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全本史记》中。是《史记》的第二十一卷,“十表”中的第九篇。

该表记录了自元光五年到元鼎元年各诸侯王之子封侯的情况。王子封侯是推恩令的结果,是削弱诸侯王的手段。共有一百六十二名王子封侯,其中五十六名在元鼎五年坐酬金失爵,三十二人以绝嗣和其他罪过国除,至太初年间,只余七十四名,不足半数。

序文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续上表·】

表中标注:

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掠杀人,弃市’。”

②《史记索隐》曰:《表》在豫章。

③《索隐》曰:《表》在会稽郡

④《集解》徐广曰:“一作‘容陵’。”

⑤《索隐》曰:《表》在沛。

⑥《集解》徐广曰:“择”,一作‘将’。

⑦《索隐》曰:《表》在芜湖市

⑧《索隐》曰:《表》作“蒙之”。

⑨《索隐》曰:《表》在丹阳。

⑩《索隐》曰:《表》名“胥行”

⑾《索隐》曰:《表》作“陵”。

⑿《索隐》曰:《表》名缠。

⒀《索隐》曰:《表》作淮陵。

⒁《索隐》曰:《表》在琅邪。

⒂《史记索隐》曰:《表》作“临众”。

⒃《集解》徐广曰:“葛,一作‘莒’。”《索隐》曰:《表》《志》阙,或名。

⒄《索隐》曰:《汉表》作“平的”,《志》:属北海。

⒅《索隐》曰:《志》属北海。

⒆《索隐》曰:《表》在寿乐。

⒇《索隐》曰:《志》属东莱郡

表中注释:

①《索隐》曰:《表》在平原。

②《索隐》曰:《表》在东海。

③《索隐》曰:《表》在东海。

④《索隐》曰:《志》属琅邪。

⑤《索隐》曰:《表》在东海。

⑥《史记索隐》曰:《表》在南郡

⑦《索隐》曰:《志》属常山。

⑧《索隐》韦昭云:“广平县”;嚵,音仕咸反,又仕俭反。

⑨《索隐》曰:《志》属魏郡

⑩《索隐》曰:凡侯不言郡县,皆《表》《志》阙。

⑾《索隐》曰:《志》属九江。

⑿《索隐》曰:《志》属涿郡

⒀《索隐》曰:《表》在涿郡。

⒁《索隐》曰:《表》 在涿郡。

⒂《索隐》曰:《表》 在涿郡。

⒃《索隐》曰:《表》在涿郡,《志》属中山。

⒄《索隐》曰:《表》在东海。

⒅《史记索隐》曰:《志》属清河。

⒆《索隐》曰:《表》在魏郡。

⒇《索隐》曰:《表》在魏郡。

(21)《索隐》曰:蒌音力俱反。《汉表》“蒌节侯”,无“安”字。节,谥也。

(22)《索隐》曰:《志》属勃海。

(23)《索隐》曰:《志》属涿郡

【续上表·三】

表中标注:

①《索隐》曰:《表》在南皮。

②《索隐》曰:《表》在勃海。

③《索隐》曰:《汉书·艺文志》在太山,《表》:在魏郡

④《索隐》曰:《表》在魏郡。

⑤《集解》徐广曰:“一作‘营简’。”《史记索隐》曰:《汉表》作“营关”,在茌平区

⑥《索隐》曰:《表》在平原。

⑦《索隐》曰:《表》在泰山

⑧《索隐》曰:臒〔音huò〕丘,旧作(图片字,qú),音,《刘氏》臒,音乌霍反。(按:或“”或“”或“臒”,概音形传转之误。)

⑨《索隐》曰:《表》在平原。

⑩《集解》徐广曰:“一作‘散’。”《索隐》曰:丛,音。《汉表》作“菆”,在平原。今平原无菆县,此例非一,盖乡名也。

⑾《索隐》曰:《志》属河南省

⑿《史记索隐》曰:《志》属平原。

⒀《索隐》曰:《表》在泰山。

⒁《索隐》曰:自陪安侯不害已下十一人是济北贞王子,而《汉表》自安阳侯已下是济北式王子,同是元朔三年十月封,恐因此误也。

⒂《索隐》曰:《表》在长治市,《志》属西河。

⒃《索隐》曰:《表》在山阳。

⒄《索隐》曰:昌利,《志》属齐郡

⒅《索隐》曰:《志》属西河。

⒆《索隐》曰:《志》属朔方郡

⒇《索隐》曰:《志》属西河

【续上表】(四)

表中标注:

①《史记索隐》曰:《志》属西河。

②《索隐》曰:《表》在临淮。

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斥’。”《索隐》曰:《表》在平原。

④《索隐》曰:《志》属汝南县

⑤《索隐》曰:《表》在济南市

⑥《索隐》曰:《志》属山阳。

⑦《索隐》曰:《志》属沛郡

⑧《索隐》曰:韦昭云属鲁。《志》不载。狼,音卢党反,又音郎。

⑨《索隐》曰:《汉表》作“陆地”,在辛处,于理为得。靖王子贞已封陉,二人不应重封。

⑩《索隐》曰:《表》在广平。

⑾《史记索隐》曰:以异年封,故别见于此。贞已封陉,二人不应重封。

⑿《索隐》曰:《表》在魏。

⒀《索隐》曰:后立为赵王。

⒁《索隐》曰:韦昭云“在巨鹿”。

⒂《索隐》曰:一作鄗。《志》属涿郡,《表》在鄗。

⒃《索隐》曰:《表》作“路陵”,在南阳。

⒄《索隐》曰:按,今长沙市攸县,本名攸舆。《汉表》在南阳市

【续上表·五】

表中注释:

①《索隐》曰:《表》在桂阳,《志》属长沙。

②《索隐》曰:《表》在豫章。

③《史记索隐》曰:《志》属南阳。

④《索隐》曰:拊,音。

⑤《索隐》曰:叶音摄。县名,属南阳。

⑥《索隐》曰:《表》在东海。

⑦《索隐》曰:《表》在东海。

⑧《索隐》曰:《表》在东海。

⑨《索隐》曰:《表》在琅邪。

⑩《索隐》曰:汉《表》作“驺丘”。

⑾《集解》徐广曰:“一作‘阳’。”

⑿《索隐》曰:《汉表》作“杜原”。

⒀《索隐》曰:韦昭云:县名,属勃海。

⒁《索隐》曰:谥法:“善行不怠曰敦”。

⒂《索隐》曰:《表》在平原。

⒃《集解\u003e徐广曰:“一作‘重’”。《史记索隐》曰:《汉表》作重侯担,在平原。《汉书地理志》:有重丘也。

⒄《集解》:一云“刘阴”。

【续上表·六】

表中标注:

①《索隐》曰:萧该披音皮,《刘氏》:音皮彼反。《志》属千乘。

②《索隐》曰:定,地名。

③《索隐》曰:《汉表》作敷侯。敷,谥也。《说之解字》云:敷,读如跃。

④《索隐》曰:《志》属琅邪。

⑤《索隐》曰:《表》在勃海。

⑥《索隐》曰:夷侯忠。

⑦《索隐》曰:《志》属琅邪。

⑧《集解》徐广曰:“一作‘羊’。”《史记索隐》曰:《志》:属东莱郡

⑨《索隐》曰:(图片字),音薛〔此读xìe〕。《唐韵》《洪武正韵》:薛,私列切,音洩。

⑩《索隐》曰:《志》属泰山

⑾《索隐》曰:《表》在中山。

⑿《索隐》曰:《汉表》鄗作“”,音许昭反。《志》:属常山郡。

⒀《索隐》曰:《表》在深泽。

⒁《索隐》曰:《表》在涿郡

⒂《索隐》曰:《表》在涿郡。

⒃《索隐》曰:《表》在涿郡。

⒄《索隐》曰:《志》属中山。

⒅《索隐》曰:《表》作“安道”。

【续上表】(七)

表中标注:

①《史记索隐》曰:《志》属南阳。

②《索隐》曰:《志》属零陵。

③《索隐》曰:《志》属零陵。洮,音滔,又音道。

④《索隐》曰:《汉表》名将燕。

⑤《索隐》曰:《志》属零陵。

⑥《索隐》曰:《表》在汝南县

⑦《索隐》曰:广买。

⑧《索隐》曰:广买。《索隐》曰:《表》在琅邪。

⑨《索隐》曰:《表》在平原。

⑩《索隐》曰:《志》属琅邪。

⑾《索隐》曰:或作费,音秘,又扶味反。《表》在琅邪。

⑿《索隐》曰:《志》属琅邪,《表》作葭,音呼加。

⒀《史记索隐》曰:《表》在琅邪。

⒁《索隐》曰:汉《表》作“挟术”,在琅邪。(图片字),音浸。

⒂《索隐》曰:音。《志》阙。说者或以为琅邪被县,恐非。

⒃《索隐》曰:按,城阳顷王子二十二人,挍侯名云,挟厘侯名霸,此止十九人,疑脱。

⒄《索隐》曰:音勒。朸县属平原。

【续上表·八】

表中注释:

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六城’。”《索隐》曰《志》在辽西省,《表》在东海。

②《索隐》曰:《表》在琅邪。

③《索隐》曰:《汉表》名余。

④《史记索隐》曰:《表》在东海。

⑤《索隐》曰:《表》在襄贲。贲音奔,又音肥,县名。《索隐》曰:《汉表》名余。

⑥《索隐》曰:《表》在东海。

⑦《集解》徐广曰:“一作‘报’。”《索隐》曰:县名,《志》:属北海,颜师古曰:即狐字。

⑧《索隐》曰:虚,音墟。《志》属琅邪。

⑨《索隐》曰:《表》在东海。

⑩《索隐》曰:{礻旬},音荀,《表》在东海。案《志》:栒在扶风,与{礻旬}别也。

⑾《索隐》曰:《表》作,在东海,音育。按白河南阳市,南阳有淯阳县,疑《表》:非也。

⑿《史记索隐》曰:《表》在寿光市

⒀《索隐》曰:《志》属齐郡

⒁《索隐》曰:缾音瓶。韦昭云:“古缾邑。音蒲经反。”《志》属琅邪。

⒂《索隐》曰:《表》在巨鹿。

⒃《索隐》曰:《表》在巨鹿,《志》:属河东。

⒄《索隐》曰:《志》属琅邪。

⒅《索隐》曰:《志》属琅邪。

⒆《索隐》曰:案,《志》松兹,在庐江,亦作“祝兹”。《表》在琅邪。刘氏云:诸侯封名,《史》《汉表》多有不同,不敢辄改。今亦略检《表》《志》同异,以备多识也。

索隐述赞

汉世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扞城御侮,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学院大学)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镇,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刘彻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