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二号弹道导弹(DF-2、北约代号:CSS-1)是由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研制的单级液体推进剂公路机动中程弹道导弹(MRBM)。该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术导弹,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弹头的弹道导弹。东风二号弹道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最大射程1300千米、1500千米。弹头为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1960年3月7日,国防部五院正式决定进行中近程导弹的研制,命名为东风二号弹道导弹。1960年8月,确定了东风二号弹道导弹设计在P-2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导弹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发射几秒钟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不久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失控,69秒后,导弹毁于发射台前68米处。1962年5月至6月,五院召开了9次故障分析会议,提出了动力装置的可靠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弹体的强度及增加安全自毁装置等在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了总体改进方案。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二号弹道导弹进行试射,获得成功。7月至10月,又发射成功了7枚。

1964年12月,中国东风二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国家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的鉴定,投入批量生产,正式装备部队。截至2017年“东风二号”导弹已全部退役。东风二号弹道导弹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事业终于从仿制走向了独立研制。东风二号弹道导弹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1956年制定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关于导弹的研制任务已经提前完成。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发展核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同年10月,钱学森从美国归来,彭德怀在会见他时,讨论了研制近程导弹等问题。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发展导弹的决定,并确定由航委负责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负责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任务。同年7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成立导弹管理局(国防部第五局)。10月8日,五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五院下达仿制苏联提供的 “P-2”近程地地导弹任务,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前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完成,因此代号为“1059”。在开展1059导弹仿制时,聂荣臻元帅指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要突破仿制到独立设计这一关,并迅速地发展提高,建立中国自己的高水平的导弹技术体系。1960年,中国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自行设计阶段。结合中国国情,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以“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作为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个型号。

研制过程

1960年3月,国防部五院下达了“东风二号”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1960年8月,确定了东风二号设计在P-2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主要改进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液态氧箱改为单层结构,尾段由收敛锥形改成圆柱形的铝合金结构。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在西北试验基地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发射几秒钟后,导弹出现了较大的摆动和滚动,不久发动机起火,21秒时导弹失控;69秒后,导弹毁于发射台前68米处。

1962年5月至6月,召开了9次故障分析会议,最终从两个方面找到了试验失败的原因:一是在导弹总体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细长弹体在飞行中的弹性问题,弹体在飞行中的弹性振动与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发生耦合,导致导弹飞行失稳;二是弹体与发动机的结构强度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弹体与发动机结构损坏而起火。根据产生故障的原因,制订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动力装置的可靠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弹体的强度及增加安全自毁装置等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了在总体方面的改进,即:将仪器舱移到酒精箱与液态氧箱之间;液氧箱改用强度更高的材料;动力装置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发动机推力定为40.5吨,射程为960千米。

一年后,在测试发动机的二号台不远处建成了能承担“东风二号”全弹试验的四号试车台。“东风二号”导弹在四号台圆满完成了中程、全程、额定推力和大推力等全弹试车,经受了飞行试验前最严格、最全面的考验。1964年6月,经过改进的东风二号弹道导弹再次运抵东风发射场。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二号弹道导弹进行试飞,精确命中553公里外的目标,获得成功。7月至10月,共发射成功了7枚。

1964年秋,周恩来总理在向五院提出:要提高“东风二号”的射程,使它成为一个有实战价值的武器。改进后的“东风二号”称“东风二号甲(又称为东风-2A)”,制导体制改为全惯性制导体制等,导弹射程增大了20%。1965年11月13日,试射东风二号甲成功,之后进行了10余次的飞行试验,均获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东风二号甲与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至此,中国不仅掌握了导弹核弹,而且走完了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的全过程,闯出了自行研制地地战略导弹的路子,基本具备了开展中程、中远程液体地地战略导弹研制工作的条件。

技术特点

基本设计

东风二号弹道导弹设计在P-2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主要改进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液氧箱改为单层结构,尾段由收敛锥形改成圆柱形的铝合金结构。该型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动力系统为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千米、1500千米。弹头为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东风-1弹道导弹相比,东风二号弹道导弹增加了推进剂容量;为了减轻重量,液氧贮箱改为单层结构,尾段也由钢制的锥形大尾翼改为铝合金小尾翼;发动机推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射程比东风一号提高一倍。

技术参数

改进型号

东风二号甲

改进后的“东风二号”称“东风二号甲”,制导体制改为全惯性制导体制等,导弹射程增大了20%。从1965年11月起,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连续多次进行飞行试验,均获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东风二号甲”导弹,运载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2009年4月2日东风二号甲导弹捐赠给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服役情况

1964年12月,中国东风二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国家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的鉴定,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正式装备了部队。中国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东风二号导弹武器系统正式装备部队,不仅开创了世界导弹核弹在国家本土进行联合试验的先河,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而且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核大国

1966年10月,东风二号弹道导弹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参考资料

东风系列导弹.科普中国网.2024-04-17

中国DF-2(CSS-1)中程弹道导弹.环球防务.2024-04-17

CCTV.com.央视网.2024-02-21

百年瞬间丨“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共产党员网.2024-04-17

中国造“东风2号”地地导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24-04-17

建军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及发展.中国政府网.2024-04-17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4-04-17

东风二号导弹和东风一号导弹有何联系?东风二号导弹首次发射失败后又发生了什么.......澎湃新闻.2024-02-21

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研制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4-04-17

导弹首飞坠毁,但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成功干出来.腾讯网.2024-04-17

东风系列导弹创造奇迹背后的感人故事,聂帅:技术上的事钱学森说了算!.腾讯网.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