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墓葬山顶部及西南坡,墓穴为竖穴土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外,一般均无葬具,葬式全部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墓室方向大致在90o至110o。
古墓简介
按规模分两类墓葬,第一类规模化,分布于山顶墓室一般长4m、宽3m,深2m,随葬品数量、种类较多,其中出土“牛虎铜案”的24号坑就属此类;第二类规模较小,分布于西南坡,墓室一般长2m,、宽1m多、深1m左右。
历史沿革
1966年,早街生产队农民在李家山坡上修梯田,一部分李家山墓葬遭到破坏。
1972年1月,李家山古墓群开始第一次发掘。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
1994年,李家山古墓群发掘M85。
1997年,李家山古墓群抢救清理M86。
文物遗存
综述
第二次发掘的二十七座墓中,共出土随葬器物一千三百多件(数以万计的玉石玛瑙等质料的小饰品以及大量海贝未计入)。按其质地可分为铜、铁、玉、石、玛瑙,以及少量的漆器、陶器和铅、竹、木器,等等。漆、竹、木器大多已残破、腐朽,其它各类保存尚好。青铜器数量最多,达一千余件,占全部随葬器物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西汉初期黑格尔Ⅰ型铜鼓
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西汉初期黑格尔Ⅰ型铜鼓一共有8面,分别出土于M17、M23、M24三座墓葬。在形制方面,此8面铜鼓鼓身高20.9~33厘米,面径25~39.8厘米,胸径29~47.8厘米,腰径22~38.3厘米,足径33~50厘米;8面铜鼓的胸部最大径均大于面径,胸腰、腰足间有一折棱分开,胸腰间均有扁耳两对,饰有辫纹或绳纹,鼓身均有两道合范线。
遗址
在纹饰方面,鼓面上的纹饰主要以弦分为四到七晕。第一晕均为太阳纹,芒数有十二芒、十芒或八芒,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8面铜鼓中有4面铜鼓鼓面的中央残破无法辨识太阳纹芒数,但可以肯定纹饰类型是太阳纹。除了M17∶30鼓以及M24∶42b鼓以外,其余鼓的鼓面主纹均为翔鹭纹,并且均位于鼓面第二晕。除了中心的太阳纹及主纹翔鹭纹外,其余的几晕纹饰均为锯齿纹、点纹、同心圆纹所形成的纹带,它们交错排列填满鼓面的其余部分。鼓胸上部、鼓腰下部与鼓面的纹饰布局类似,都是以弦分晕,晕中饰纹带,纹带类型与鼓面纹带相同,有锯齿纹、同心圆纹、点纹,唯一不同的是M24∶42a鼓鼓身没有同心圆纹、二十勾连圆纹。M17∶30鼓及M24∶42a鼓的鼓胸中下部饰有划船纹,其余鼓鼓胸中下部与上部情况相同,依旧饰有纹带。鼓腰上部均被纹带纵分为八格,在这8面铜鼓中,格间纹饰有羽人、立牛、飞鸟等,但是大部分格间无纹饰。足部纹饰方面,8面铜鼓的足部均素面无纹。
玉、石器
李家山古墓群中有玉、石器质地繁杂,大致可分为玉、石、玛瑙、绿松石、琥珀、水晶、琉璃等。
遗物
1,玉器大多呈米黄色和白色,硬度低,质疏松。部分呈浅绿色和苍绿色,半透明。不少器物二者相间,有的内绿外白。器形为装饰品和“珠襦”饰品,有镯、玦、牙形饰、管、珠、坠、杆、扣、纺轮、标首、玩、璐、鞣、策等。⒉,玛瑙器质地坚硬,半透明。色彩艳丽,有白、浅灰、红、橙红、栗色等。部分夹有不同颜色的天然条、带纹,十分绚丽。器形有圆扣和各式填、管、珠等。均有穿孔以穿系。3,绿松石器石质差,呈草绿、浅绿、蓝绿等色,沁后多残破不堪。加工制作较粗糙,器形不规整,表面打磨也不甚光滑,数量多,是缝缀'珠襦'的大宗。器形都较小,有扣、珠等。扣依石材的自然形状制成圆和椭圆形,石质稍好的略加琢磨,呈兽面、鸟、甲虫等形。
金银器
李家山古墓群中有铸制或用很薄的金、银片锻制。大致可分为兵器饰品、佩戴饰品、“珠襦”饰品等。
1,兵器的装饰部分器形有鞘饰、镖、茎首、鞢、盾饰等。鞘饰有剑鞘饰和刀、削鞘饰,多锻压凸起的纹饰。M85:82-2,压花牛头纹剑鞘饰,整体锻压后剪成三段,可依鞘长短,调节装配,上段为牛头、穗状纹等图案,中段再剪作三节,每节压“城堞”纹,下段为圆圈、连续回旋纹等。总长47.6厘米,重174.6克。2,佩戴饰品器形有簪、发针、钏、戒指、腰带饰、圆形片饰、心形片饰、鼓形饰、葫芦形饰、圆片挂饰、长方形片饰、卷边长方形饰、泡钉和泡等。M69:102,6件金钏和1件玉镯重叠成圆筒状,金钏环面折出突脊。直径7.3~8.1厘米,重198.8克。M68:35-1,为腰带饰,长条形,边沿有小孔以缝缀于革带上,两端有方孔以扣入扣饰。长107.5厘米,重276.5克。3,“珠襦”饰品器形有珠、联珠条形饰、神兽片饰、花形饰、云形饰等。是缝缀在“珠襦”上的金银饰品。珠的形状有枣核形、球形、灯笼形、管状、环状和极小的细珠。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线
北京市——G4——京昆高速公路——银川-昆明高速公路——李家山古墓群
上海市——上海-重庆高速公路——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李家山古墓群
郑州市——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兰南高速公路——张花高速——李家山古墓群
文物挖掘
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省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此外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挖掘分三次,1972年由云南博物馆与江川区文化馆共同对李家山进行发掘,清理27座墓葬,出土1300件文物,“牛虎铜案”便是从此次挖掘的24号墓穴中出土;1992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江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发掘,清理58座墓葬,出土2200件文物。1994年中日合作发掘一座墓葬。李家山是星云湖畔多雨山的支脉,呈东西走向,基岩为矿岩。李家山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虎铜案”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1992年第二次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大部分文物收于江川区李家山青铜博物馆中。
参考资料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人民网.2024-09-24
李家山古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已经完成.今日头条.2024-09-24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 时政 - 玉溪网.玉溪网.2024-09-24
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8月12日至15日举办 - 时政 - 玉溪网.玉溪网.2024-09-24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 人文 - 玉溪网.玉溪网.2024-09-24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 要闻 - 玉溪网.玉溪网.2024-09-24
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8月12日至15日举办 - 时政 - 玉溪网.玉溪网.2024-09-24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今日头条.2024-09-24
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今日头条.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