向支配性节点。节点周围存在影响圈或空间场,随着离控制中心距离的增加,流量密度会下降。当流量密度降至临界水平以下时,便确定了空间场的最远边界。引力模型可用于确定结节区的边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