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兜兰(学名:Paphiopedilum henryanum)是兰科兜兰属下的一种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中国西南至华南地区也有分布。叶基生,带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子房顶端常收狭成喙状。花大而艳丽,有种种色泽,中萼直立,花粉粉质或带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头肥厚,下弯,柱头面有乳突,果实为蒴果。花期在7-8月,观赏价值高。
形态特征
亨利兜兰为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二列,通常3枚;叶片狭长圆形,长12-17厘米,宽1.2-1.7厘米,先端钝,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时在基部有淡紫色晕,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花葶直立,长16-22厘米,绿色,密生褐色或紫褐色毛,顶端生1花;花苞片近椭圆形,绿色,围抱子房,长2-2.6厘米,宽6-12毫米,先端钝,背面被栗色微柔毛,尤以近基部及中脉上为多;花梗和子房长3-4厘米,密被紫褐色短柔毛;花直径约6厘米;中萼片奶油黄色或近绿色,有许多不规则的紫褐色粗斑点,合萼片色泽相近但无斑点或具少数斑点,花瓣玫瑰红色,基部有紫褐色粗斑点,唇瓣亦玫瑰红色并略有黄白色晕与边缘;中萼片近圆形或扁圆形,长3-3.4厘米,宽3-3.8厘米,先端钝或略具短尖,上半部边缘略波状,背面被微柔毛;合萼片较狭窄,长2.7-3.5厘米,宽1.4-1.6厘米,背面亦被微柔毛;花瓣狭倒卵状椭圆形至近长圆形,长3.2-3.6厘米,宽1.4-1.6厘米,边缘多少波状,先端有不甚明显的3小齿,内表面基部偶见疏柔毛,边缘有缘毛;唇瓣倒盔状,基部具宽阔的、长约1.5厘米的柄;囊近宽椭圆形,长2.3-2.5厘米,宽约2.5厘米,囊口极宽阔,两侧各具1个直立的耳,两耳前方边缘不内折,囊底有毛;退化雄蕊倒心形至宽倒卵形,长6-7毫米,宽7-8毫米,基部有耳,上面中央具1枚齿状突起。花期7-8月。
生长环境
亨利兜兰生于林缘草坡上,海拔不详。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
产云南省东南部(麻栗坡县、马关县)。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为栽培植物,据云采自中越边界。
栽培技术
培养土
兜兰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此外,为预防根部缺氧,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
浇水
应用软水(最好是雨水)浇花,但盆内不可积水.否则细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否则叶片易腐烂。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湿度。
施肥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506-87-6石灰,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
保护
亨利兜兰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
主要价值
亨利兜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花形大、着花多的植株适合室内培植。花期长达70余天,容易管护,在12到30摄氏度范围能生长,室温23度环境下能正常开花,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
植物文化
亨利兜兰包含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与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有关。传说中,维纳斯的拖鞋留在了兰花的花瓣上,变成了拖鞋兰。动人的传说让奇巧趣致的兜兰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