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川之战是十六国中期前秦统一北方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战。370年,前秦天王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杨安、邓羌为将,率兵六万东进伐前燕,一路告捷,先后攻克了壶关县(今山西省境内)、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前燕慕容评率三十万大军屯于潞川(今山西东南部浊漳河),双方于潞川展开决战,秦军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俘斩燕军十五万。慕容评单骑逃回,前秦军乘势追击,吞灭前燕。
战争背景
慕容俊死后,其子慕容暐继任。由慕容恪、慕容评与辅义将军阳骛辅政。
燕文明王慕容皝的几个儿子慕容、慕容恪、慕容垂,均是十六国时期罕见的军事天才,所以慕容儁死后的前燕依然还能保持着军事上的强势,不仅收复了晋朝刚刚拿下的洛阳市,一度还打到了襄阳市。
但好景不长,慕容恪不久于366年去世,死前嘱咐慕容暐将军国大事委付于同样文武双全的慕容垂。但慕容暐却忌惮慕容垂,将大权交由慕容评掌握。慕容评千方百计陷害慕容垂,无奈之下的慕容垂投奔前秦。
慕容恪已死,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王猛再没有什么可顾忌的,灭燕大计提上了议事日程。
导火索
369年,前秦以前燕未如约割让虎牢以西之地为由(见枋头之战),令王猛与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剌史邓羌率三万军进攻洛阳市,大败燕将慕容臧,攻占了洛阳。
战役过程
太和五年(370)六月。苻坚找了一个借口,以燕背割地之约,派辅国将军王猛率十将、步骑六万伐燕。临行前,苻坚亲送王猛于上,嘱托他说:“我委你以关东重任,你可从壶关县、上党,出潞川,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燕都,我随后亲督粮草,水陆并进,请你不要有所后顾。”王猛笑道:“我此去荡平残胡,如秋风扫落叶,君王只须多盖些房子,以备安排俘虏吧!”
370年七月初,王猛攻克壶关(今长治市区——带),活捉上党郡知府南安王慕容越,上党郡县全部归降,前燕大震。燕主慕容暐 急派太傅慕容评集结30万精兵以拒秦。不久,王猛军又攻占太原市(今太原),擒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而这个时候的慕容评率30万大军驻扎在潞川 (今黎城、潞城区之间浊漳河东岸),眼看着王猛的6万兵力克壶关县、占晋阳,却不敢前去迎战,只是想利用潞川漳河之险以为防守。
十月初十,王猛率主力进向潞川,与慕容评隔河对峙。慕容评以王猛孤军深入,想以静制动,待王猛粮草不济时不战而退。但慕容评生性贪婪,大敌当前,不思杀敌,竟固山封泉,把泉水和柴薪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士兵烧柴喝水都要收费,慕容评由此而骤富,积帛如丘,但燕军却怨气冲天,军心焕散。王猛闻之,指着河对面那连营的燕军说:“后燕兵多粮足,但遇上了这么一位糊涂将军,兵再多有什么用?”于是派出五千兵趁夜摸到慕容评的营后,一把火将燕军的粮草重烧了个精光,大火映红半边天。
远在邺城遗址的慕容暐大惧,派人痛责慕容评,并迫其将钱帛散与军士,催之速战。慕容评无奈之下,只好向王猛下了战书。王猛知燕兵已无斗志,于十月二十三日举行誓师大会,破釜弃粮,大呼竞进,战至日中,燕兵大败,俘斩5万余人,乘胜追击,所杀及降者又10万余人。前燕全军皆溃,慕容评单骑走还邺城。
潞川一战,决定了前燕灭亡的命运,在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前燕便在前秦的猛烈攻击下而寿终正寝。王猛帮助苻坚灭了16国中的第4个国家----前燕,查收燕国户籍帐册,得到157郡,1579县,共计人口998万。苻坚把燕国皇室宗亲,文武百官,贵胄富族共4万余户50多万人悉数迁到都城长安。
战场怀古
2002年,马书歧随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防时空》节目组来到潞城区与黎城交界处的石梁桥下,追寻潞川之战的遗址。站在浊漳河畔,望着巍巍雄山,汤汤长河,眼前虽是一片空阔,但耳边犹在回荡着当年战旗猎猎和人嘶马喊声,心中总也抹不去那一丝不平。纵观当时的形势,前燕是本不应该灭亡的。前后燕大、人众、兵强、地险,并没有必亡之基因,所惜者是燕主幼弱,慕容评无能,且又贪,虽有慕容垂之能人而不能用,虽有上党之天险而不能守,至使一个强大的燕国,亡于倾刻之间,正所谓庸人误国。特定的地理,特定的环境,决定了潞川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潞川之后的“淝水之战”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四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苻坚经过潞川之战而灭了前燕,统一了北方,但却在10多年后的淝水之战中,以绝对的优势而输了个一塌胡涂,于是,曾投奔于他的慕容垂趁势而起,复燕于邺,史称后燕。慕容垂的同族慕容永另起一支从长安迁徙上党郡,定都长子,史称西燕。8年后,两燕再一次在潞川这块昔日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血战,浊漳河因此而更加浑浊,血雨腥风裹胁着无数生命陪葬了西燕的灭亡,潞川也因此而被历史再一次涂上了一层沉重的冷色。
千余年过去了,如今的潞川不再是当初的潞川,春风浩荡,绿亩万倾,但偶然从沃土中翻出的一块箭镞、一段残弓,仍然隐隐地含着一种历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