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坊,即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2014年12月开业,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永兴坊位于西安城墙东侧中山门内,东临顺城巷,是唐代108坊之一,是天宝魏徵的府邸原址。2007年,西安市实施“皇城复兴计划”进行了复原性建设,永兴坊被建成中国首个以“非遗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街区,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

永兴坊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主要以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形式建造,再现了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分为关中巷、陕南街、陕北里、手工作坊、非遗民俗街、107街、非遗文创街、福街区8个街区,共入驻百余家商户,还囊括陕西省首个美食博物馆、陕西戏曲博物馆、陕西特产中心等特色文化区域。永兴坊设有座山照壁、百家缘石凳、魏徵历史文化墙等特色景观,汇集陕西11地市107区县的百种非遗美食、特色小吃、老字号等美食。

永兴坊获得“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聚集区”“陕西特色美食商业街区”等称号。还被中国网友票选为“全国十大特色美食街区”。2018年,永兴坊陕南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摔碗酒”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7.5亿次,让永兴坊成为西安旅游新坐标和网红打卡地。2022年11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入选名单,陕西省省永兴坊—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在列。

命名

“永兴坊”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唐长安城内,是为 108 坊之一。 《唐代长安词典》载:唐永兴坊,位于朱雀门街东三街,东起北三坊,西至皇城, 东与安兴坊相邻,北至延喜门通化门街,南至景风门街。

历史沿革

唐时,永兴坊是长安城108坊之一,初唐魏徵的府邸曾坐落于此。唐代的永兴坊东西宽度为六百五十步,换算为米大约为956米,面积约77万平方米。坊内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内分四个区,以中线为界,通常全坊会被隔成16个区,其间亦有巷弄。永兴坊十字街西南,有左金吾卫,神龙年间从崇仁坊迁入。十字街西北有荷恩寺,李旦景云年间立。唐朝灭亡后,长安城缩小,从五代十国到元朝,永兴坊所在地都变成了城外。明朝时,在元朝基础上向北、东扩建了长安城,永兴坊又被圈进城内。

上世纪30年代末,较早来到西安市的一批河南省难民在唐永兴坊遗址上搭棚建屋,形成棚户区。随着居民的增多,永兴坊东侧顺城巷自发形成了市场,先是一部分吃不饱的人在这里偷偷卖衣卖物,以换钱买面,这种交易大多在凌晨三四点进行,到天亮收摊,所以被称为“鬼市”。后来,一些小偷把偷来的东西拿到这里卖,“鬼市”逐渐有了“黑市”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永兴坊东侧相继开设了一些店面,从顺城巷口往北依次是眼镜盒社、铜工艺社,再向北是东二路煤炭店,路口向西一拐是东二路粮店。顺城巷再向北路西,现停车场位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家油线社,许多家庭妇女为支持国家建设,把工厂用过的油线领回来,拿到护城河里捶洗,洗净后再交到油线社回收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油线社改建为“超越池”,成为附近居民的洗浴场所。

唐代坑文化的复原是当代历史文化复兴思潮影响下而在西安市率先兴起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永兴坊是在唐朝坊文化复原的当代历史文化复兴思潮影响下,率先兴起的新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2007年,永兴坊被建成全国首个以“非遗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街区。2014年12月30日永兴坊开始对外开放。

依托陕西省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和持久创新相结合,通过对非遗美食、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永兴坊打造了中国首个以“非遗美食文化”为主导的街区,分为关中巷、陕南街、陕北地区里、手工作坊、非遗民俗街、107街、非遗文创街、福街区八个街区,共入驻百余家商户,还囊括陕西首个美食博物馆、陕西戏曲博物馆、陕西特产中心等特色文化区域,可满足中外游客“一站式咥美陕西、一站式购齐陕西、一站式体验陕西、一站式看美陕西、一站式玩美陕西”的消费愿望,被中国网友票选为“全国十大美食街区”之一。

在永兴坊可以感受“唐城108坊”的风貌,领略魏征故居及魏征相关主题展览,还能够品崇到最正宗的不同区域特色的陕西省民间小吃,购买到原产地及现场用民俗老工艺加工的土特产、美食及旅游纪念品。与其他美食街区不同的是,陕西美食街区开放的广场还可提供游客亲自动手参与民俗工艺品和美食小吃现场加工“DIY”的活动。同时永兴坊建设的独特的美食博物馆也在充分展示陕西饮食文化特色,传承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永兴坊携带陕西省传统文化基因的“摔碗酒”一“抖”而红,抖音播放量达7.5亿次,千年历史积淀与现代化媒体传播方式相碰撞,文化、民俗与时尚交相辉映,带来了“零距离”传统文化体验革命,成就了永兴坊旅游新坐标的标杆形象,更造就了西安年轻、时尚、活力的城市印象。

位置境域

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位于新城区东新街中山门里,东临顺城巷,距离钟楼2.5km。永兴坊西侧是化育巷,它南起东新街,北至东二路,呈T字形,长约190米,宽约3米。化育巷南口东侧曾有一座教堂,拆除后原址建起一座二层垃圾台,东侧办了一家印染厂,南侧是一家金厂。化育巷南口西侧是西安市豫剧团排练场、宿舍。

方位布局

永兴坊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主要以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形式建造,再现了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

永兴坊分为关中巷、陕南街、陕北里、手工作坊、非遗民俗街、107街、非遗文创街、福街区8个街区,共入驻百余家商户,还囊括陕西省首个美食博物馆、陕西戏曲博物馆、陕西特产中心等特色文化区域。

关中巷

关中巷即“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关中板块。陕西关中地区非遗美食和特色名小吃在这里集中展现,截至2019年,经营商户共三十余家,关中楼为此版块的主楼。

陕南街

陕南街是“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陕南板块的名称。截至2019年,有陕南地区商户八家,主要经营陕南地区非遗美食和特色名小吃。

陕北里

永兴坊陕西非遗美食文化街区的陕北商家主要集中在“陕北里”,该区域是整个街区的陕北板块,“陕北楼”是此版块的主楼。该楼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经营陕北地区非遗美食和特色小吃套餐和具有陕北特色的非遗宴。

主要景观

镜鉴广场

坊中有镜鉴广场,是为了纪念唐朝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魏徵所建。魏征以“忠言直谏”著称,成就李世民“从谏如流”的一代明君形象。魏征死后唐太宗感慨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逝,遂亡一镜矣。”

陕西戏曲博物馆

永兴坊陕西戏曲博物馆,坐落在永兴坊关中地区楼,重点打造了包含关中、陕南、陕北地区三个区域的特色戏曲剧目40多个。其集合了戏曲秦腔、眉户、碗碗腔、阿宫腔、华阴老腔、木偶戏、皮影戏等曲艺演出和戏曲知识推介、研学等活动。同时,还汇集了戏曲剧本、脸谱、服饰、道具、头帽、伴奏带、舞美效果图、史料文字图片及实物等百余件展品

108坊微缩景观

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外郭城包含了108坊和东、西两市,整体布局也体现了唐朝“里坊”制度和文化。

世界最大皮影

又名“永兴坊--杨贵妃皮影”,皮影所刻人物为“杨贵妃”。高5米,形象源自传统戏剧“贵妃醉酒”。吸收了陕西省当地民间剪纸的特点,更以雕镂精细,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见称,为当今世界最大皮影。

百家缘石凳

此景观由45尊石凳错落有致摆放而成,凳侧刻了百家姓中的一姓氏,其中包括起源陕西的周、姬、姜、秦、杜、毛、梁、何等十大姓氏。

陕西方言广场——方言字

“嘹扎咧”,陕西方言“好极了”的意思。嘹扎咧【注音为:liáo(二声) za(轻声) lie(轻声)】很多到了陕西的人就想学一句很正宗的陕西话,而“嘹扎咧”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口头语。

陕西八大怪铁艺剪纸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永兴坊沿袭历史民俗,制作了生动有趣“铁艺八大怪剪纸”,传承“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

魏征历史文化墙

 “唐唐太宗虚心改过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昔日魏征府邸,今朝长安人文底片,永兴坊传承发扬中华饮食文化之精粹。

永兴坊纳谏台

“纳谏”是古代的官员政府向平民采纳意见和建议的意思。“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当年魏征以进谏为名,心系国家。如今永兴坊纳谏台广纳民意,服务四方。

座山照壁

座山照壁正中的砖雕刻为传统的“葡萄照门庭”纹样,象征着家族兴旺,富足美满的含义。左右两侧的砖雕外框都以竹节形状雕饰,四角则饰以兰花,中心为荷花纹样,意为“清廉”之意,与竹节,兰花纹样一起表达了对从政者清正廉洁与君子高尚品行的赞美。

非遗技艺

西安面人

西安面人,是陕西省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面团在捏面艺人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顷刻之间,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陕西剪纸

陕西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镂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陕西省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摔碗酒

摔碗酒是陕西岚皋县的一个待客礼仪,专门接待的贵宾的礼仪。相传岚皋当地过去有两个大家族一直有恩怨,两家的族长决定化解恩怨,饮完一杯酒摔向地下,了结这段恩怨。喝摔碗酒有一些仪式,首先倒一碗酒,举过头顶,面朝东方,心中默许下愿望,酒一饮而尽,碗摔向池中。代表岁岁平安的意思,把一年中的晦气和烦恼全部摔走。

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人偶戏,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两根手杆与手肘相连进行表演,手竿有内外操作之分,而陕西杖头木偶戏属于内杆木偶,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朝,并从最初的宫廷戏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历经千年的发展,陕西省内杆杖头木偶,凝聚了众多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表演难度大,舞台呈现效果更为生动,因此陕西内杆杖头木偶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永兴坊进行陕西杖头木偶非遗演艺的几年中,乔鼓利老师除了为游客们带来的固定演出,还会为研学的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杖头木偶文化渊源、角色和操作的特点、表演的技巧等等,并让小孩子们亲自操作木偶感受这神奇的文化体验。

皮影雕刻

借助永兴坊对于传统文化的聚集优势,尤其是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再造优势,再加上园区每年千万的强大客流量,梁庭老师所经营的非遗剧场及传统文化研学课程,迅速受到了广大游客和研学群体的欢迎,激发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永兴坊园区特有的文商旅融合特色,将戏曲演艺、研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多业态的体验式经营。在实际经营中,梁庭僡老师为同学们化上专业的戏曲妆,拍彩、拍红、定妆、扫红、画眼、画眉、画嘴、包头市等,扮上戏曲服装,同时为大家讲解戏曲的历史、戏曲行当、戏曲服饰、戏曲表演等,剖析不同角色的表演形式,并亲自展示和指导,让同学们领略丰富多彩的戏曲之美。

著名小吃

陕北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1370年。使用荞麦面作为原料。

陕北地区名吃,以纯枣泥作馅。

陕南区

陕南名吃,安康蒸面,可以喝汤的凉皮。分宽细两种。

陕南名吃。有核桃酥瓜子酥花生酥、姜糖酥等。

中华老字号,前身是大咸德酱园,始于1856年。是传统醋的运用作坊,有各种品质的有机黑米醋, 也有装在口服液瓶里的保健醋。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酸辣、浆水、玫瑰蜂蜜三种口味。

白火石汆汤,是永兴坊的网红打卡店,河中白色卵石,在汉阴县厨人沈品兰的手中发挥了不一样的功能,成了做菜的利器。用火钳夹起烧得通红的白火石放入汤盆中,石头的温度可达400℃。用盖盖住汤盆,待熟后,提起纱布取走石头,一道用石头本身温度加热的原味非遗美食就出炉了。2015年12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白火石汆汤进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中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09年。又名油塔,抖散了就着小菜直接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068年,泾阳伏茶,中国著名的黑茶之一。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孝宗年间。

店铺外可以看到作坊师傅拉糖、擀糖、做糖的全过程,口味有多种,进到作坊里,可以看见各种作琼锅糖的原料。

渭河平原名吃。据说起源于周代,也叫玉面,原先是朝廷御供产品,口感细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以白水杜康2种为主,另外还有黄米酒4种,日本清酒4种,店堂装修即传统汉唐风格,又有现代时尚感。

关中名吃。以中华文字的造字者仓颉为主题,所谓九煲一锅指的是鸡煲牛腩煲、虾煲、猪蹄煲、排骨煲等和豆腐飘、辣子汤锅。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7年,西安市实施“皇城复兴计划”进行了复原性建设,后被建成全国首个以“非遗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街区。它是陕西省西安市唯一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永兴坊项目对美食进行分区,根据陕西省107县美食特性、文化情况、区域经济结构等方面,打造县域美食体验区、特色产品展示点和产品立体开发区,县域工艺坊,项目输出管理。作为全国首个“非遗文化”主题特色聚集区,永兴坊以非遗美食为切入点,通过非遗手工艺、非遗演艺、非遗文创,走一条非遗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2014年12月30日永兴坊开始对外开放。从2014年到2018年,永兴坊从未停止过对景区的宣传。

保护

定位永兴坊的街巷与院落的文化功能和对唐代坊文化的传承现状。现在"毁古求利”的破坏性开发和复原频频发生,永兴坊作为唐代坊文化的载体和已修复的局部代表,对于其作为唐代魏征府邸旧址,及唐代重要坊址的复原工作上如何提升文化软环境和配套硬件环境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在资源同质化现象普遍的情况下,寻找永兴坊作为唐代坊文化情品项日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复原统一,虽然永兴坊的特色有很强的历史个性、地域性、人文特性,但很多历史文化景观和建筑在历史进程中已经逐没落。因此在永兴坊的复原上面应在借鉴唐代坊文化尤其注重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和找寻其文化地域特性。

相关荣誉

永兴坊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聚集区”、“陕西特色美食商业街区”称号之后,永兴坊被全国网友票选为“全国十大特色美食街区”。同时,基于对非遗、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扬,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肯定了永兴坊作为陕西文化名片的重要意义。另外,永兴坊还荣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秦商品牌奖、2018西安市商业城市推动力奖等。

2023年3月6日,永兴坊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相关文化

魏徵以直言进谏、廉洁奉公闻名,他备受李世民赏识,从谏议大夫、秘书监、侍中、特进,直到被封为郑国公。魏征生活极其简朴,据说其位于永兴坊的宅邸连正堂都没有。有一次,唐太宗赏赐魏征一笔黄金,并让他设宴请客。谁知魏征言辞凿凿,以“宅院太小,且无正堂,于礼不合,有失尊重”等为由推脱。事后,魏征将黄金悉数捐给受灾地区,还把自己的两匹骏马也捐给部队为国效力。魏征去世后,他家因为太小没办法开设灵堂,唐太宗得知此事,立即命人援助建材,赏赐布被和素色的褥子,一解燃眉之急。魏徵下葬时,李世民“命百官九品以上者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然而魏征的妻子裴氏却推辞道:“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于是“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相关活动

2023年10月14日,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咸阳市群众艺术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大地欢歌 非遗同行。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三地联盟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首站在西安永兴坊举办,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市民游客大开眼界。活动以“大地欢歌 非遗同行”为主题,主办方邀请了西安鼓乐、黄河老腔、咸阳茯茶冲泡技艺、终南山钟馗民俗信仰、武功刺绣、合阳钰凝香制作技艺等26项非遗项目、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艺人进行展演展示。现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最早摇滚”的黄河老腔《黄河谣》、凸显中国茶文化价值与魅力的《咸阳茯茶冲泡技艺表演》、彰显古城文化底蕴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满园春》等节目接连上演,眉户曲子、合阳县悬丝傀儡、旬邑唢呐、陕西快板等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都向市民游客展示了西安、咸阳、渭南各自的地域特色。

参考资料

景区介绍. 永兴坊.2024-10-13

非遗文化.永兴坊.2024-10-13

烟火长安品文化——永兴坊.西安新城民政.2024-10-13

文化交流基地:永兴坊.陕西侨联.2024-10-13

永兴坊景观.永兴坊.2024-01-25

陕西五项目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陕西省人民政府.2025-04-21

永兴坊景区介绍.永兴坊官网.2017-12-26

趣历史 | 永兴坊:今日的网红打卡地!竟藏了这么多的前尘往事.西安发布.2024-02-13

【丝路企业展示】永兴坊.新丝路企业发展促进会.2024-02-21

邂逅新秋 美好再启 | 永兴坊开园啦!.新城范儿.2024-02-14

永兴坊景观.永兴坊官网.2017-12-26

抖音带火摔碗酒之后,永兴坊怎样留住五湖四海的游客?.西安市新城区.2024-02-15

【传承之道 非遗之路】永兴坊一直在坚守.西安商务.2024-02-14

匠造非遗 坚守传承 | 永兴坊陕西杖头木偶非遗传承人乔鼓利纪实.永兴坊.2024-02-14

匠造非遗 坚守传承 | 永兴坊皮影雕刻传承人、戏曲博物馆馆长梁庭僡纪实.永兴坊.2024-02-14

西安有个永兴坊,咱陕西美食齐活了!嘹!.西安发布.2024-02-21

我的西安·我的年|永兴坊手艺人:寻找深入骨髓的西安年记忆.西安发布.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