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汉代墓葬有崖墓、砖室墓。汉棺多出自崖墓。县境内有崖墓上千座,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的二级台地中。现已发现有10个墓穴以上的崖墓群10余处,其中福宝高村的崖墓群最为壮观。其葬具有木棺、陶棺、石函、石棺四种。木棺易朽、陶棺易碎、石函较少、惟石棺质坚耐腐,遗存较多。1984年7月,在城区出土收藏第一具汉棺至今,已发现和出土50多具。与此同时,还从这些汉墓葬中出土了对吻俑、摇钱树座、铜镜、画像砖等一批珍贵文物。
简介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城内。合江县历史悠久,是长江上游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建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命唐蒙为中郎将,率“将千人,食众万余人”从这里出发至夜郎,说服首领多同归顺汉王朝,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唐蒙通夜郎”。两汉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学发达,交通便捷,中原思想文化必然影响这一地区,生时孝养,死后厚葬习俗自然形成。地方官吏、封建庄园主、富商大贾,乃至一般中层富庶人家,竟相营建崖墓,竭力装饰死后葬身的葬具,使石棺雕刻进入全盛时期。因此,合江县便成为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棺的主要地区之一。合江汉代墓葬有崖墓、砖室墓、其葬具有木棺、陶棺、石棺、石函四种。惟石棺质坚耐腐,遗存较多,从墓葬出土了一批国家珍贵文物。近十多年来,汉代画像石棺已发现和出土近100余具,发现崖墓1000多处,宋代画像石刻运回收藏80多方,这在美术考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沿革
1999年12月9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首次披露了合江汉棺的发掘和保护,使全国观众眼前一亮。
2000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追踪报道。两次荣登中央台,合江汉棺一夜成名。
2001年7月,四川省省内的一家知名媒体,载文反映这样的尴尬《合江汉棺,好想有个家》。
2002年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成立,2004年3月试行开放,2005年1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此,汉棺拥有了一个家。这座全国第一个以汉代画像石棺为主题的博物馆内,收藏着33副汉代画像石棺,有《车马出行图》、《龙虎戏壁图》、《对吻俑》、《碓房裸交图》等多件文物。
2008年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这标志着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合江汉棺,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浩瀚殿堂。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先后多次走进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地理中国》的镜头,被《中国国家地理》推出《汉代金棺聚合江》专题介绍。2012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福宝岩居探秘》再次聚焦合江县汉棺。一瞬间,英国、美国等五大洲学者、旅行家纷至沓来,掀起一个汉棺热。
2010年,合江县清代考棚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文物
该馆分为汉代画像石棺陈列室、宋代石刻陈列室以及精品陈列室,分别展示了精品汉棺、宋代石刻、汉代秘戏陶俑、抚琴俑、摇钱树座等文物。博物馆藏品共有4746件,其中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29件,三级文物97件。镇馆之宝有汉代画像石棺、宋代石刻、对吻俑、碓房裸交陶俑、摇钱树座等等。内设汉代汉画像石棺陈列室、宋代石刻陈列室、杂项精品文物展室及考棚原室。陈列展出多为国家珍贵文物,并长期对外开放。
截止2019年,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藏品数量为(839件套)、珍贵文物(262件套)。
汉代画像石棺陈列室
汉代画像石棺陈列室展出精品珍贵文物汉棺8具。均为长方匣形,长约2.3米,宽约0.7米,高约0.8米,重约1.5吨。用整石凿成,由棺盖和棺体组成。石棺的前后左右及部份棺盖上,均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雕刻精湛的画像。一是有神话传说:《双阙图》、王母娘娘及神灵异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二是始祖神话:《伏羲女娲图》;三是神仙神话:西王母与东王公、羲和与常羲等;四是民间神话:《董永侍父》;五是动物神话蟾蜍、玉兔、九尾狐、仙鹿、三尾鱼等;六是植物神话:野生黑芝等。
宋代石刻陈列室
宋代石刻陈列室展出珍贵文物61件:宋代石刻主要出自汉代石室墓。雕刻图案大至分为五大类:1、武士金刚力士类:手持兵器,脚踩祥云等图案;2、神灵异哺乳纲:青龙、白虎;3、花卉类:荷花、牡丹、荔枝等;4、社会生活类:妇女启门图、侍男、侍女等;5、贵族类:有男女,穿袍戴冠等。体现了较高的石刻艺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宋代石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取得成效
门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开放以来,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学生、军人、群团组织及新闻媒体、中外游客等十多万人次,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联播》、《走遍中国》、《地理中国》》等栏目及省、市、县电视台、各级报刊均有报道,各类研究成果作品近百件。
另有不定期展览,展览源多来至于外界,计有海洋生物展;野外动物科展;科普教育展;文物图片展;汉画拓片展;奇石展、佩兰展、书画展、奇石展、古玩交易、合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文物鉴定活动、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等多形式、多内容展出。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报道、组织学校学生参观、接待旅游团队、下乡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始终坚持开展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强化“博物馆+”的功能,积极宣传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努力使博物馆成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社会科学宣传的重要阵地。
仅存两院之一
合江试院(俗称考棚)位于县城西门,占地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是一座颇具川南特色的古代建筑物。试院也称考棚,它是清代科举考试县试(即初试)的专用考场,是科举考试制度的产物。合江试院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2年)。该院坐东北,向西南,四合院布局。在纵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过亭、仪门、过廊、孔圣堂,纵轴线两侧为东西文场。该院虽饱经沧桑,至今保存仍较为完整,为四川省仅存的两个试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建筑和文物价值。
据史料记载,合江县的县试在二月举行,由知县任考官,试场就在试院。县试共考5场,每场考试时间1天,每场试毕发案(放榜),录取名额逐次递减。试卷由知县评阅,但知县多委派外籍幕友阅卷。第五场试毕录取的考生,由县署造册送本县教谕并申报泸州市知州,参加州试。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