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一士(1927年-2016年12月21日)是一位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专攻广义相对论、规范场和粒子理论。他出生于北京,祖籍四川武胜。1951年,他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并于1956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副博士学位。自1958年起,他一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工作,并于1959年开始指导研究生。1979年,中国建立学位制后,他成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曾担任兰州大学物理系主任、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以及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和国际霍普金斯粒子理论现代问题讨论常任组织委员。段一士于2016年12月21日在兰州去世,享年90岁。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拓扑流理论和规范势可分解及其内部结构理论的提出。
人物生平
段一士是我国首批留学苏联的研究生,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后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教授做助教很长时间,先后接待过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引力规范理论中任意自旋场的广义协变狄拉克方程;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新的广义协变能量动量守恒定律,克服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准伽利略坐标系的缺陷;与学生葛墨林在国际上最早提出规范场理论中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结构的新观点,得到了SU(2)规范场论中N个运动磁单极的拓扑流理论;后又与学生张胜利将拓扑流理论应用于固体缺陷,建立了位错和旋错的规范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直接统一了固体缺陷的几何与拓扑,在国际上得到了该领域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
1956年至1957年,段一士在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
他在磁单极方面的研究,1976年被杨振宁教授评价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美妙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规范场理论中的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额外维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等领域,在国际上被誉为“段学派”。
1980年以来曾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意大利、苏联、瑞典、匈牙利等国参加国际会议或讲学,由于出色的科学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主要成就
段一士先生从事广义相对论和规范场、粒子理论方面的研究。
1979年提出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结构的思想,提出广义相对论中新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与人合作的“经典规范场理论研究”取得成果。“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撰有论文《SU(2)规范理论和N个磁单极运动体系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任意自旋场的广义协变方程》。
学术谱系
研究生:葛墨林,中国科学院院士。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睿智儒雅的“科学顽童”.新华网.2023-12-25
【104周年校庆特稿之一】朴实 奋斗 感恩 知足 ——我校校友葛墨林院士采访录.兰州大学新闻网.2021-05-12
突破 | 兰州大学首获这一大奖.今日头条.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