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沟村,又名“张家坪”,又被称为名“山西世外桃源”。

张家沟村是山西省石楼县裴沟乡坪底村委的一个自然村,距石楼县城约21.9公里,距249省道约5公里,交通便利;该村土地、煤炭、天燃气、泉水资源丰富,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张家沟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一个典型的“鸡鸣惊三县”的村庄;再加上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原因,又是一个奇特的“山西世外桃源”村。张家沟一沟为一村,一村为一沟,沟在中间,两山对称。张家沟一村即一家人,一家即一村人,世代相传,繁衍至今。沟中泉眼无数,泉水冬温夏凉,世之琼浆。山高沟深,天蓝云白,水清草绿,环境幽寂,植被茂盛,俨然一个原始生态自然避暑山庄。

2015年冬,张家沟村同时被“老家山西省”和“黄河魂”对外报道。

2016年春,张家沟村被“老家山西”列为“山西十大古村”之一。

2016年夏,张家沟村被“石楼老乡俱乐部”再次对外报道。

2017年夏,张家沟村通往村外的公路再次进行拓宽修整。

2018年6月,陕西省延安市张绍华先生一行来寻村问祖。

2019年8月,张家沟村庙宇中的部分碑文得到拓印整理。

都甲户口

都甲制,明、清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在中国通行了600年。县下设置“都”,都下设置“甲”,一般以序数命名。都甲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田赋,民国时期,“都甲”依人口的多少改为乡或镇。

张家沟的都甲户口为:石楼县治北君子里十甲(根据村中庙宇石碑得知)

因为“张家沟”在石楼县东北方,故称“治北”;君子里(君子里都),即“君子”,“君子”在石楼县小蒜乡西,全村人姓“任”,由此可知,张家沟当时由君子管辖,另一方面两个村子或许有血缘关系;十甲是排列的次序,即第“十甲”。

村情概况

张家沟村,又名“张家坪”,又被称为名“山西世外桃源”,现隶属于石楼县裴沟乡坪底村委管辖。2011年以来,村中常住人口不到10人,外出人口达130余人。2015年以来,村中常住人口6人,年龄最长者80岁,最年轻者55岁,平均年龄67岁。村口有1座古庙,旧院落20余处,主道路1条,学校1座,水井1口等,1994年,村子通上电,逐步实现了电灯、电话的乡村生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村民逐步向大中小城市和村口迁移,目前的张家沟实际上与邻村杨家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张家沟村民多住在杨家坡村。

历史沿革

村庄简介

张家沟,悠深僻静,历史久远,每逢战乱必成百姓栖身之地,也必成兵家必争之地。

据村中老人相传,张家沟原先村人姓张,后或因战乱或因疾病或因搬迁亦亦或其它原因,现在全村人无一张姓人在村子里生活,村子里也找不到关于张姓村人曾经居住过的窑洞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生产的痕迹了。

经过多年多方研究论证,张家沟村的张姓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张献忠的族人。大概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张姓族人为避免战乱和保存实力,从陕西省定边县迁入黄河对岸的石楼县张家沟村,于清乾隆五十五(150)年前后离开张家沟村又迁回老家。

现在的任姓村人,祖辈相传是从一个叫“前坡”的地方迁进来的。根据村里寺庙中现存的石碑和祖坟前的祭桌碑文记载,清康熙年时,张家沟村已有任姓在此生活居住,由此可知任姓在此居住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任氏祖先

任世宝(1748年前后——1800年前后),大约生活在清乾隆年间和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早期,从张家沟马坪墓地(村东南)任世宝坟前祭桌上的记录仅知:任世宝生任玉苍。个人生卒年代是根据坟前祭桌、村中庙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龄推算的大概范围。

任玉苍(1768年前后——1835年前后),大约生活在清乾隆后期、嘉庆年间和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早期,从张家沟马坪墓地(村东南)任玉苍坟前的石桌记录可知。个人生卒年代是根据坟前石桌、村中庙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龄推算的大概范围,其它事迹不详。任玉宝生任守先(长)、任守荣(次)和任守财(三)。相传,兄弟三人任守财最富有,任守财置房产、修门楼最多,然传至曾孙,再无子嗣;而后,任守财这一门族窑洞房产传于任守荣这一门族。

任守荣(1788年前后——1848年前后),大约生活在清乾隆后期、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和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从张家沟马坪墓地(村东南)任守荣坟前的石桌记录可知。个人生卒年代是根据坟前石桌、村中庙宇碑文、家族人口和古代人的年龄推算的大概范围,其它事迹不详。任守荣生任怀元等(其它名字,由于石桌个别地方风化,字迹无法辨认考证。)

村庄风水

古代中国人搞风水,最初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农业生产,二是有利于人类居住。在衣食富足以后,古代中国人民搞风水的根本目的就出现了,由以上两个方面转变为为了富贵或长寿,可富贵或长寿的前提条件是吃饱肚子,住得踏实,因此说风水的科学性就体现在好风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人类居住。

风水通俗的讲就是好地方,居于此处,能助人事兴旺、发财,可令后代富贵、显达,富贵无比;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张家沟,四面山峰环抱,一条小河流淌,有山有沟有峰有渠,无欺无恶无偷无盗,土地丰富,树木茂盛,天蓝水清,人丁兴旺,整个村庄清净天地洁净村民安静。

村庄传说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定边县郝滩镇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省。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其起事后,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市,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市,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张献忠失败后,族人为避免连带和保存实力,迁来黄河对岸的石楼县张家沟村躲藏,期间修筑了八座雕堡,分别是前野顶上雕堡一座,榆树顶上雕堡一座,大疙瘩顶上雕堡一座,念子渠梁上雕堡一座,马水顶上雕堡一座,岔上顶上雕堡一座,鬼子山顶上雕堡一座,望岭顶上雕堡一座。这些内容得到了张献忠族人后代张绍华多年的研究证实,并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更加证实了张家沟村的张姓就是张献忠的族人。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鬣羚,曾为银川市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市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市称新顺王,并在汝州市歼灭明陕西省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市。次年正月,建立大顺,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爱新觉罗·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区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省、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关于任姓

基本情况

任姓(“任”作姓时读音rén)。

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嬛、依)中,任姓是其中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任姓是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约五百三十二万余人。张家沟村中的任姓同样都是汉族,

任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姓来源

任(rén)姓来源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其一是源自黄帝;其二是源于风姓太皞伏羲;其三是源自帝俊;其四是源于天干第九位“壬”;其五是源于官位。具体内容详见“任姓”。

任姓始祖

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汉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第十七位,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任不齐,生于姬泄心二十七年三月,死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烈士陵园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不齐,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明朝改称“先贤任子”。任不齐通六艺,工诗、礼,尤精通于乐。孔子死后,他守灵三年后方返回故乡桃乡(今山东省济宁任城)。楚王听说他的贤明,想聘为上卿,他拒绝了,然后在家作诗传,礼纬注,乐经,述孔子言作逸语三篇。

著有《任子遗书》十二篇:《三才》、《为学》、《忠孝》、《言行》、《治道》、《进贤》、《刑赏》、《礼教》、《乐训》、《燕居》、《问答》(上、下篇)。

任姓分布

任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58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古老广居的任姓之间不结婚,不联姻。

从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省辽宁省四川省、安徽、江苏省,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27%。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

地理位置

张家沟的位置

张家沟位于石楼县城北方,裴沟乡东南方,北与中阳县暖泉镇滩则垣村和石楼县裴沟乡王家沟村接壤,东北与柳林县留誉镇君君山相邻,东南与中阳县暖泉镇沙塘村毗连,西南与石楼县裴沟乡杨家坡村相接。

石楼县张家沟的位置

石楼县境域东起龙交乡前窑上村,西至韦家湾乡辛关村,长约63.5公里;南起城关镇青蒿村,北到裴沟乡西岭村,宽约45公里。总面积1743平方公里(261.45万亩)。

自县城起,东至交口县县界28公里(公路距离,下同),以石楼山分水岭为界,自界至交口县城24公里,交界线长16.5公里;东南至隰县界22.5公里,以解店镇柳树沟村土洞为界,自界到隰县城22.5公里,交界线长33公里;西南至永和县界17公里,以城关镇宋家沟村曹家山分水岭为界,自界至永和县城20公里,交界线长62公里;西至陕西清涧县县界40公里,以韦家湾乡辛关村黄河渡口为界,自界至清涧县城50公里,交界线长62公里;西北至柳林县界32公里,以裴沟乡曹家峪村土洞为界,自界至柳林县42公里,交界线长33公里;东北至中阳县界17公里,以裴沟乡张家沟村为界,自界至中阳县城60公里,交界线长35.2公里。

地质地貌

张家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小部分。地势北高南低,群山连绵,地表覆盖有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村为山地区和山谷地区,田塬上黄土支离破碎,沟谷内土地沟壑纵横。

张家沟村周围的山峰上共有7座土雕堡,听村中老者讲述,那是以前战乱年代防御侵略者来袭时修建的,具体什么时候已经无从考评,还有一座山头名为“鬼子山”。

经济作物

张家沟地形复杂,土地丰富,可种植玉米、高粱、稻子、谷子、小麦、糜子、向日葵属阳芋、花生、红薯、青萝卜、白菜等。

经济林木

张家沟有大片的枣树、核桃树、苹果树、杏树、桑树,也有桃树、梨树、柳树、杨槐、梧桐等。

自然资源

广袤的土地资源,充盈的水资源,赋存丰富的煤气资源,新鲜纯洁的空气。

长庆油田18106钻井队曾在裴沟乡杨家坡(张家沟村口)一带钻探过油气。

文物古迹

1、古庙

2、古四合院

3、冰瀑

解放前,张家沟村人为了躲避军阀混战,藏于深山之中,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改革前,自耕自织,生活殷实,家家四合院,户户有门楼;改革后,张家沟村人心怀乡村,走出山沟,谋生发展。张家沟顺应国家政 策,已逐步开始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等,结合乡村自身的优势,全力建设新农村。

宣传平台

山西省世外桃源】主要功能为介绍分享山西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奇人轶事、民众生活、社情民意、地域风俗、美食小吃、旅游景点、发展建设等。

存在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把祖国大地建设得无比美好,让每个农村面貌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部分农村,比如说:张家沟村,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凋零的父辈

张家沟村当前的主要人口是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子女和相对年轻一些的人全部外出打工,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或村中有重要事情时回来。

由于村子受种种原因的制约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停留在村子里已经难以发展,因此,越是有文化、有潜力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在外面发展创业。

2、星散的人口

张家沟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曾经是鸡叫狗咬,牛羊满沟,春种秋收,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虽然那时物质生活还很艰苦,但是大家都满怀希望,心怀激情,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原来满满的一村人,现在只剩下五、六个人在村子了,而且住的也比较分散,到了夏天,在繁茂草树的笼罩下,感觉像住在大山之中一样。目前,虽然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我们的幸福感并不强,更不用说村中的老人了。

3、荒芜的土地

因为劳力的短缺,村里种地人的减少,村庄里的耕地大部分已经荒芜。目前,尽管还有老一辈在苦苦支撑,在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推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随着人退林进,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村子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4、落后的观念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殊性,人老后不能像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而且多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记住乡愁

当下的中国,城镇化的脚步轰隆作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无数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实现自己创业梦。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张家沟村的景象却日渐凋敝,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许多年轻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当然包括张家沟村,这个过程还会持续二三十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不可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家沟村总是要衰落的,这是必然的。

思考农村

当下,年轻的一代因为生活的需要将继续滞留在城市里,幼小的一代也因一些原因将持续生活在城市里,空荡荡小山村剩下了几位相依为命的空巢老人,他(她)们日复一日的与山村对望暇想,他(她)们年复一年的看着桃柳树花开了又落了,他(她)们或许将成为这个小山村最后的守望者。

关于扶贫

扶贫政策

9月29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发布了由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等12个部门共同制定并印发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该方案显示,我省共有下石家庄村、下石村等791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太原市有2个,大同市有77个,阳泉市有6个,长治市有262个,晋城市有39个,朔州市有6个,晋中市有89个,运城市有28个,忻州市有118个,临汾市有72个,吕梁市有92个。

其中,吕梁市管辖的石楼县有7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这7个村中有一个村是“坪底村”,坪底村是张家沟村的村委。

扶贫修路

2017年6月,“精准扶贫”活动走近坪底村委张家沟村,开始修建村中公路。

关于开发

张家沟“世外桃源”景区以“鸡鸣惊三县、四户一村人”的原生态村落张家沟村为开发建设发展基地,以“荒坡地还林、沟坝地种植、村中挖窑洞、水上建乐园”为目标进行实地建设,以“清泉水、大红枣、中药材、土窑洞、纪念馆”为载体进行特色开发,以发扬中国工农红军“井岗山革命精神”、“长征东征精神”为理念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投资发展,全力打造一处集农、林、牧、渔、养、游、乐、学于一体的桃源旅游观光景区。

张家沟“世外桃源”景区建成后,可与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景区、黄河奇湾景区、棋盘山景区、永由古槐景区,中阳县上顶上景区、柏洼山景区和柳林县昌盛田园景区、三川河景区、三交黄河景区,交口县云梦山景区、千佛洞景区,永和县乾坤湾景区等周边景点连在一起,形成县域循环旅游景点群,游客可以在不同县城欣赏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张家沟“世外桃源”景区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群策群力,竭力把张家沟村打造成一个生态绿色旅游示范点。

一、生态+旅游

张家沟村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

二、乡村+旅游

张家沟村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概念获得新的依托,未来围绕“农村”的田园养生、乡村旅游、康养旅居项目大有可为。

参考资料