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陵牛,被毛黄色最多,粟色、黑色次之。角形不一。公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母肩峰不明显。尻斜,肢长中等,四肢强健,后肢飞节内靠,蹄形端正,蹄质坚实,尾较长。产于湖南省、湖北、贵州省三省交界处,产区草场辽阔,牧草繁茂,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

2020年5月29日,巫陵牛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形态特征

成年牤牛体高为114.1~117.1厘米,体重为294.7~334.3千克,母牛分别为103.9~106.1厘米和218.7~240.2千克,阉牛分别为117.4厘米和345.9千克。

巫陵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4.9厘米,129.0厘米,158.6厘米,16.4厘米,308.1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5.0厘米,118.3厘米,144.8厘米,14.4厘米,232.1公斤。屠宰率牤牛为50.1%,母牛为51.1%,净肉率公牛为40.1%,母牛为39.7%,眼肌面积公牛为58.6平方厘米,母牛为50.1平方厘米。公牛18~24月龄性成熟,母牛为10~12月龄,初配年龄公母牛2.5岁。巫陵牛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行动灵活、善于爬山、耐劳、耐旱、抗湿及耐粗等特性。

生活习性

巫陵牛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行动灵活、善于爬山、耐劳、耐旱、抗湿及耐粗等特性。

分布范围

巫陵牛产于湖南省、湖北、贵州省三省交界处。产区境内多大山峡谷,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海拔800~1400米,高者达2000米以上,低者在100米以下,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之分。由于产区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一,形成小气候。最高温有达42℃者,最低气温有达-12℃者,一般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320天左右。产区草场辽阔,牧草繁茂,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

地理分布

巫陵牛主要分布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张家界市花垣县桑植县永顺县慈利县等六县,黔东北的思南县石阡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安县七县以及鄂西南的恩施地区。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29日,巫陵牛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