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志明

潘志明

潘志明,男,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主要教授课程包括英语诗歌、华裔美国文学、文学概论、英美小说选读、叙事文写作、议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研究方向涉及美国小说、亚裔美国文学。

人物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扬州师范学院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6年8月-2004年8月,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教师;

1991年9月-1994年4月,南京大学读研;

1996年11月-2004年8月,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副主任;

2000年--淮阴师范学院外文系副教授;

2001年10月--2004年8月,淮阴师范学院华裔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9月-2007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读博;

2007年7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留校,英语学院教师;

200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201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3年1月--7月美国新英格兰大学

个人作品

再析《我弥留之际》中的本德仑一家(第二作者),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

含混:《红字》的内在叙事策略,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

罗曼司:《红字》的外在叙事策略,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比约德与《灵魂骑士》,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2月12日。

唐敖的子孙们——试论《中国佬》华裔男性的属性建构与语言传统,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3期。

言说人生: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行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高师基础英语课程的改革思路,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教育专辑。

从《关》的两种英译看翻译的创造性原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诗经》翻译中的考证行为和阅读行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浅谈庞译《诗经》的本、喻体关系的审美特征,淮阴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

忠实标准与创造性,南京高师学报,1997年第5期。

作者之死与批评的兴起,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金斯顿小说《孙行者》中阉割的双重批评功能,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作为策略的罗曼司——温妮弗蕾德·伊顿小说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遗传变异·性别——朱厄特小说中的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外国文学》2013年第3期。

“跨国主义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我见”,《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第4期。

维拉·凯瑟《尖枞树之乡》评价之流变考”,《国外文学》2011年第2期。

“Edith Eaton.”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3 vols. Ed. Guiyou Huang.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9. 239-44.

“Winnifred Eaton.”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3 vols. Ed. Guiyou Huang.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9. 245-55.

“‘渡名’之辨——关于温妮弗蕾德·伊顿的署名”,《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

英语学习详解词典(大学版) (参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奥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灵魂骑士》,武汉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出版图书《作为策略的罗曼司》是200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科研项目

2010年,潘志明教授主持了教育部一般项目《进化论对二十世纪之交美国女性小说的影响研究》。

应邀讲座

2011年12月26日在扬州大学进行的“《简爱》中的傲慢与偏见”讲座;

2013年11月4日在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的“伊迪丝·华顿非暴力文本策略”讲座;

2013年10月30日进行的“《简爱》阶级、性别、种族背后的殖民经济”讲座。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教育部网站.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