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群众艺术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人民东路50号。占地面积733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始建于1972年4月,1983年正式立名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现编制25人,拥有音乐、美术、文学、摄影、舞蹈等中高级专业干部16名。

简介

咸阳市群众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作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单位,近几年,以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为方向,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创作、辅导、交流方面充分发挥了它的服务功能,为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咸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服务引导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咸阳市艺术馆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管理办法,成效较大,使得广大业务人员思想素质与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

职能

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辅导培训,承担群文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创新工作。

特色

艺术馆现拥有一批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中高级专业人员,常年开展各类大型文化展活动,阵地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拥有180平方米的展览、排练多功能活动大厅;设有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常年开设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声乐、美术等专业,每年培训人数400人次,建立中老年歌舞、戏曲团队,常年进行演出活动。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为群众放映各类科技、文化、经济、时事资料与信息,放映中心面积40平方米,最少可容纳30人,每日上下午各两个小时放映,节假日照常放映。

在民间艺术的推陈出新中推出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及其剪纸作品,旬邑唢呐,咸阳牛拉鼓、乾县蛟龙转鼓等民间艺术团。发现和指导李小超关中风情泥塑艺术《白鹿原》人物出访法国美国,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秉着“组织、辅导、创作、研究、奉献、创造、规范、搞活”十六字方针,平均每年组织演出大型庆典及综合性文艺晚会、展览20余场,每年深入工厂、农村、社区、校园、军营举办各类阵地活动10余场次。其中97年春节晚会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省、市电视台播放。在基层文化辅导中建成示范性两馆、三站、四团、五校等辅导网络,先后跨省、区举办“秦越风情”、“两土一水”、“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中心城市的书画,摄影作品展,与绍兴市无锡市张家港市牡丹江市乐山市成都市铜川市宝鸡市等地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贡献

2000年经文化部社图司图意,在咸阳市举办首届“全国部分城区文化旅游与开发理论研讨”活动,选出来自全国40余篇优秀文化旅游论文,编辑出版《文化旅游理论》,对于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宣传起到了理论性的指导作用。2002年艺术馆集体创作出版《宗教音乐纵览》一书。多年来,创作、研究出版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地方性的作品集、论文集18本,创作各类书画、音乐、文学作品共800件,被省美术博物馆收8幅。

据统计,专业干部在市级以上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件,获国家科研成果奖、“群星奖”等奖励11项。

经过多年的开拓进取,在文化事业部段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咸阳市艺术馆连续6年被评为省文化厅“创佳、选优、评差”最佳单位;99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省上评为文化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单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