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之
陈普之(1911—1950年),原名陈建通,又名兰伽,澄海东里人,被誉为“30年代中国版画界晨星”。
人物经历
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参加中国美术家联盟,1932年底与张望、陈葆真、金逢孙等发起组织“M·K木刻研究会”,由当时的版画家陈烟桥送作品请鲁迅先生指导,鲁迅把他的《船夫》、《黄包车夫》两件选入我国第一部木刻选集《木刻纪程》。1934年4月,“M·K木刻研究会”被迫解散,陈普之返惠来县中学执教,不久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并在《椰风月刊》、《晨星》、《文艺周刊》发表文艺评论和木刻作品。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新加坡任《新民主日报》编辑。现存于日本和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陈普之作品,虽仅十多幅,却能鲜明地反映他的艺术观和政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