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日报
《长沙日报》是湖南省的一份报纸,由湖南巡抚托忒克·端方于1905年4月主持创办。1909年农历二月,该报增出半张副刊,成为湖南报纸首次出现副刊的历史时刻。辛亥革命后,《长沙日报》从清朝官报逐步转变为同盟会的革命报纸,每日出版3张,包括6版新闻、1版副刊和5版广告。然而,1917年,该报社遭火焚毁,停刊。
基本介绍
当前湖南报业市场竞争激烈。人们对于报纸的阅读兴趣日渐浓厚。同时对于以往长沙报业的发展状况,人们亦表现相当的兴趣,这里且介绍百年前清末民初的一份由官而民,日渐兴盛的《长沙日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湖南巡抚托忒克·端方主持创办了《长沙日报》。
《长沙日报》是长沙继《湘声报》、《湘报》、《湖南官报》之后出现的一份新报纸。它仿照《申报》版式,日出一大张。虽然没有官报的牌子,但巡抚衙门既审定稿件,又行文各县派销(销数约1000份),实质上是一份官报。1909年农历二月增出半张副刊,是湖南省报纸有副刊之始。
巡抚衙门办的报纸当然以保皇、防“乱”为宗旨。它称萍浏醴起义为浏之“乱”,甚至主张禁止农村演戏,说什么“匪党莫不借赛会演戏以资联络。”《长沙日报》同时反映了立宪运动的情况,1907年农历十月刊载的《断指送行》报道了徐特立的壮举:徐为支持湖南代表进京请愿早开国会,在修业学堂断右手小指以血书“请开国会,断指送行。”报纸还对休妻、跳十二花神、烧拜香等封建迷信行为加以批评,并主张开发茶业,湘省自修铁路,兴办女学。
辛亥革命后,《长沙日报》由清代官报逐步变为同盟会的革命报纸,日出对开3张,其中6版新闻、1版副刊、5版广告。它明确反对袁世凯推行帝制,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辟《边事警报》揭发日、俄侵略东北,英国掠夺西藏自治区的行径。此时报纸总编辑为傅熊湘,醴陵市人,同盟会会员,南社诗人,陈翰笙、金岳霖等曾是他的学生。由于报纸反袁世凯甚力,袁的亲信汤芗铭来湖南省,下令逮捕傅,傅不得已出走。报纸编辑孔昭绶也是同盟会会员,曾著论指责袁世凯的24项大罪。在傅、孔等人主持下,《长沙日报》办得声誉日隆。1917年该报社被火焚毁停刊。
现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均藏有《长沙日报》剪贴报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