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启音学校(原南昌市聋哑学校)位于南昌市南京东路879号,是一所在省内外较具规模、颇有影响的集学前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师资培训、特教研究为一体的聋教育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简介

南昌市启音学校创建于1946年,前身是“南昌市私立启音学校”,是江西省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聋哑学校。1956年,学校被南昌市政府接管并改名为“南昌市聋哑学校”。1996年,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南昌市启音学校”。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昌市政府决定将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列入南昌市2009年三大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督办,2011年3月南昌市启音学校正式迁至南京东路879号。

南昌市启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6242平方米,整个校区由以前的不足7亩扩大到现在的25亩,形成了以教学综合楼为中心的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职业教育、生活休闲四大区域。校园规划分区合理,功能明确,环境整洁、优雅,是一所在省内外较具规模、颇有影响的集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师资培训、特教研究为一体的聋教育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点,确定了学校“四风”建设目标,即领导作风──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校风──热爱奉献为先,自信自强为本;教风──爱在心坎上,育在无言中;学风──学一技之长,做有用之才。

六十余年来,学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聋生,为了聋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紧密围绕“科学管理,争创一流,努力实现全国特教示范校”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高中毕业生高考升学率均在90%左右(2007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全部进入私企),许多毕业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干出了一番令人敬佩的业绩。学校还是江西省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江西省输送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重要基地,熊丽思同学、王红同学曾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夺得了二块金牌、一块银牌、二块铜牌的好成绩,为江西赢得了荣誉。2006年,熊丽思同学曾代表中国赴澳大利亚参加世界聋奥会。

目前学校正在朝着自己的“硬件过硬、软件不软、特教特办、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坚实的走下去,为聋哑孩子铺就一条成才之路,幸福之路。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有在编教工54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0人,专科学历21人。多名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学术骨干”、“南昌市学科带头人”、“南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昌市优秀教师”、“南昌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教学名师

饶文斌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南昌市启音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科技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特殊教育协作研究会理事,江西省特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昌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昌市职高协会理事。曾获得全省优秀青年教师、南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昌市优秀工会干部、南昌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个人、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市教育系统“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2004年主持的课题《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考试评价研究》被批准为江西省“十五”规划2004年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元月份顺利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国家、省、市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

张景华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现南昌市启音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兼任江西省教育学会特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昌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江西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省教育学会首批学术骨干、江西省首批特殊教育学术骨干,南昌市优秀教师等荣誉。1999年以来,有《聋校职教毕业后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11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现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江西教育科研》以及《南昌教育》等国家、省、市教育专业刊物上。有《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特殊教育工作发展研究》等10余篇文章在中国教育学会、江西省特教专业委员会、南昌职教学会等各级专业学会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一、二奖。另有多篇文章在全国特殊教育会议上交流。2004年主持申报的课题《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考试评价研究》被批准为江西省“十五”规划2004年重点课题,并于2006年元月份顺利结题。2007年个人主持申报的课题《聋校职业教育与普校职业教育的融合研究》被批准为江西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

张俐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23年,曾任教聋儿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学校办公室主任,兼任职高语文教学,现任学校副校长,分管总务后勤及综治工作。曾连续荣获江西省特教教学竞赛一等奖;参与多个省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在省特教会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并在国家、省、市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92年年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000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0年被评为为南昌市劳动模范;2002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20年被评为年被评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年被评为年被评为南昌市宣传文教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入选南昌市“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市进行巡回演讲。南昌市第九届党代会党代表、江西省第十二届党代会党代表。

聂嘉龙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聋童听力语言训练老师,近年来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老师,聋生高考升学率达90%。工作中积极探索聋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学习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并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效果显著,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曾经获得南昌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参与或主持省级市级8个课题的研究,如2004年参与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考试评价研究》的研究,主持《聋校职业教育与普校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研究》。独立撰写的十几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夏 敏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江西省分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省级汉语测试员。一九九九和二零零五年曾先后两次被南昌市教育委员会和南昌市人事局评为“南昌市优秀教师”。二零零七年被评为江西省特殊教育骨干。论文、书法绘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论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聋校书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在全省优秀电教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南昌市优秀电教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论文《浅议美术教学中聋童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在南昌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获一等奖;论文《浅议书法教学中聋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全省特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论文《抓住关键优化过程提高书法教学质量》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华东大区第六次年会评审中获三等奖;在第二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中荣获粉笔字、钢笔字二等奖,毛笔字三等奖。辅导的学生曾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级各类美术、书法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多次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

潘国红大学本科文化,中学一级教师。1992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聋教育专业毕业,分配到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工作。参加工作的15年来,做了15年的班主任,15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积淀,对事业无悔的追求,使潘老师取得了出色的业绩,2007年所教高三毕业班有13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多名学生在省市、国家、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自己也在南昌市中小学第五届园丁杯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被评为南昌市优秀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个省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有7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曾文萍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中学一级教师,教研组长。在课题研究中,能刻苦专研聋校教材,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针对聋生的生理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驾驭教材,突破教材,在我校今年的毕业班兼任数学和英语教学,取得了七名学生获得8份录取通知书的骄人成绩。努力使聋生掌握各种语言形式,克服听力损失带来的各种障碍,为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率先在全省聋教育中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进行教学,使聋校语文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同步,极大的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层次,为他们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以来,参与了多项南昌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关于聋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编号:A—2)、《聋生语文学习障碍及对策的研究》(编号:E—47),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聋校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 (编号: JXZJJG-07-102)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办学特色

听力言语康复教育是听障教育提高质量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长期以 来努力的方向。自1996年起,学校便开办了学前康复实验班,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骨干力量进行语言实验教学。2009年9月,启音学校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合作,在教学当中实施“医教结合”理念。2011年4月,学校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

启音学校本着“多层次、多渠道、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原则,设置了既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适应听障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逐步开设了电脑技术、实用美术、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制作等课程。并把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贯穿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个过程之中,使职业技能培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采取多种联合办学的形式,充分利用外部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或将专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对听障学生进行教学训练,这一方面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顺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2010年,该校与南昌市瓷板画研究中心合作建立教学培训基地,2011年4月被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理念

学校采用了以口语为主,手势语、指语为辅的教学手段,为聋哑孩子回归主流社会,学立身之技,做有用之才夯实了基础。

办学目标

几十年的艰苦历程使南昌市启音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几十年的改革创新形成了启音学校独特的育人风格。雄关漫道,而今迈步。2011年,南昌市启音学校整体迁建,这为他们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之路充满了压力,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与希望,“以人为本、化弱为强、着眼发展、创新进取”的办学理念必将使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那充满人文色彩和具有浓郁现代特色的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学校将以崭新的面貌、巨大的变化,作为江西省新特教崛起的标志呈现在大家面前。风渐起,潮正欢,帆已扬。南昌市启音学校承载着使命,承载着希望,迎着绚丽的朝阳启航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启音人将始终秉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不辱使命,坚强果敢地屹立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一路乘风而行,劈波斩浪,去谱写特殊教育事业的崭新乐章,努力成为江西特殊教育这片沃土上一条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荣誉

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全省先进特殊教育单位、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学术研究先进单位、南昌市文明单位、南昌市法制示范校、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网上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评活动团体一等奖、江西省中小学篮球比赛南昌赛区初中男子组第一名、南昌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特等奖、全市五四红旗团委、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直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西湖区文明单位、南昌市先进职工之家、西湖区平安家园、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治安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优秀学生会、南昌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度治安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2020年6月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有功人员及单位的决定》授予“残运会人才输送贡献奖”。

2019年3月,获得“江西省第十五届文明单位”荣誉。

地理位置

地址:南京东路879号。

参考资料

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