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竹叶柴胡(学名:Bupleurum marginatum var. stenophyllum (H. Wolff) R. H. Shan \u0026 Yin Li)是伞形科柴胡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根木质化,直根发达,外皮深红褐色,纺锤形,有细纵皱纹及稀疏的小横突起,长10-15厘米,直径5-8毫米,根的顶端常有一段红棕色的地下茎,木质化,长2-10厘米,有时扭曲缩短与根较难区分。茎高50-120厘米,绿色,硬挺,基部常木质化,带紫棕色,茎上有淡绿色的粗条纹,实心。叶鲜绿色,背面绿白色,革质或近革质,叶缘软骨质,较窄,白色,下部叶与中部叶同形,长披针形或线形,叶狭长,长3-10厘米,宽3-6毫米,顶端急尖或渐尖,有硬尖头,长达1毫米,基生叶紧密排成2列,脉9-13,向叶背显著突出,淡绿白色,茎上部叶同形,但逐渐缩小,7-15脉。
复伞形花序少,顶生花序往往短于侧生花序;直径1.5-4厘米;伞辐3-4(7),不等长,长1-3厘米;总苞片2-5,很小,不等大,披针形或小如鳞片,长1-4毫米,宽0.2-1毫米,1-5脉;小伞形花序直径4-9毫米;小总苞片5,披针形,长过花梗,顶端渐尖,有小突尖头,基部不收缩,1-3脉,有自色膜质边缘,小伞形花序有花(6)8-10(12),直径1.2-1.6毫米;花瓣浅黄色,顶端反折处较平而不凸起,小舌片较大,方形;花柄短,较粗,花柱基厚盘状,宽于子房。果长圆形,长3.5-4.5毫米,宽1.8-2.2毫米,棕褐色,棱狭翼状,每棱槽中油管3,合生面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部及西南等地区;在西藏自治区分布于普兰、吉隆县、聂拉木县、日喀则市、仁布、曲水县、拉萨市、林周县、措美县、米林县、林芝市、波密、察雅、洛隆县、芒康县、贡觉县、八宿县等县境内。
生长环境
窄竹叶柴胡生长于海拔2700-4000米的高山地区林下、山坡、溪边或路旁。窄竹叶柴胡在中国西藏东南部适应性较强,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喜温暖,耐干旱,较耐寒冷。在气温-20℃时可自然越冬。一般疏林山坡、撩荒地、田边地头均能生长,但以向阳、肥沃疏松、缓坡、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地势低洼积水处不宜生长。
人工繁殖
窄竹叶通常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种子发芽率约为60%左右,温度在15-20℃,湿度约60%,播后7-10天即可出苗。
直播:于冬季结冻前(中国西藏需在保护地进行)或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在拢上开沟条播,按15-20厘米的行距开沟,沟探1.5-2厘米,将层积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厘米,稍镇压后盖上草帘浇透水保湿。每亩播种量1-1.5千克。一般当年秋季播种比翌年春季播种出苗要整齐。
育苗:选择向阳背风地作育苗。在4月中、下旬播种。常采用撒播,也可条播,行间距10厘米,开1.5-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盖严。稍加镇压,盖草帘浇水保湿。撒播可事先将育苗畦浇透水,种子经层积处理后浸至35℃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晾干播种。覆土1-2厘米,上盖草帘保湿,可提高发芽率,早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宜选择砂攘土或腐殖质土的山坡,或疏松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砂质壤土地种植。西藏藏东南大部分山地均可适宜窄竹叶柴胡的种植。播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地施有机肥料2500-3000千克,深翻25-30厘米,整平粑细,捡净石块或杂草,作畦或秋天起待播。畦宽1.2米,高1.5米,长10-20米,起垅宽60厘米为佳。
移栽定值
当窄竹叶柴胡苗高5-6厘米时可以挖取带土幼苗,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5-10厘米定植于大田里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做好保保苗工作是高产的关键在中国西藏多采用冬季保护地育苗,春季大田移栽为好。
田间管理
松土除草:窄竹叶柴胡出苗后或移栽后要经常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除草主要是控制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和养分,育苗地或大田至少要进行3次除草,保持田面清洁无杂草。
间苗、定苗:当窄竹叶柴胡苗生长至5-6厘米高时进行间苗,间苗时尽量留壮苗,将多余的苗拔掉。待苗长高至10厘米以上,综合松土除草,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
追肥:结合松土除草,定苗后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铵5-8千克。注意在施肥时切忌施到苗上和碰伤茎秆,以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灌排水:出苗前或移栽后要经常浇水保湿,如遇阴雨季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无论直播或育苗移栽的窄竹叶柴胡,第一年只生长基生叶,基生叶为两侧排列;第二年便开始抽苔开花,若继续扩大种植要注意留种,不留种地块应及时摘苔,集中养分,捉进根系生长。
危害与防治
病害:常见病害有锈病、斑枯病。锈病病原为真菌类的一种担子菌门,为害茎和叶,在叶背和叶基形成锈黄色夏孢子堆,破裂后有黄色粉末随风飞扬。被害部位造成穿孔,茎叶早枯,此病多发生在开花时期(6月份).斑枯病病原为真菌中类的一种半知菌,为害叶部,形成3-5毫米直径圆形暗褐色病斑,中央呈灰色后期病斑汇集,叶片枯萎。防治方法:①保持田间清洁除去病株:在松土时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发病后的残株,集中起来晒干烧掉清除病原。②药物防治:锈病在开花前喷酒敌锈钠300倍液,每间隔7天喷酒1次,连续数次。斑枯病在发病前用1:1:120波尔多液喷酒;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天喷酒1次,连续数次。
虫害:常见害虫有黄风蝶、赤条象。黄风蝶属鳞翅目风蝶科昆虫,6-9份月发生,幼虫危害叶、花蕾,严重时仅剩花梗。赤条蝽象属半翅目蝽科昆虫,6-7份月发生危害。成虫或若虫吸取茎叶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防治方法:①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②药物防治: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